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還是一樣,感受卻不相同



春運還是一樣,感受卻不相同​春運是中國農曆前後發生的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的現象,以春節為中心,共四十天左右。“春運”一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諸多人群選擇在春節反鄉,形成了堪稱“全球罕見的人口流動”的春運,每年的春運相當於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


春運還是一樣,感受卻不相同

每年屢創新高的人潮、急促的腳步、疲憊的身影……從表面看上去,現在的春運和十年、二十年前的春運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這只是一種表象,雖然“春運”的名字沒有改變,但是從購票開始一直到推開老家的大門,很多細節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春運還是一樣,感受卻不相同​應該說,春運還是那春運,感受已不是過去的感受。首先,回家的路不再遙遠。以前綠皮火車是春運的主力,現在高鐵、動車正在成為主流。去年,中國鐵路完成了“四縱四橫”高鐵網的建設,高鐵線路密織成網,享譽世界的“復興號”讓回家的路變得不再遙遠。從“驚心動魄”到“平安溫馨有序”、從“走得了”到“走得好”,高鐵的開通讓春運出行不再是舟車勞頓,完善的高鐵網、高速運行的動車組讓春運旅途的時間更短了,回家團圓的時間更充裕了。交通方式上的改變,不但意味著回家的道路更舒適、更順暢,最重要的是回家的時間大大縮短,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契合了“歸心似箭”的遊子心態。交通方式的改變,只是春運之變的一個方面,更大的變化是鐵路服務的改變。隨著鐵路改革的深化推進,中國鐵路總公司在鐵路供給側改革方面不斷加強加深,隨之而來的則是服務更加接地氣,尤其是近一兩年來,鐵路接連推出“自主選座”、高鐵外賣、“接續換乘”、常旅客服務、“微信支付”等精準、便民服務。這無疑是鐵路服務由滿足大眾需求的“走得了”向更加個性化需求的“讓旅客有一個美好出行體驗”邁出了重要一步,旨在民眾的出行體驗和幸福感。


春運還是一樣,感受卻不相同​可見,如今的春運已不只是轉移了多少人的宏大敘事,而是關乎著每一個個體具體而微小的悲喜感受與體驗。就像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僅要滿足讓人吃飽肚子,還應豐富人們的精神與權利的需求那樣,一年一度的春運也不僅僅滿足“讓人走得了”這種最低要求了,而是讓每一個人都“走得好”,讓每一個人回家團聚的幸福感不因此打了折扣。春運,歸根結底是場聲勢浩大的交通服務,評價其質量的好與壞,取決於運輸部門及相關環節所提供的服務是否能夠滿足旅客的要求與期待。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春運是旅客從準備出發起就注重感受的心靈之旅,這是新時代春運有別於以往的鮮明特點。

春運還是一樣,感受卻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