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古代打仗

孙子兵法曾经说过:

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

一种变化无常之术,就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迷惑敌人,这样敌人才会很被动,以便于我方以实打虚

同理,放在己方的用兵治兵上,也同样适用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古代打仗

作为将领,就是要把最精锐的力量投放战场,以备他用

那么什么才是最精锐的力量呢?

是士兵们合适的年龄,健壮的体格,和超强的执行力,不,这些都还不够

最重要的是,他们那种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斗志和决心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古代打仗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力气小的怕力气大的,力气大的怕不要命的

如果每个士兵都能都在战场上冒死血拼,以一当十,那呈现的战斗力是完全不可估量的

秦汉时期,匈奴频频骚扰中原王朝,虽然中原王朝也给予打击,但无奈人家是马上民族,真要决心开战,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后勤上,都很难支持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古代打仗

但很快,到了汉武帝时期,打击匈奴的时机来了,匈奴人是骑兵?

那我们也可以建立骑兵呀,不仅如此,我们要建立的是骑兵方针(当然这要得益于我们农耕民族严格的纪律性)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十几人或几十人骑兵小方阵,不畏身死,面对敌人的长矛

高速冲入敌军阵营当中,虽然会有死伤,但这个骑兵小方阵带来的毁灭性也是很大的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古代打仗

难道这些汉军的骑兵小方阵真的所向披靡吗?

肯定不是

而是,士兵的敢死和不畏死俨然成了一把死死插入敌军阵营的一把利剑

对于士兵的不畏死,元末起义的朱元璋就把这一点运用的淋漓尽致

具体是什么呢?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朱元璋剧照

就是士兵每次上前线,朱元璋都会把他们的妻子“保护”起来(说是保护,其实......)

也可以理解为“挟兵妻以领将士”

并告诫士兵们,你们只顾打好仗就,你们妻子的问题我全包了

你想想,作为一个士兵,他们还求什么呢?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夫妻分别

上阵杀敌,如果获得一定的军功,回来一定会大受嘉奖,随行的妻子也可以享受富贵;

如果自己不幸死于疆场,朱元璋的这句承诺,也算是对自己妻子一个交代;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这样做可以约束那些不愿意发挥战斗力的士兵

如果被发现,你不好好出力或者是干脆就跑掉了,那在军中的妻子可就遭了秧了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朱元璋剧照

可在男人的眼中,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们的软肋

这样一来全体士兵的身家性命都被朱元璋牢牢握在手中,打仗的时候,士兵又怎么能不拼死作战呢?

一旦这样的战斗力被激发,又有多少对手能与之抗衡呢?

虽然好处尽多,但朱元璋这一招于法理上,实在是太反人性了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剧照

刘伯温就此问题多次劝诫朱元璋,说不要把士兵的妻子都积在一起,毕竟这件事有违人性道德,

但朱元璋不听,直到南京城几个月都不下雨,朱元璋也感觉不对头了,刘伯温又趁此说:

“病故军士之妻数万,尽令寡妇营居住,阴气郁结””,应该寡妇听其嫁人,不愿者送还乡里依亲”

朱元璋为激发士兵斗志,战前这一招实在反人性,刘伯温都不忍直视

图:刘伯温

只有这样,才可以化解

也是因此,寡妇营才解散,士兵的妻子才各回各家,至于是不是“阴气郁结”惹的祸,那就是后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