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吃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人談虎色變,有人卻樂在其中。

“其實我很想嘗一口,每次到嘴邊又張不開口。”

“皮脆,肉又嫩,蛇肉這麼好吃的東西,簡直人間極品!”

到底是怎樣的美味,讓人膽戰心驚,

卻又讓人心動不已呢?

本期,粵遊君將帶大家解鎖順德美食

——菊花水蛇羹的奧秘,

感受吃蛇的膽識與豪情~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以花為食材,

在中國有久遠的歷史,

在不斷探索新食材的順德廚師眼裡,

以花入饌最能滿足順德人

順應節令、體味自然的追求。

盤中花不再只是點綴,

香甜清新的自然氣息

給人們帶來味覺上的驚喜。

農曆五月,譚永強像往年一樣種下菊花。這個習慣源自他的父親,年年栽種白菊,不是為了賞花,而是醞釀製作一道美味。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順德地處亞熱帶,終年溫暖,鮮花不斷,隨著四時節令,不同種類的花朵漸次綻放。

3個月後,譚永強的花田裡,菊花也結出花苞。為了獲得最飽滿的花朵,除了日常打理,還要減掉多餘的花枝。離美味的誕生已經不遠了。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千年花鄉陳村

陳村“弼教”原名“佛教”。相傳,大唐元復年間(901—904年)有一木雕佛像從上游漂流到此處,村民以為吉兆,於是安像立祭,改村名為“佛教”。弼教歷史很長,相傳漢光武帝劉秀時代就有二十四姓在這裡開村。

作為花鄉重地,弼教擁有陳村最多的花圃。天長日久,村民們對移花接木、接駁修剪技術十分精通,廣州大多著名園丁都出自弼教,他們的技法也流通廣遠。作為千年古村,弼教在陳村花卉發展史上起著重要作用。“先有弼教,後有花地”的民間說法也進一步印證了弼教是陳村古老的花卉發源地。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 ■■■■

民國年間,這裡有200多個花場,種植金橘、米蘭等花果。人們從國外寄信來,不用寫弼教,只消寫上“廣東花村”就能收到信,可見當年的知名度有多高。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這百花村仍有花圃188個,花地百餘畝,盆花數萬,基圍通植米蘭,全年鮮花產量高達50萬斤,各種花卉遠銷全國各地。據記載,當年這裡曾種植桃花、李花,如“桃花紅照李花白”,又種橘子、柚子,“橘柚花多村氣涼”,現在村民種白玉蘭、米蘭和含笑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奼紫嫣紅的順德鮮花美饌

鮮花是大自然的靈魂,聚天地日月之精華凝結而成,是高潔美麗的象徵。花粉更有“全能的營養庫”的美譽,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調整代謝、延緩衰老等功效。花是健康美食。

雞蛋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順德的花基魚塘蜚聲南粵,順德的“一花”與“兩家”(家電、傢俱)齊名。陳村素有“百花村”的美名,明末清初大學者屈大均在《陳村口號》一詩中用“漁舟曲折只穿花,溪上人多種樹家”描寫花鄉的景觀。順德詩人張錦芳曾以“戶以花為業”來描寫陳村人種花的普遍性。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木棉花、玫瑰、茉莉、菊花、荷花、夜香花、劍花、桂花以及各種蔬菜瓜果的花,都是順德人的杯中之茗、盤中之餚。順德人認為木棉花可以祛溼解熱,菊花能清涼解暑,桂花和玫瑰花具有暖胃、解鬱的功效……順德的一些酒樓茶肆善於將各種可食的花瓣作為糕點、醬料的配料,製作出的食品色調自然,芳香撲鼻;而鮮花製作成的花醬或調入果品、或凝為雪糕、或兌入甜品之中,清香四溢令人回味無窮。

順德廚師喜歡用花露酒調味製作佳餚,或把奼紫嫣紅的花瓣撒在剛出鍋的餚饌上做點綴,或將盛開的花朵和含苞待放的花蕾直接與魚、肉等煲湯,成菜色香味俱美,讓食家為之垂涎。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夏日入饌的有常見的荷花。把處於花蕾狀態的“花之君子”與剛紅熟的荔枝、肥美的早禾鴨同燉而成的荔荷燉大鴨是一款得令當時的夏日靚湯。將荷花瓣、鮮蓮子、荷葉、百合與冰糖一起煲成糖水,盛入荷葉墊底的碗內,每碗加入熟鴿蛋一隻,再以一瓣荷花覆蓋,便成甜湯荷塘月色。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在“黃花簇短籬,霜蟹正堪持”的深秋,順德人會不失時機地把同處盛產期的菊花等物料,烹製而成菊花蟹盞、菊花三蛇羹、菊花鱸魚羹、菊花鯪魚球等菜餚以大快朵頤,“嘗新不如嘗旺”嘛。菊花筍殼魚是勒流聚福山莊的名菜。

花之幹品也被順德人信手拈來入饌。霸王花通稱劍花,花形碩大,根據古人“花之偉者為霸”之說而得名,被詩人黃雨稱為“南天第一花”。將此花切開蒸軟曬乾,使其寒性大減而近於清涼,用以煲豬腱,是順德人極其鍾愛的家常食療靚湯。此湯鮮味甘甜,無沉澱物,具有清熱除痰、潤肺止咳功效。霸王花煲生魚是順德人醫治小兒痰火結核的湯水。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下面是入選《陳村花宴菜譜》的部分花饌:七彩飄香魚蓉羹、菊炒波士頓龍蝦、茉莉花香薰乳鴿、菊花巧蒸水蛇丸、鳳尾蘭花香螺片、金桂汁浸鮮淮山、椰漿時花陳村粉、丹桂花金秋湯丸。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秋天,白菊盛開,譚永強期待幾個月的時刻終於到了。從最飽滿的花中,挑選出舒展的花瓣,一朵花選取不過十幾瓣。但菊花只是這道菜的配角。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正是水蛇肥美的時節,譚永強要製作一道應季美味——菊花水蛇羹。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去皮的蛇肉在水中煮得恰到好處,才能使骨肉輕鬆分離,同時保留各自的完整。拆下的蛇骨,褪去的蛇皮,都是這道羹湯的原料。整隻土雞和豬舌飛水,去除雜質。順德人煲湯青睞複合的味道和營養,加入土雞和豬舌,能最大限度激發水蛇的鮮美。武火半小時,高溫釋放出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質,湯色由清轉濃。再中火燉煮九十分鐘。

譚家兩代高廚,譚永強的廚藝來自父親的傳授。除了純熟的技藝,父親以對食材選料的嚴苛而聞名,現在這也是人們對譚永強的評價。每一步,譚永強都嚴格遵照父親的教誨,力圖復原當年的味道。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再次請出原湯,所有食材燴於一爐。十幾分鍾後,湯汁漸收,諸味融合。食材自身鮮甜濃郁,只需適量的鹽吊出鮮味。湯色奶白,香氣馥郁,水蛇鮮嫩。這時菊花才真正上桌,點亮這道羹湯的神髓。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這是一種看似平淡、實則絕妙的味覺搭配,為了這個時刻,他們可以付出四個月的等待。由於製作成本高昂,如今,菊花水蛇羹已經從餐廳日常的菜單上消失。

從菊花的選種、培育,到蛇羹的製作,都由同一位廚師親自完成。這種費心耗時的製作手法即將失傳,只有少數人才有機會品嚐這帶有曠古之思的滋味。

而這道傳統順德菜的下一位傳人會是誰,譚永強也不知道。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順德金牌名菜之首:菜薳炒水蛇片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炒水蛇片本是勒流一款傳統水鄉菜,早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永樂大酒家名廚羅二、鼎力酒樓名廚張遠已經擅長烹製此菜。其傳人譚永強師傅將傳統制法發揚光大,別具匠心地利用菜的清甜去配合水蛇片的鮮嫩,共冶一爐,取得相得益彰的完美效果,使炒水蛇片更臻化境。

此菜得意之處是起水蛇片只用8次刀起刀落(每側4刀),然後旺火急炒幾下,成菜送到餐桌,前後只花3分鐘,而本來只有九分熟的水蛇片在上桌途中靠內熱達到剛熟的境界,此時鮮嫩的水蛇肉似乎還在律動,而鑊氣撩人食慾,充分體現了順德小炒的風味特點,被公認是順德小炒的範例。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烹製這道金牌名菜,有許多訣竅。首先是選材,最好選取大拇指粗的嫩水蛇,再大就會肉質老韌。還要防止水蛇被人注了水。譚師傅說,分辨水蛇有否注水,看它的身段就可以了:如果身子圓滾滾的,便沒有注水;如果身子呈三角形,那就注了水。其次,水蛇肉要新鮮。譚師傅說:“水蛇片之所以不韌,關鍵是新鮮。把水蛇起肉後最好即炒,否則半小時後,肉質就大打折扣了。”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吃蛇的膽識與豪情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嶺南吃蛇的風俗雖越千年,但烹蛇之術卻長期不思進取(美食散文家沈宏非語)。宋代朱彧《萍洲可談》即有“廣南食蛇,市中鬻蛇羹”的記載,可見早在宋代嶺南已有蛇羹的食制;民國時廣州江孔殷以太史五蛇羹把蛇羹的製作推上了頂峰;至1983年的全國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鑑定會,以順德籍名廚黎和為首的廣東廚師代表在大會上表演的仍然是蛇羹。這種單調,到了改革開放以後,發生了劇變,變得款式多樣、成菜快捷、食風粗獷豪邁。涮蛇與椒鹽蛇碌(段)一時風行廣東。

在推陳出新的烹蛇變革中,一向敢為天下先的順德廚師勇立潮頭,推波助瀾。他們中的勇者挾技殺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推出了剝皮拆骨全蛇宴等盛筵。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據行家介紹,當時順德羅漢偉等4位烹蛇高手在深圳大顯身手,被同行稱為“四條漢子”,他們創制了椒鹽水律蛇、無刺(只有一條脊骨)榕蛇(即反骨榕蛇)等嶄新的菜式, 令廣大食家耳目、口味一新。據說羅漢偉師傅更是順德“一蛇多制”烹法的始創者,被尊為“蛇王”。

蛇碌的椒鹽製法,多了幾分香辣,吃時慢慢撕下蛇肉,慢慢品嚐,樂在其中。然而要雙手齊出動,又拉又扯,食相自是欠雅,要是同桌進餐的人不大熟絡,就難以盡情享受。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有鑑於此,善於創新的順德廚師又想出妙法,把榕蛇碌的腩(肋)骨起去,只留下脊骨,並在脊骨兩旁各劃一刀,醃味後再“椒鹽”。經高溫油炸約40秒,蛇肉自然向外翻出疊合,吃來幾乎是“啖啖到肉”,蛇件外脆內嫩,骨香肉滑。由於蛇身反起,食家稱之為“椒鹽反骨榕蛇”。

此菜最適合講求食相斯文的朋友享用。在順德廚師的巧手和巧心之下,吃蛇的“南蠻”也與時俱進,講起文明來了。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文章素材來源丨順德區旅遊局、佛山電視臺順德分臺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尋味順德丨製作“菊花水蛇羹”這道菜的第一步,居然是種花…………

今日話題:對於吃蛇這件事,想必你也有話要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