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B端布局能否與星巴克抗衡?

近日,有消息稱,瑞幸咖啡正以B端企業合作的方式大規模進駐北京不少核心商圈寫字樓開店,同時快速佈局高校,甚至將門店開進了大學圖書館。

融資順利,門店開設速度快,瑞幸為什麼要進行差異化佈局?

僅僅7個月,瑞幸就開設門店809家,並且順利拿到了2億美元的融資,針對星巴克與阿里的合作,也立即做出“半價輕食”的回應,看起來他們的發展順風順水,為什麼又要做差異化佈局呢?

瑞幸B端佈局能否與星巴克抗衡?

在筆者看來,瑞幸咖啡的佈局其實並非有意為之,而是無奈之舉。星巴克進入中國十幾年,目前在全國共有超過3100多家門店,大多是在各個區域最繁華的商圈或是車站、機場等場所內,並且相當一部分都簽有排他性協議,這讓他們能夠獨享巨大而穩定的人流量。

瑞幸雖然門店數量也已經超過800家,但無論是品牌效應還是商圈位置上來說,都不如星巴克有優勢。而且,350萬的用戶雖然對於新興的咖啡店來說已經算得上奇蹟,但是要知道,星巴克僅會員數量就是這個數字的2倍,因此瑞幸想要近身肉搏、正面抗衡星巴克這種龐然大物非常困難。

筆者認為,在正面對抗很難打開局面的情況下,瑞幸就必須要想辦法通過其他方式來和星巴克抗衡,差異化佈局也就成了選擇之一。

差異化佈局,瑞幸要小心劍刃劃傷自己

筆者認為,咖啡畢竟不是必需品,並非每個人都會掏錢消費,因此星巴克才會選擇在繁華地段開設,以求穩定的覆蓋到更多人群,從中尋找目標用戶。

瑞幸B端佈局能否與星巴克抗衡?

從這個角度來看,瑞幸的差異化佈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有利於快速發展用戶,但同時也會為其發展帶來隱憂。

佈局或將讓店鋪運營壓力加大

無論是在寫字樓還是高校開設,咖啡店面臨的會是對於口碑、服務、品質等方面更高的要求。

筆者認為,一旦進入差異化佈局,就意味著一段時間內面對的用戶就是固定的類型,其他類型的用戶佔比太小,他們的喜好將會決定店鋪的盈虧。比如開在高校圖書館,那面對的就是學生和老師,其他的用戶基本不會有。

這樣開店帶來的後果就是,企業極易陷入一種類似於“買方市場”的情況。因為用戶決定盈虧,所以大多數用戶對於品質、服務、價格方面的要求,就會推動店鋪進行改變。

以高校學生為例,他們對於消費持開放態度,喜歡吃喝玩的生活方式,雖然不是專業的咖啡品嚐師,但往往喜歡將喝到的咖啡與星巴克、COSTA等品牌咖啡做對比,從中尋求差異。如果他們認為瑞幸做的不夠好,哪怕多走幾步也會選擇其他的品牌,這就會督促校內的瑞幸,必須在品質、服務上,投入更多資金和精力,時刻迎合學生的口味,否則就只能關門大吉。

瑞幸B端佈局能否與星巴克抗衡?

環境封閉還將帶來多重風險

上文也提到了,差異化佈局會讓用戶類型固定,這帶來的問題是,用戶的流量太小。高校可能還好,尤其是寫字樓內,翻來覆去也是那麼幾家公司,怎麼算用戶都是那些人,儘管可以通過外賣輻射周邊,但是筆者認為,還是會與街邊、十字路口所開門店拉開不小的差距。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街邊開放的店鋪會有這樣的情況,可能就是出來遛彎,偶然看見街邊有瑞幸,就進去點單了。然而在封閉的環境裡,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同時,在高校開設的店鋪還面臨這寒暑假無人問津的情況,也就是說一年中可能長達3-5月沒有或者只有零星的用戶到店消費,這種季節性風險也會給企業無端增加沉重的租金、人工成本、水電費等成本負擔。

當然,瑞幸這樣佈局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這裡沒有星巴克,沒有其他知名咖啡的激烈競爭,如果能夠站住腳,未來或許真的能成為瑞幸逆襲星巴克的主力軍。

只是,總的來看,這樣的投資風險偏高,收益偏低,有點費力不討好,瑞星即便要投入,也應該控制在合理範圍以內,否則,可能還沒打倒星巴克,自己卻先被耗倒了。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87d4cede12f7

來源:簡書

互聯網新浪潮,每日分享互聯網趣聞,福利、思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