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 一封書信保邊疆

漢文帝劉恆繼位之初,面臨的內憂外患不比高祖劉邦的少。這內憂便是此前我們說了很多篇幅的朝臣和宗室;而外患,便是南越國和匈奴。

這南越國似乎看著有些眼生。無論是楚漢相爭還是漢初的諸侯分封,似乎都沒有看到過“南越”這個名字,怎麼突然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威脅呢?

其實這南越國的歷史要追溯到秦末了。還記得當初為什麼章邯為了鎮壓各地反秦勢力因無兵可用而無奈之下才徵用了刑囚嗎?就是因為秦國大部分軍隊被始皇帝派去攻取南疆,派出的五十萬軍隊中有四十萬都去往了嶺南一帶。

西漢時期 一封書信保邊疆

然而,雖然在秦將任囂和趙佗的帶領下,嶺南之地是平定了,但眼看秦末已有亡國之相,任囂死後,趙佗便隔絕通往中原的道路,聚兵自守,建“南越國”,據說盛時的疆域東西萬餘里!

漢初高祖皇帝欲收服南越,卻是有心無力。最終只能以盟國的形式互通貿易,彼此相安無事。雖然高祖忌憚南越,但在經濟上南越卻是極為依賴中原。因此劉邦死後,呂后因看不慣南越的作為,便在經濟上對其實行打壓:下令停止與南越國的商貿,不許賣給鐵器,如果要賣牲畜給南越國,也只給賣雄性,不給賣雌性。

西漢時期 一封書信保邊疆

這就有點過分了是不?趙佗先後三次派遣使者到漢朝詢問緣由,沒想到使者不但被扣押,甚至聽說呂后還將趙佗先祖在中原的墳墓給平了!這下趙佗立刻掀桌子不幹了,乾脆與大漢徹底決裂,此前是自封“南越武王”,這下索性自封為“南越武帝”,一副與大漢平起平坐的姿態。

而今,在劉恆看來,大漢與南越,並非不能重修舊好。故而,他做了這麼三件事:

一是派人重修趙佗先人的墓,還安排了守墓人按時祭祀,給趙佗留在漢朝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

西漢時期 一封書信保邊疆

二是派遣陸賈再次擔任使者前往南越國遊說;

三呢,就是寫了一封信,讓陸賈交給趙佗。

這封信寫得很用心,也很精彩:

信的開頭就寫道“皇帝謹問,南越王甚苦心勞意”,這句話,既擺明了漢文帝的立場,也表達了謙恭之意。

而後,漢文帝就簡單說了自己是劉邦側室所生的孩子,因登基前在偏遠的代國居住,所以此前沒有和趙佗打過招呼。言下之意是:此前您與父王交好,我也願意,況且我是庶出,與呂后不是同路人。

接著,漢文帝就說自己幫趙佗的先人重新修繕了墳墓,再次增加了好感。而對於戰爭,劉恆認為這對雙方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只要趙佗歸順,取消帝制,這嶺南之地以後還歸趙佗自行治理。

這樣一番掏心掏肺的話說完,讓趙佗是既感動又慚愧,當即在回信裡說自己是被逼無奈才與大漢分庭抗禮,如今也是一大把年紀了,還要為與漢朝交惡而寤寐難安,也是委屈得很。

好在,這件事最後相當順利地完成了:趙佗取消了帝號,接受漢朝所封的“南越王”,並赴長安朝貢。

一封書信,化解干戈。那麼,漢文帝為何選擇這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呢?漢文帝看重的就是趙佗與中原的淵源。

趙佗自秦末在嶺南紮根,後與中原斷了往來。可說到底,趙佗自己的根還在中原,他怎麼可能不想回來呢?漢朝與南越的關係確實很微妙,一味用強或者示弱都不可行,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是最考驗漢文帝的一件事。

同樣,對於北方的匈奴,漢文帝亦是去書一封。但是,畢竟與根在中原的趙佗不同,文帝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