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清朝會出現姑姑和侄女嫁給一個皇帝的現象?

在清朝歷史上姑姑和侄女嫁給一個皇帝是非常正常的事,從皇太極時代開始,一直到清末的同治帝時代,這種現象都普遍存在。

說來巧合的是,這種現象還僅僅只用在滿蒙聯姻上。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孝莊太后她們家族了——先是孝莊太后的姑姑嫁給了皇太極,然後孝莊太后姐妹兩個又嫁給了皇太極。

為何清朝會出現姑姑和侄女嫁給一個皇帝的現象?

再之後,孝莊太后家族後代的兩個姑侄,又先後嫁給了孝莊太后的兒子——順治帝。一般來說,由於姑姑年齡稍微大些,入宮的時間就稍微早些,而因為家族背景的原因,姑姑當皇后,侄女當妃子的情況,是比較正常的。

然而,珣妃她們的情況卻與眾不同,而是侄女當了皇后,反倒是她這個姑姑當了普通的妃子。

為何清朝會出現姑姑和侄女嫁給一個皇帝的現象?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提到過珣妃的侄女——孝哲皇后阿魯特氏。她們的家族是蒙古正藍旗人,珣妃是大學士、戶部尚書賽尚阿的女兒,而孝哲皇后則是賽尚阿三兒子的女兒,也就是賽尚阿的孫女。

按照輩分來說,孝哲皇后自然就是珣妃的親侄女。然而,由於珣妃是賽尚阿的小女兒,出生的時間比孝哲皇后還要晚三年。所以,兩人年齡幾乎相當,也就同時進入皇宮參與選妃。

為何清朝會出現姑姑和侄女嫁給一個皇帝的現象?

後來,同治帝看中了孝哲皇后,而珣妃最初卻只是個嬪,和皇后相差了四個級別。直到同治帝駕崩,才被晉封為妃子。光緒二十年,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壽之際,珣妃被晉封為珣貴妃。光緒三十四年,又晉封她為皇考皇貴妃。

1921年,在清朝滅亡九年後,這位六十五歲的同治帝妃子,與世長辭。而她的那位皇后侄女,則早在四十六年前同治帝去世之時,就已經自殺殉情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