大明帝国的疆土究竟有多大?

念念旧!


关于明朝实际疆域的问题,静夜史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首先明朝就是一个享国时间长达276年的政权,在这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明朝的疆域变化非常大!

而事实上,明朝的疆域变化在历朝历代中是最大的,所以关于明朝真正控制的疆域到底有多大?静夜史认为应当分开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指的是是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仁宗朱高炽时期,即1368年到1425年,疆域面积大致为900万平方公里;

第二阶段: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到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即1425年到1644年,疆域面积大致为350万平方公里;

我们逐个分析:

1、明朝前期:900万平方公里疆域

明朝前期的疆域包括“两京一十三省”、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旧港宣慰司等。其中两京一十三省还包括长城以北的河套平原、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约50万平方公里土地。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随即开始了对元朝的讨伐,元顺帝逃到上都,随即常遇春、李文忠收复上都,朱元璋设开平卫。元顺帝逃到应昌病死,明朝收复整个北方;

1371年1月,朱元璋命汤和消灭夏蜀政权,统一四川;

1372年,元朝最后的一位代理帝师喃加巴藏卜率先归顺明朝,明朝封他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一颗。朱元璋还加封了元朝在卫藏地区的旧官员100多名,标志着明朝取代元朝,成为青藏高原的新宗主;

1382年,明军消灭元朝梁王政权,标志着云南省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1411年,朱棣在东北地区设置了奴儿干都司;

1387年,朱元璋命冯胜统军20万进逼辽东,降服元朝丞相哈纳出的20万元军,从此元朝的辽阳行省成为明朝行政区。辽阳行省除了大兴安岭地区,剩余地区和明朝的奴儿干都司所辖范围基本一致;

1389年,朱元璋设置了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合称朵颜三卫,用以安置当地归顺明朝的蒙古族部众,朵颜三卫占据的地方是大兴安岭以及科尔沁等地;

1391年8月,明军攻占哈密城。1392年哈密正式归属明朝。明朝先后在哈密周边设置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七卫,其中哈密卫为1406年朱棣设立,合称“关西七卫”;

1407年,安南国内动乱,朱棣派30万大军进军安南,将安南重新纳入明朝版图;

明朝前期,基本是在不断向外扩张,除了两京一十三省,明朝在周边区域都进行了大面积的扩张,使明朝的疆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明朝的疆域中,除了不到400万平方公里的两京一十三省之外,其余部分基本都是羁縻统治区。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相比于元朝的辽阳行省弱化了很多。元朝时期,在辽阳行省保持了大量驻军。而明朝虽然在东北地区设置了多达400多个卫所,但基本都是原来的蒙古等少数民族酋长为卫所长官,后来的努尔哈赤为建州卫指挥使。

明朝在吉林、黑龙江、外兴安岭等地区没有驻军。明朝只在朱棣时期由女真族宦官亦失哈9次巡视奴儿干都司,建立了永宁寺,在黑龙江河口附近建立了奴儿干都司,但因为没有明朝驻军,所以此地的统治为羁縻统治;

类似情况在“关西七卫”也有体现,关西七卫首领为明朝册封的蒙古族降官,是明朝的羁縻统治区;

对于青藏高原,朱元璋继承了元朝的册封制度,但是同样没有驻军,朱元璋为了达到制衡的目的,在青藏高原大量册封宗教领袖人物,并委托帕竹一派行使西藏地方政权,这使得乌斯藏地区和其他藩属国地方一样,成为明朝事实上的藩属地区。因此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力微乎其微。果然,帕竹一派的统治不到100年便难以维持;

不过,明朝在南方的统治是直接而有效的,比如征服安南后,对安南进行了派流官,设置承宣布政使司等举措,交趾成为正式的行政区;

1413年,朱棣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标志着明朝对西南地区统治的加强,随即明朝开始逐步推进“改土归流”,到清朝改土归流终于完成;

但是,明朝前期的扩张并不总是向外扩张的。在朱元璋时期,明朝的疆域出现了一定的缩水,这就是赐地给李氏朝鲜。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断绝和北元关系,向明朝称臣。李成桂建国后,向半岛北部扩张,占据了属于元朝故地的半岛北部地区,即今天的盖马高原地区。在形成既定事实后,李成桂上表请求朱元璋将鸭绿江以东地区赐予李氏朝鲜,朱元璋为了拉拢李氏朝鲜,将设置于鸭绿江以东的铁岭卫内迁到沈阳,不久迁到铁岭,明朝将鸭绿江以东的土地全部割让给李氏朝鲜。

朱元璋的这个决定,不仅使得中原王朝对半岛的控制减弱,更为东北地区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此时的明朝实际控制区域,包含了长城内外的两京一十三省以及河套地区等。

2、明朝中期以后的350万平方公里土地

1370年,朱元璋设置藩封制度,将子孙分封到边疆各地以加强明朝对边疆的统治,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以及晋王朱棡。

1398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绑架了宁王朱权和麾下的“朵颜三卫”,导致明朝北方防务空虚;

1402年“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兑现对朵颜三卫的承诺,将蒙古高原以东的大兴安岭、科尔沁等地赐予朵颜三卫,也称兀良哈三卫。赐地之后,朵颜三卫表示,明朝自朱元璋时期设置的开平卫楔入兀良哈腹地,他们向朱棣表示请求明朝撤销开平卫。

这一建议终于在明宣宗时期成为现实。

1430年,明宣宗将开平卫内迁至长城以内的独石堡,开平卫正式被废弃。开平卫的废弃标志着明朝在长城以北的防线出现巨大缺口,东部的大宁卫和西部的东胜卫、兴和卫不能相顾,在孤立的情况下只能纷纷内迁到长城以内,蒙古各部趁机向南迁徙,将势力延伸到长城一线。察哈尔部、朵颜部等纷纷占据辽西地区,明朝和东北之间只剩下辽西走廊。

开平卫的内迁是明朝国防的重大转折点,从此明朝不得不面对严重的北部威胁,北京成为真正的前线,这就是“天子守国门”!

1427年,明宣宗放弃交趾,撤销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1435年,明宣宗撤销奴儿干都司,明朝东北疆域南退到辽宁铁岭、开原一带;

1524年,明朝国力衰弱,关西七卫全部撤入嘉峪关以内,彻底丧失了对西北的控制;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朝北方元气大伤,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几年后的1455年,蒙古鞑靼部占据河套地区。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夏言曾力主收复河套,但在奸臣严嵩的阻挠下,行动作罢;

1571年,明朝和鞑靼部俺答汗达成“隆庆和议”,明蒙战争告一段落。此后俺答汗进入青藏,标志着蒙古开始向青藏高原和西域扩张,对此明朝无力干涉;

1553年,葡萄牙窃据澳门,后在1887年正式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宝岛;

到嘉靖年间,明朝疆域仅仅陷于两京一十三省,对长城以外的土地全部失去控制,疆域面积大致为350万平方公里,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今天讲讲几个明朝有争议的领土。

①西藏 很多人认为明朝时期,西藏并不属于中国的领土,因为没有驻军,也没有派遣朝廷官员,只能作为一个进贡的藩属国。



那我们今天看看明朝政府是如何看待西藏这块区域的。

明太祖招吐蕃以来降,而且想把其纳入大明的领土之中。


洪武初年,明太祖惩唐世吐蕃之乱,思制御之。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为善,乃遣使广行招谕。又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使其地,令举元故官赴京授职。

因为吐蕃没有能够进入大明版图,于是明太祖打算今年春季发兵征讨。


吐蕃向大明投降 在吐蕃建立宣慰司。



明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并设立大量卫所,进行军事管理,且由朝廷控制。(这是区别藩属国最大的地方,朝鲜同属明朝属国,但是从未在朝鲜设立任何一个军事管理机构)






河州卫的指挥使由明廷调派汉族武官担任,汉藏官员共同管理。其后陆续加设卫所。






设立各种管理机构,西藏表示臣服。







明太祖派遣部分明廷汉族武官加强对西藏的治理。




西藏当地的官员由明朝册封,按明朝的办法设置官员等级。






在明朝看来,朝鲜等十六国属于外国,而西藏,奴儿干都司属于明朝设立的土司。二者明朝是区别对待的。




明朝对西藏的治理与唐元不同,明成祖吸取了唐的吐蕃入寇,元朝番僧之害的前车之鉴,则采取了众建分封,政教分离的治理方法。 众建分封:是将西藏的帝师的地位贬低,再增加三法王和五王,让他们相互制衡(这点上明朝学习了宋朝管理朝廷官员的办法,即分割宰相的权利,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审刑院和计相(即分管户部、度支和盐铁的三司使))。

政教分离:是明朝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干预,限制宗教势力攫取行政和民事权力,保证在明朝近300年的统治期间,西藏没有一个内部势力可以掌控任何一方的力量,而掀起叛乱。


对于西藏的内部事情,通常都由他们自己解决,这点和现在的“民族区域自治”很像。 明朝在西藏恢复了驿站,这能够加强西藏和明朝之间的联系。

明朝和西藏的关系十分微妙,若即若离,但是这种松散的自治关系,让西藏与明朝之间的关系更为主动积极,双方的矛盾冲突也更小 每年西藏都会向明朝派遣大量的进贡使者。

而且西藏各首领非常重视明朝颁发的册封书,忠诚履行自己的义务。





明朝在西藏有收取赋税的权力,因为西藏地区盛产马匹,于是明朝将西藏缴纳的赋税转化为纳马。而明朝在西藏获得马匹不仅仅只依靠着一点,还包括西藏僧侣进贡马匹,以及直接向藏族民众征缴马匹。借此获得充足的战马 。


为了有效管理西藏,加快民族融合,明朝进行“移民实边”的措施。


明太祖和马皇后被西藏民众视为文殊菩萨和度母的化身,而到明末,崇祯皇帝被藏族民众认为是文殊室利的化身。可见西藏民众对大明皇帝有一种特殊的认同感。


而大明皇帝(万历皇帝)认为西藏民众也是自己的孩子,而西藏属于祖宗开辟的疆域。





万历时期,三世达赖喇嘛与蒙古俺答会见后,在甘青藏地区的一些寺庙讲诵经文,而且受明朝官员邀请到甘州见面,并给明朝首辅张居正写信,请求继续向明朝进贡,并表示愿意按照明朝的要求,劝说俺答回到土默特。

俺答在明朝的要求下以及三世达拉喇嘛的劝说下率部回到土默特,但是他以守护所建寺庙,学习佛法的名义下,将其部下火落赤,真相台吉等留驻青海,而且火落赤等部却在青海大肆劫掠藏族部落,而且经常袭击明朝麾下的西宁卫,河州卫等藏族土司土官,向藏族部落征收差税,时常与明朝边军发生军事摩擦。


万历十八年1590年,承袭忠顺王的土默特部首领以护送三世达拉喇嘛骨灰回藏为由,准备大肆进攻明朝甘青地区卫所,明朝派遣兵部尚书郑洛经略西海,调集重兵加强防御,并招抚藏族部落,分化蒙古部落首领,迫使“忠顺王”返回土默特,

万历十九年1591年,郑洛发兵数万,分三路出击青海湖,蒙古部将火落赤,真相等部不敢战,远遁。兵部尚书郑洛班师回朝后,火落赤等蒙古部落卷土重来,多次进攻明朝边境,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明朝大将刘敏宽在藏族同胞的支持帮助下在西宁的南川,西川,打败了蒙古火落赤部和真相部,从此西南蒙古实力被削弱,其后30多年都未给明朝造成威胁。

可见明朝在西藏青海等地依然保留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西藏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说西藏不是明朝疆域的人,其心可诛。

②东北


明朝在东北设立的军事卫所。 明朝初期在东北建立了努尔干都司控制了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广大地区,用来管理女真部落,在永乐年间建立了130多个卫所,到至万历年间增加到了384个卫24所。




首先是明朝对于东北的卫所的定义是属夷,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属于明朝的夷人,而且明朝吧这篇内容归类到大明会典的兵部篇。可见明朝对东北军事的重视。



后金没有崛起之时,一直是明代的建州卫进行管辖。



明朝在东北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卫所,且有权在东北册封任命官员。 卫所既有军事职能,也有兼理民政的义务,的大小官员都由明朝委派任命,且大小官员必须持有明朝发放官印,敕书,以证明自己管理的合法性。通过下方引用的史料,可以发现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万历时期。

明朝发放的敕书不能遗失,如果失踪,得上奏朝廷进行补发。而且敕书不能互借,修改,否则会收到明朝严厉的惩罚。这样的措施同样一直持续到万历时期。


明朝发的官印由礼部统一铸造,也是一样,丢弃或损坏,必须上奏明廷补发。而且还得穿明朝派发的制式官服。


东北的卫所得服从明朝的调派,出征,戍边,以及劳役。

直到万历时期,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父亲,爷爷都在明朝官员李成梁的麾下效力。他们都曾经是大明的臣子。可见东北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而现在很多人,说东北不是明朝的土地,简直就是别有用心。


东北的卫所还得定期向明朝缴纳赋税和贡品。



东北的卫所必须按时进贡,否则将会被治罪。拖欠的贡赋必须补交。

由此可见,东北的卫所定期如数进贡完全属于一种体现国家制度的赋税义务。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万历时期。



明朝有权管理东北卫所的大小事务。




东北卫所的各项活动也得经过明朝的批准。


东北的卫所必须忠实执行明朝颁布的政令。


如果卫所敢肆意扩展张,就会受到明廷的惩罚。 明朝对东北的管治,应该说是古代各朝里面证据最充分的。比如明朝派遣军队上过库页岛,之前的元朝之后的清朝,从来没派人上去过,任由俄日上岛开矿一无所知,如今照样被划进地图。 驳苏联政府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三日声明 一九六九年十月八日 见《人民日报》1969年10月9日


Ant一Hunter


第一次答类似这样的题,据说明朝的疆域争论性不较大,如果有答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各位指正,谢谢。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存在了276年,直到李自成攻入北京才宣告灭亡,那么作为一个历史上最正统的王朝,一直都听说大明江山,那么这个大明江山到底有多大?首先放一张图给大家看看。

明朝疆域最大的时候,东至东海;南至南海;北达西拉木伦河及阴山;西至西藏、云南;东北边至外兴安岭;西北直达哈密。这就是明朝时期最大的疆域,据说有1100万平方公里,连如今梦寐以求的台湾都尽归明朝版图。

那么为什么又会说明朝版图存在争议呢?

要注意的是明朝实际管辖的地方只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也就是北京、南京;鲁、晋、豫、陕、川、赣、湘鄂、浙、闽、粤、桂、滇、贵),然而像青藏地区、新疆哈密地区、以及东北和现在归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叫羁縻统治区。

什么是羁縻统治区?

就是中央是不派人去管辖的,也不设立任何行政机构,由当地的有威望的人进行统治,中央也不在这些地方驻扎军队,只有你强大的时候啥事也没有,你一旦弱了这些首领就有可能发动叛变,很有可能会趁火打劫。再加上这些地区的版图也不是固定的,时多时少,所以很多人就说实际上明朝的疆土也就350万平方公里而已。

最后说一句,和网友想的一样,研究以前的疆土有什么用?明朝还在台湾设立了行政机构正式管理整个台湾,可是现在呢?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们能有所帮助,谢谢!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羽评历史


明朝领土至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争议最大的,确实明朝领土和其它朝代却有不同,真正的领土疆域和实际把控地图是不同的,就以汉唐为列,两个朝代都曾占有过西域,然而却都没有实际统治这一地区,只是设立了一个都护府的监督部门,汉唐当时要做的就是通过西域打通与西方帝国的通商和文化交流,所以西域只能说是汉唐时期的附属地区罢了,而明朝不同,因为在永乐年间通过郑和下西洋已经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了,而那段时期的海上通商意义已经远远高于陆地,所以明朝并没有踏足那片土地,在明朝的版图上,明朝在任何占有地区都设立了应有的部门进行管理,明朝的土地政策就是“不仅要统,还要治


正是因为这样我国在西南的少数民族才慢慢融合在了一起,经济和秩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因为明朝和汉唐不一样,汉唐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一些部落文明,远远没有中原发达,而明朝时期北方的主要敌人是蒙古,那是一个在中原盘踞近百年的,而且还有自己的一套国家管理体系组织,自古以来少数民族的文明进步主要是靠中原文明的熏陶,要是中原断绝与其来往他们反而灭亡的更快,所以在明成祖朱棣去世后明朝就一直封锁北方,甚至在后期还修筑了长城,作为其与北方断绝来往的封锁线。


所以在明朝时期虽然在东北确实有大片领土,但是主要控制区还是在长城以南地区,明朝不仅占领了西藏全境,还占据了东南亚的大片领土,现在的缅甸、老挝、越南、甚至泰国以北都是明朝的实际控制区,除去北方明朝并没有实际控制的区域明朝的领土也达到了940多万平方公里,真正鼎盛时期明朝领土达到了1320万平方公里。
不过正是因为明朝一直对北方的控制力不大,才使后期满清的崛起,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明朝对北方的封锁就没有后来满清的崛起。


无聊aal




看了很多版本有关明朝领土大小的文章,对此答案不一,尤其是在附属国领土归入的问题上存在争议。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永乐年间。当然,明朝版图的最大值也出现在了明成祖朱棣时期。



永乐年间明朝领土囊括内地十八省范围,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满洲、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羁縻机构,甚至短期征服并统治过安南,永乐年间明朝极盛国土面积约达997万平方公里。盛极一时,万国来朝,其下附属国众多,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


纳兰轩若


鼎盛时期的永乐时代1100万平方公里左右,明朝晚期崇祯时代大约350万平方公里。明朝疆域变化也是非常剧烈。

明成祖永乐时代,对南收复了越南,建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除了内地诸省,东北有奴儿干都司,青藏有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永乐盛世时代的疆域,东北到达库页岛与黑龙江流域,北方到漠南隔壁,西北到哈密一带,在青藏高原设立羁縻机构,中南半岛(今云南南部)设立三宣六尉。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以后,明朝国力大损,逐渐失去了对边疆的控制,除了早在仁宗、宣宗时代就失去的中南半岛领土,青藏地区的和硕特汗国、藏巴汗等纷纷脱离中原。而东北的女真自立为国,北方对于游牧民族的边界线也是一退再退。

西北地区,从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破以后,到15世纪后半期,明朝在西北设立的卫所丧失殆尽,明朝退守嘉峪关。

崇祯帝殉国,明朝灭亡之时的国土,如果加上李自成等人建立的大顺等政权,也只有350万平方公里左右。


澹奕


明朝在西藏东北,奉行羁縻统治,羁縻统治几乎没有统治力,只是当地原住民领袖臣服纳贡而已,独立性非常高,某种意义上和朝贡国别无二致。明朝实际统治区域只有汉人十八省。换句不客气的话,明朝是大一统王朝中实际领土比较小的一个。最后上张明代万历的地图,和分裂王朝东晋的在刘裕北伐后的地图。




草莓lothar


明朝的疆域虽不及元朝,但在明朝前期极盛时,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西藏、在南方建立了交郡,面积约1100万平方公里。


爆笑轻漫


大明帝国极盛时期在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永乐年间(1402-1424),此时无论是经济、疆域等大多都达到极盛。明王朝此时的疆域东抵库页岛、日本海;东北抵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南至越南中部以及苏门答腊岛;西南延伸至孟加拉湾;西达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争议区);西北包括大半个新疆;北至内蒙古、外蒙古一带。总面积1370万平方公里,地跨南北半球。


HYX15422686


明朝是接的元朝,西藏和东北是元朝的土地能留在明朝版图应该是最正常不过的了。算不上开疆扩土,而事实上藏并没有事实管理,明朝丢了蒙古和新疆,看出其实力有限与之前后的元和清都无法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