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发两天的木耳让一家三口中毒!医生提醒:这样的木耳千万不要吃

7岁的雯雯(化名)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的综合ICU里,全身布满了管子,陷入昏迷。为了救她,医护人员已经为她做了4次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的血液更换了4回。可即便拼尽全力抢救,雯雯依然出现了全身5处脏器衰竭,能醒过来的希望非常渺茫。

泡发两天的木耳让一家三口中毒!医生提醒:这样的木耳千万不要吃

令人咋舌的是,这是一碗泡发了2天的黑木耳引发的中毒悲剧。

一盘凉拌木耳让一家三口倒下了

这是浙大儿院综合ICU第一次收治木耳中毒生命垂危的小患者。在ICU里,叶盛主任向记者介绍了雯雯的情况。

7月27日中午,雯雯的妈妈做了一盘凉拌木耳,用于做菜的是很普通的食用黑木耳,只是已经在院子里被泡发了两天两夜。

7月28日,食用过木耳的雯雯和妈妈出现了腹痛拉肚子的症状,一家人来到当地医院就诊。由于5岁的弟弟不爱吃木耳,食用很少,虽有中毒症状,但情况并不算太严重

泡发两天的木耳让一家三口中毒!医生提醒:这样的木耳千万不要吃

雯雯依然昏迷 情况很不乐观

7月29日-7月30日,弟弟在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雯雯和妈妈的情况却急转直下,多项指标出现异常。母女二人黄疸严重,肝功能严重受损。

7月31日,母女被转送到杭州治疗。傍晚5点,雯雯被送到浙大儿院综合ICU,此时孩子已经意识不清、陷入昏迷,肝功能开始出现衰竭。正常人肝酶的指标小于50 U / L,而雯雯的这项指标已经高达4000-5000 U / L。从临床表现推断,雯雯可能是椰毒假单胞菌中毒。浙江省疾控中心检测雯雯血液样本发现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从而证实了医生的诊断。

从7月31日到8月8日,综合ICU总共为雯雯做了4次血浆置换,每次1500ml新鲜血浆换入雯雯体内,相当于全身换了4遍血,并且做了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然而,雯雯依然出现多脏器衰竭,包括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脏功能、循环系统5个部分出现衰竭。医学上一般认为,超过4个脏器衰竭的死亡率就接近100%。

泡发两天的木耳让一家三口中毒!医生提醒:这样的木耳千万不要吃

霉变后产生的毒素

杀不死烫不掉无药可医

黑木耳是家家户户再常见不过的餐桌食材,只是因为泡发了两天,为什么会毒倒人?叶盛告诉记者,泡发时间过长的黑木耳会变质,产生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这种细菌它会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流行病学统计过,‘米酵菌酸’毒素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这是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毒素之一。”叶盛说,虽然细菌容易被高温破坏杀死,但是它所产生的毒素却停留在人的体内。该毒素具有耐热、蒸煮不易破坏等特点。遗憾的是,这种毒素中毒的患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能对症治疗。

记者了解到,“米酵菌酸”毒素的中毒潜伏期最长为3天,多数是半天至一天。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昏迷等症状。患者一般不发烧,轻者1-3天自行康复,重症者2-4天就会死亡。

已知有3种食物霉变会产生这种剧毒

叶盛表示,目前已知有3种常见食物在霉变后会产生“椰毒假单胞菌”细菌,并由它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首先是臭米面。臭米面是将玉米、高粱、小米等粮食以水浸泡发酵制成,可用以制面条、包饺子、烙饼等食品,在我国东北地区常见。臭米面有时可引起中毒,且可能严重,死亡率较高。

其次是玉米面。玉米面发霉后,会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

第三是常见的泡发久的黑白木耳、鲜银耳。在我国,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率最高的食物就是新鲜银耳,达到4%~8%左右。

从黑木耳中毒患者的经历来看,木耳一般都泡发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败变质。其次,这种细菌最喜欢37度左右的气温,在26度左右毒性最大,因此常发生在5-8月。

如何避免黑木耳中毒

据了解,曾经有研究表明,干银耳、干黑木耳中并没有毒素,这是因为晾晒过程中紫外线可以破坏毒素,这也是为什么椰毒假单胞容易污染鲜银耳但中毒事件并不多的原因。据此估计,干制黑木耳本身含有毒素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是泡发时间过长,细菌繁殖产毒。

泡发两天的木耳让一家三口中毒!医生提醒:这样的木耳千万不要吃

泡发两天的木耳让一家三口中毒!医生提醒:这样的木耳千万不要吃

叶盛建议,市民要慎重吃鲜银耳。平日里在泡发木耳时,应当勤换水,尤其在夏季要避免出现浑浊、发粘和异味。

干木耳最好现吃现泡,如果泡发时间较长,忘了换水,一定要果断扔掉!

鲜木耳如果出现比如发粘、流水、有异味等也一定不能再吃。

如果感觉不适,应尽快医疗机构求助或自行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