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最近,KFC 出了一个新品:Chicken Taco 超级塔可。

我对它的定义是:它其实不是简单的 Chicken + Taco 的组合,而是一个全新的食物。

前几天,我去门店试吃了一下这款产品。比起平淡无奇的试吃总结,我更愿意从技术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个新品背后蕴含的食品科技。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既然是试吃评测,那么就先从口味说起。

Chicken Taco 的整体搭配是比较合理的。墨西哥风味辣椒酱给整个产品提供了辣味。这个酱以墨西哥腌制辣椒(Jalapeno)的香气为主,也有孜然等香辛料的味道;混合蔬菜(玉米、红甜椒、番茄丁)是预先炒过的。可以吃到蔬菜的颗粒感。

一口咬下去,除了鸡排本身的香酥鲜嫩外,酱的香辣和藤椒的椒香融合在一起。而且还能吃到牛油果泥的顺滑口感和蔬菜的实物颗粒,层次感比较强。

但是对我来说,也有一个不太人性化的地方。牛油果泥直接在中间放一大块,吃的时候,对于我这样的强迫症,还要用小勺抹匀了再吃,比较麻烦。


再来说说背景。KFC 已经不止一次在鸡肉排创新上「玩花样」了。大家应该还记得今年他们推出的「Chizza」系列。把鸡排跟 Pizza 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食物。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Chizza 的思路:把披萨饼的饼皮换成鸡排)

在这之前,KFC 还推出过两块鸡排中间夹芝士、培根、蔬菜等的另类三明治「Double Down」,只可惜这个产品没有进入中国。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Double down的思路:把三明治的面包换成鸡排)

这次的主角——Chicken Taco 超级塔可,其实也是顺着这种创新的思路,一脉相承产生的。

「如果把墨西哥 Taco 的玉米饼皮换成鸡排,会不会很好吃呢?」

Then let’s do it.


有句话说得好:科技总是隐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其实,食品科技也不例外。

Chicken taco 的内馅分为这么几个部分:牛油果泥、墨西哥辣椒酱、混合蔬菜(玉米、红甜椒、番茄丁)以及生菜。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牛油果是墨西哥 Taco 的标配,Chicken Taco 当然少不了。而且这个产品特意把牛油果泥在中间放一大块,我猜是为了突出实物感。毕竟这东西没啥特别的味道,更多是提供口感。

牛油果泥看似普通,但背后也蕴含了比较高端的食品科技。

大家可能不知道,牛油果泥这东西的工业化是非常有难度的。原因很简单:这东西没法长期保存,特别是在门店解冻后的条件下。

为啥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1. 微生物在牛油果制品中极易繁殖,腐败速度很快;

2. 牛油果中含有一些多酚氧化酶和脂肪氧化酶,这些酶会在短时间内催化牛油果褐变、酸败,影响外观和口味。

传统的技术是加热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杀菌,也可以消除酶的活性。但牛油果这东西一旦加热,风味,口感,外观都会变化很大,很难被消费者接受。当然,还有种办法就是添加一些防腐剂、抗氧化剂,但这样也只能起到一些保护作用,长时间效果还是不够强。

HPP(High Pressure Processing,高压杀菌)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 Chicken Taco 里的牛油果泥就采用了这个技术。

HPP 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食物放在极高的压强环境里。在牛油果产品里面一般是 400-600 兆帕。这样的压强可以直接把细菌「压死」,也可以直接把酶压到失活。但由于温度不会有太大变化,这样出来的牛油果外观、颜色和口感上都跟新鲜的区别不大。而它的保质期(特别是解冻后保质期)被大大延长了。

HPP这个技术目前在中国,由于设备成本高昂,还没有大量普及,无法大规模生产,因此得靠进口。但它无疑是食品加工领域很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关于HPP技术,我先前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移步:

有什么听上去像噱头的技术其实真的有用?

www.zhihu.com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再比如说 Chicken Taco 里这块藤椒风味的 U 型炸鸡排肉饼。

一般来说,快餐店里的肉排分为两大类。比较常见的是 重组肉排(Forming muscle)。这类肉排是需要先将原料肉绞碎,再经过成型、切片的工艺后,再裹粉油炸(或者烤制)出来的。常见的汉堡牛肉饼、上校鸡块等,都是重组肉排。

重组肉排的好处是形状完全可以自定义。完美的圆形、方形,精确控制的厚度,这些只要使用相应模具就可以,难度并不大。

而且,重组肉排可塑性会比较强,如果需要把肉排弯成U型,只要把重组肉排放入特制的U型炸篮里炸制成型就好。事实上,国外有很多快餐店,如果涉及到要将肉排弯曲的话,用重组肉排的会比较多。

但使用重组肉排的缺点是,这样做的话,纤维会被破坏,口感不够好。

钱程:用「胶水」粘起来的牛排,你敢吃吗?

zhuanlan.zhihu.com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上:北美重组肉排的产品,下:中国使用原切肉排的 ChickenTaco)

而另一种就是 原切肉排(Whole muscle)。原切肉排会用整块鸡肉经过切割整形、静腌、滚揉之后,直接裹粉油炸。这样的产品更有价值感,因为我们在吃的时候会吃到整个鸡肉的纹理。

中国的Chicken taco 肯定是采用了原切肉排(Whole muscle)弯曲制成。在吃的时候,是能够吃到整块肌肉的纹理的。

但这样就会出现三个问题:

  1. 原切肉排如何做到这么大且厚薄相对均匀(最厚在 1cm 左右)?肉排弯曲之后如何保证裹料不脱落,不破碎?如何保证原切鸡排的嫩度?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这就是这个产品展现技术硬实力的地方了。

之所以能把原切鸡排做得那么大而且厚薄均匀,是归功于这个产品独有的腌渍嫩化和按摩技术。而裹料不脱落,不破碎,得益于于腌料和裹浆、裹粉配方的精细调整。而嫩度的把控则归功于先进的保水技术。

就我在门店吃到的 Chicken taco 来看,鸡排的嫩度,裹层的脆度都很完美,也没有发生脱壳的问题。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的。


对于工业快餐食品来说,门店操作工艺越复杂,产品一致性的挑战就越大。

这个产品比起汉堡和其他鸡排类产品,门店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至少分 8 步。鸡排原料裹粉,油炸,涂墨西哥辣酱,放生菜碎,放玉米红椒丁,放番茄丁,再放上牛油果酱,最后再包装。

如果产品一致性不好,那么在不同门店吃到的东西可能「做得不一样」。不过这点我很放心 KFC,因为一般来说,国际性的连锁餐饮,都是有一套「每种东西该怎么做」的详细流程的。而店员必须按照这个流程走,才能出餐。

这套流程被称为 SOP(标准操作程序)。一般来说,企业越大,对 SOP 的把控会越严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管到哪里去,只要见到这个品牌,都是熟悉的味道。


总之, Chicken Taco 是一个 KFC 独家开创的全新产品门类,至还有专利保护,别家无法模仿。藤椒风味的鸡排加上墨西哥式的馅料,它也确实做到了「中西合璧」。

而且,希望这篇文章也能让大家明白,食品工业跟其他工业一样,也拥有很多尖端科技。当你吃到一些看似普通的工业化的食物时,背后其实也蕴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技术。


Reference:

1)Woolf, Allan B., et al.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on avocado slices."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18 (2013): 65-73.

2)Torres, J. Antonio, and Gonzalo Velazquez. "Commercial opportunitie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in the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of foods."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67.1-2 (2005): 95-112.

3)Palou, E., et al. "High pressure-processed guacamole."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1.1 (2000): 69-75.

4)Ann Juttelstad. “Form and Function: Restructured Meats” Food Ingredients Online.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Chicken Taco超级塔可:揭秘网红美食背后的食品科技


  • 技术型吃货
  • 一个不太一样的吃货专栏,不仅专注于吃,而且还会传播有趣的食品科学、食品安全知识。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 iFoodGeek,上面会有最新的更新和有趣的活动,欢迎小伙伴们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