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家长情绪管理对教育孩子的影响

今天在上课时,一位家长讲到孩子升班后出现了反弹,好像信心和安全感下降,导致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也下降了。

在比较全面了解情况之后,我们分析出孩子由于升班,环境,老师,学习任务和要求都发生改变,需要一点时间适应,由压力带来的焦虑是正常反应。这种时候,家长和老师更应从心理上,技能上辅助孩子更好地去适应和融合,而不是相反。

比较遗憾的是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反过来影响孩子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家长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情绪,来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呢?

首先,家长在决定开始带孩子进行干预开始,就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因为这个干预过程是长期的,大喜大悲是不稳定情绪的表现,会影响训练的坚持。

第二,当孩子出现家长所不愿接受的种种所谓异常行为,问题行为的时候。情绪上和行为上应该按理解接受——冷静分析——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几个步骤来进行。理解接受和冷静分析侧重于要求家长情绪要稳定,避免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急躁,生气,难过等控制自己,导致行为简单粗暴,非但无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反而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不恰当的示范或刺激,导致孩子产生更多不良行为。

另一方面,当人处在负面情绪之中,大脑尤其是右脑的工作机制也会受到抑制,“大脑一片空白”,“失去理智”,“钻羊角尖”之类的词语,就是形容人在负面情绪之下的状态。毕竟“急中生智”是非常态的。

第三,当家长处在负面情绪的时候,很容易传导给孩子。我们曾经见过一位新家长在孩子上个训课时,心里难过,独坐流泪,孩子下课时,带着强化物和笑容,开心地走出教室,当他看到妈妈在哭,笑容马上消失,几秒钟后开始打自己的头,跟着哭起来。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展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时需要渲泄负面情绪,也尽量避开孩子——除非要教孩子识别情绪,体验不同情绪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

小结: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应尽量保持良好情绪,带孩子更好地进步!
自闭症家长情绪管理对教育孩子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