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解读-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

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

天那么高,人这样渺小,

就算有了人造卫星,也很难天人合一。

易传称为十翼,表示有十只翅膀。

明白易传的道理,相当于内外合一。

将外在的世界,纳入人的内心,

用道德精神,来点化理想人格。

透过"人"合"天"的方式,

把人事问题与自然现象合起来看。

从自然天道寻找人类行为的合理途径,

用模拟万物的形态和事理来辅导众人。

天人在我们的内心合一。

人的心中敬天、顺天,自然天人合一。

一、请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经"的意思原本是织布时纵贯的丝线,横的叫做"纬"。后来引申了"纲纪",也就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基本原则。汉朝时以"易"(易经)、"礼"(礼经)、"书"(书经)、"诗"(诗经)、"乐"(乐经)、"春秋"(春秋经)为六经。由于乐经早亡,只存五经。

"易经"原名"变经",大概是担心大家望文生义,知变而不知常,所以改称"易经"。

希望大家变易和不易兼顾并重,以求持经达变。坚持原则(经),却能够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通权达变,寻找出合理的平衡点。

"易"中有经也有传,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古人说易经,常把"易传"也涵括在内。

"卦"是悬挂的意思,把宇宙间一切自然现象,用八种符号,也就是八卦来标示,每一种符号可以代表几十种事物。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代表更多的变化。

八卦由三个符号所构成,六十四卦由于八卦两两相重,所以各有六个符号。基

本符号只有两个,阳和阴。阳阳阳代表天,阴阴阴代表地,阴阴阳表示山,阳阳阴表示泽,阳阴阴即为雷,阴阳阳即为风,阴阳阴便是水,阳阴阳便是火。所有六十四卦,都由阴叫和阳两种符号组合而成,既整齐又美观。

每一个符号,都成为一"艾"。八卦各有三"艾",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艾";艾的意思,是"交错.'。借由阴与阳的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易经解读-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

二、学易经最好先研读易传

易传是用来阐述、解释易经的,分为七个部分:

1 彖传上下两篇-易经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彖曰",也叫做"彖辞"。彖是断的意思,彖辞用来论断一卦的卦象、卦德和六艾的排列。

2 象传上下两篇-每卦的"彖曰'"后面,紧接着是"象曰",称为大象,总论这一卦的象。每一卦有六艾,艾辞后面的"象曰",叫做小象,分论这六艾的象。象的功能,在于模拟万物形态和事理。

3 系辞传上下两篇-系的意思是联络,把易道的义理,联系起来,相当于易经的总论或通论,并不局限于哪一卦或哪一艾。上篇以形而上的道体为主,下篇以形而下的器用为主,合起来可以称为"『易大传"。

4文言传一篇—乾卦和坤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和第二卦,称为"易的门户",其余六十二卦,都由这两卦互动、交感所形成。易道变化、阴阳交易,都以乾坤为本。这两卦的卦辞和艾辞,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各加文言传,详细加以解释,很可能是后世易学家的见解,辑录而成。

5 序卦传一篇-说明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的理由。

6 说卦传一篇-说明八卦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八卦相重的由来。

7 杂卦传一篇-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

以上七个部分,一共十篇,称为"十翼",表示易学起飞的十只翅膀。相传为孔子所作,也有人说是集体创作。

易经解读-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

三、阴阳两种符号合而为一

相传伏羲氏是远古时代,一位非常喜欢动脑筋的人。他十分好奇:"宇宙万象,为什么这样有秩序?"他用心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发现白天、晚上,然后又白天、晚上,好像永远不会搞错;海水高涨,然后逐渐退回原位,又再度高涨,接下来是退潮;草木成长、枯萎;人类出生、死亡,无不井然有序,是不是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操控它呢,

伏羲氏没有提出"主宰神"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外太空"的指使。他假设有一种强大的动能,驱使万物做出如此有规律的变动,并且用一根棍子,画一条直线,造出一个(一)的符号,来代表这一种强大的动能。

然而,他的观察、体会和反思,使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假设。因为每天升起和降落的太阳,应该是同一个:今年的春、夏、秋、冬,也好像是去年重现。他觉得宇宙的变动,绝不是单一的力量能够造成的。于是,他把木棍折断,画一条中间断裂的线,造出另一个(- -)的符号。后人把(一)称为阳,将(- -)称为阴。

阴、阳合起来说,代表一种巨大的动能,分开来看,又表示两种不同性质的动能。用现代话来说,- -代表物质,一表示能量。由于质能互变,动起来是一,静下来便成- -。说阴阳是一,可以;说阴阳是二,也未尝不可。我们把它称为一之多元,把"一"和"多"合起来想,不分开来看。由于一内涵二,所以合起来是一,分开来便成为二(多)。这种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有很大的影响。

易经解读-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

四、八卦代表静态自然现象

"易"字是变化、变革、变易的意思,透过模拟天地变化的自然现象,来精研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伏羲氏观察自然现象,抬头看见高高在上的天,发现天上没有任何物质,否则受到地心引力,必然向下坠落。因此用三个阳的符号,来代表天。

他低下头来,看到地上充满了物质。为了天地相对应,他用三个阴的符号,来表示地。

天地的代表符号定下来之后。他发现天有三种可能的变化,分别为天上面有动静,天空中有动静,以及天底下有动静。同样发现地也有三种可能的变动,分别为地上面动,地中间动,地底下动。

他用阴阴阴表示地,于是阳阴阴就成为地上面动的象,只有山在地面上动,所以阳阴阴代表山、地中间动是阴阳阴,表示水在地当中流动。阴阴阳表示地下面动,那就是雷,好像在地下震动。山、水、雷和地关系密切,也就是地上面动为山,地当中动为水、地底下动为雷。

天底下有树木,风一来树木摇动,所以天底下动(阳阳阴)为风,天空中一片红色的火焰,表示火烧得很旺,所以天空中动(阳阴阳)为火。最难想象的应该是天上面动。那时人造卫星尚未问世,飞机也还没有影子。谁能知道天上面有什么景象,我们看到湖泽,由上往下看,看出天的倒影,好像天在湖泽的水下,而泽在天上动。因此用泽来表示天上动(阴阳阳),实在是有趣的巧思。

易经解读-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

五、依天道求人类生活法则

八卦代表宇宙间最常见,与人类生活最具密切关系的八种静态自然现象。将八个基本卦两两相重,由于上下两卦发生互动、变通、交易的关系,产生六十四种不同的人事变化。

从自然天道(天),寻觅人类行为(人)的合理途径,便是易经(传)所揭示的天人合一。

天下万事万物,实际上却都脱离不了自然律的支配。人类向自然学习,找出正确的生活法则,应该是一条合理有效的途径。我们以八卦两两相重所造成的六十四卦,来代表六十四种人事变化的类型,将古圣先贤所累积的宝贵人生经验,透过卦辞和艾辞,呈现出来,提供大家作为参考。当我们觉得泰然自若时,赶紧查阅"泰"卦,以求持盈保泰;当我们陷入否的状态时,必须查阅"否"卦,才有可能否极泰来;打仗时遵循"师";诉讼时参考"讼"卦,都是天人合一的实际应用。依天道寻找人事的化解之道,实在十分方便。

反过来说,我们把人事可能发生的现象,归纳成为六十四种类型,把它和六十四卦,适当地配合起来。凡是遭遇到某一类型的人事问题,便寻找相对应的那一个卦。从卦辞和艾辞的提示,找出自己应当采取的因应方式。

我们也可以透过占卜,发现自己的处境,寻找趋吉避凶的方法,或者透过占卜,来施行教化,使大家明白在哪一种人事状态,必须依循哪一种自然规律,以求天人合一。

易经解读-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

六、效法天地变化启发智慈

系辞下传记载:伏羲氏抬头观察日月星辰等天象,低头观察地形高下升降的法则。观看飞禽走兽身上的纹理,以及适宜生长在地上的植物。他透过阴阳两种符号,观象设卦。由基本的八卦,两两相重而生六十四卦。每一个重卦,有六艾。六十四卦合起来,总共三百八十四个艾。卦象符号,用以反映宇宙和人生的复杂变化。古圣先贤,在这种变化中,归纳出不容易改变的自然规律,作为判断吉凶悔吝的标准。因此逐渐寻觅人生行为的准则,做为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参考。

天所显示的,是"高明",无所不覆。人所秉持的,是"智慧",能活用经由学习而来的知识。地所表现的,是"博厚",无所不载。人居天地之中,为天地所生,也成为天地间的一分子,最好效法天地的变化,启发自己的智慧。(易经》透过卦、艾的符号,以及卦辞、艾辞,来象征天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多端的卦、艾,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解说,提供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它的意义,根据不一样的需要,来发挥它的功能。从这个层面来看,《易经》是一本智慧的书,实在当之无愧。

系辞上传说:天地产生各种变化,圣人就仿效它。天上垂示各种天象,显示吉凶的征兆,圣人就模仿它。凡是顺应天道的人,上天必然加以佑助。但是天助己助者,一切仍然要靠自己的努力。诚心诚意和天地感应,自然比较容易获得上天的指点。通过反省,逐渐改善自己,最有效。

易经解读-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