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六征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蒙古六徵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1227年西夏都城中興府,城門徐徐打開,夏末帝李睍慢慢走出都城。按照先前約定他是準備投降蒙古,突然刀斧加身,這位西夏的末代皇帝就這樣死於非命,可能他至死都不知道為何蒙古人突然發難,而西夏王朝也隨著他的死亡而終結。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容小編慢慢道來。

六徵西夏

西夏桓宗李純祐天慶十二年(1205),蒙古軍首次進攻西夏,攻佔並摧毀了邊境堡寨力吉里寨,進至經落思城,掠奪了周圍地區,俘虜了大量人口、牧畜和戰利品。這是一次掠奪性和試探性的軍事行動(一徵西夏)。

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年,夏襄宗應天二年(1207),蒙古以西夏不肯稱臣納貢為由,二次出兵西夏。他們攻破西夏邊防重鎮斡羅孩城(又作兀剌海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境內狼山中一處關口),見西夏兵勢尚盛,駐兵數月後,於次年春退回。(二徵西夏)

蒙古六徵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1209年,蒙古成功佔領了高昌回鶻,這亦使西夏的河西地區失去蒙夏間的緩衝。後來蒙古第三次徵夏,由河西地區開始入侵,攻擊斡羅孩。西夏將領兼襄宗兒子李承禎戰敗,其大將高逸更加被俘。

蒙古後來又拿下斡羅孩城,逼近克夷門——都城中興府的最終防線。西夏大將嵬名令公雖然實行伏擊計劃,但仍然敗給蒙古軍隊。因此,都城中興府為蒙古軍隊所包圍,且夏襄宗求救無門。 最後,襄宗唯有給予蒙古大量賠款及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蒙古才接納其求和。(三徵西夏)

成吉思汗西征前,又遣使命西夏軍從徵,為夏所拒,於是又導致蒙古軍的第四次征伐。元太祖十三年,西夏神宗光定七年(1217)冬,蒙古軍渡河攻夏。西夏毫無戒備,列城不能御。蒙古軍長驅直入,圍困興中府。夏神宗出奔,並遣使請降。因西征在即,蒙古軍不能久留,遂撤圍回師。(四徵西夏)

蒙古六徵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夏獻宗乾定二年(1224年),蒙古又發兵攻夏,並攻佔銀州(今陝西米脂西)(五徵西夏)

元太祖二十年,夏獻宗乾定三年(1225),成吉思汗回軍漠北,西夏質子不至。遂遣使西夏,責其不派軍從徵,不遣質子,收納蒙古之敵亦臘喝·翔昆,且出言不遜。西夏因已與金朝修好,專意抗蒙,不踐前約,使者無功而還。

乾定四年(1226年),蒙古發動大規模的滅夏之戰。蒙古軍先後攻佔沙州(今甘肅敦煌西)、肅州(今甘肅酒泉)、甘州(今甘肅張掖)、西涼府(今甘肅武威)、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等地,進圍中興府。次年七月,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六徵西夏)

過程分析

蒙滅西夏之戰為蒙古擴張的其中一場戰爭。戰爭分為三個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結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

蒙古首徵西夏時作為一種戰略試探,使得蒙古人對西夏國力軍力有所瞭解,開始時西夏執行連金抗蒙的策略,但是依舊被打敗,而金朝不能及時救援也使得其懷恨在心。

以至於簽訂城下之盟開始連蒙攻金,但是情況有好轉了嗎?實際上情況繼續惡化。

蒙古六徵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西夏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後,唯有攻擊其原本的盟友——金朝。而這一連串的戰爭持續了逾十年,並大大的削弱了金夏的國力。而因此,西夏的人民亦因勞役導致生活困苦,國家的經濟和生產力亦因勞役而大受影響。軍隊也因長期征戰而十分積弱,且官場政治十分黑暗和腐敗。

以至於最後雖變更策略從新連金抗蒙,終究為時晚矣!

歷時22年的蒙滅西夏之戰亦以西夏滅亡而告終。

西夏因何而滅

首先我們看一西夏的疆域!

疆域範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餘里。西夏東北與遼朝西京道相鄰,東面與東南面與宋朝為鄰。

金滅遼宋後,西夏的東北、東與南都與金朝相鄰。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諸部、黃頭回鶻與西州回鶻相鄰。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黃河與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為主。首都興慶府所在的銀川平原,西有賀蘭山作屏障,東有黃河灌溉,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稱”。

確立了南下攻掠金朝的戰略目標。西夏恰居蒙古之南,金朝之西,世為金朝附庸,又與克烈、乃蠻等部素有往來,它的戰略地位和軍事動向對成吉思汗的事業至關重要。

為了集中軍力攻打金朝,防止西夏對蒙古地區的騷擾,保障後方安全,成吉思汗需要將西夏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為了防範西夏與金朝聯合,消除來自蒙古軍側翼的威脅,他也必須隔斷金、夏聯繫,把西夏爭取到蒙古一方。有鑑於此,成吉思汗決定再徵西夏。

所以說西夏所處的戰略地位,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命運。

蒙古六徵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蒙古六徵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