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四)马齿菜团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四)马齿菜团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四)马齿菜团

【编前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这里面也有黄龙人的乡愁。保护它的意义,就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保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白马滩酸菜搅团、洋芋沫沫、白马滩馄饨、李氏牛羊肉泡馍、榆皮饸饹、鏊馍摊制、张氏祖传火碗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分别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人们对黄龙传统美食的关注。 民风淳朴厚道的黄龙县是典型的移民县,全县人口 来自全国9个民族29个省份 , 那么, 黄龙都有哪些美食跻身非遗名录,他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传承着怎样的味道和精妙的制作过程?今天,黄龙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带您走近黄龙民间传统美食——马齿菜团,探寻它值得被珍惜的味道。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四)马齿菜团

马齿菜团的历史渊源流长,具体最早是什么时间,已无法追溯,其做法千姿百态,沾汁更是多种多样,即使同种做法不同的人去做其口味也不一样。马齿笕菜团在本地还相传着一个故事,在清朝初甘肃合水秀才上京赶考路过三岔,一路劳顿和水土不符闹肚子,店家正好蒸马齿笕菜团吃过之后病情好转,秀才当年考中榜眼。之后榜眼曾登门拜谢并把马齿笕菜团传到京城。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四)马齿菜团「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四)马齿菜团

马齿笕(马芝菜)是田间地头路边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它耐旱生命力很强,即使拔起久嗮也不会枯死,俗称“长命菜”。其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止血通淋,实大便通小便等功效。马齿笕菜分为两种:红杆马齿笕和青杆马齿笕;红杆马齿笕略有酸味,适合凉拌和做菜;青杆马齿笕无酸味最适合做菜团。将青马齿笕洗净、晾干、切成碎末待用;马齿笕菜与面粉的比例1:3马齿笕碎末加盐不加水与面粉反复揉搓与面粉和在一起成面团;面团做成鸡蛋状上笼蒸25分钟将蒸熟的菜团晾凉切成片沾汁食用。马齿笕菜吃法很多,可凉拌、素炒、炒肉、做汤、做饼、做菜团,其中以做菜团最为常见,配上不同的沾汁口味千变万化,是本地最为普通和常见的舌尖美食。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四)马齿菜团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四)马齿菜团

马齿笕是一种野菜,生命力十分顽强,但由于农民群众大量应用除草剂,导致频临灭绝。外地已有大棚种植,我处急需重点保护该物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