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圈地的NB-IoT時代,通往規模效用的商業之路有多遠?

近日,中國聯通發佈了一條關於NB-IoT模組招標的信息,瞬間成為整個通信市場上熱議的“當紅炸子雞”,據瞭解本次招標採購NB-IoT模組的預期規模為300萬片,遠遠打破了2017年中國電信以50萬規模的NB-IoT模組採購量奪得年度“宇宙第一標”的神話,這一次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市場政策和剛性需求正在催熟著“NB-IoT”朝著更加商業化的方向發展。

跑馬圈地的NB-IoT時代,通往規模效用的商業之路有多遠?

從2017年的6月6日,中國工信部正式下發《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要求關於NB-IoT基站數到2017年末要達到40萬個,到2020年預計要達到150萬個,從兩家運營商招標量的實際行動來看,正在積極地回應著政策落地。NB-IoT從產業鏈的起步再到規模化的商用用到短短一年的時間,正在以驚人地速度繼續向前發展。值得欣喜的同時,我們也在驚訝NB-IoT究竟有什麼樣巨大的魔力能吸引到市場如此巨大的關注。

NB-IoT的順勢而興?

時勢造英雄,順勢而興不失為物聯網競爭格局中一種穩妥的打法。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對無線通信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為低寬帶、低功耗、遠距離、大量連接的物聯網應用而設計的LPWAN(低功耗廣域網)也快速興起,NB-IoT技術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迅速竄起,佔據一方格局勢力。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關於NB-IoT技術的探討,更多的是來源於華為與沃豐達共同提出的理論觀點——NB-IoT是工作於授權頻譜下3GPP支持的2G/3G/4G蜂窩通信技術,可以直接部署於GSM網絡、UMTS網絡或LTE網絡。在LPWAN無線通信技術的分支中,一類是工作於未授權頻譜的LoRa、SigFox等技術;另一類就是提到的授權頻譜下的蜂窩通信技術,比如NB-IoT、EC-GSM、LTE Cat-m等。

跑馬圈地的NB-IoT時代,通往規模效用的商業之路有多遠?

相對於其他通信技術,NB-IoT所具有無法比擬的功能特性,在運營商網絡中大放異彩的技術優勢主要表現在如下:

一是廣覆蓋,將提供改進的室內覆蓋,在同樣的頻段下,NB-IoT比現有的網絡增益20dB,覆蓋面積擴大100倍;二是具備支撐海量連接的能力,NB-IoT一個扇區能夠支持10萬個連接,支持低延時敏感度、超低的設備成本、低設備功耗和優化的網絡架構;三是更低功耗,NB-IoT終端模塊的待機時間可長達10年;四是更低的模塊成本,企業預期的單個接連模塊不超過5美元。

倘若上述所提到功能優勢都能標準化的實現,那在全球近百億的設備中,每天近百萬的聯網設備中,使用低功耗廣域網的業務場景佔據了較大的份額,如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滅火器,燃氣表,水錶,熱力表、窨井蓋、路燈等安防及民用生活的使用場景中,都會有大量的需求,在沒有蜂窩技術之前,大都是通過GPRS來勉強支撐,技術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業務普及的廣泛展開,而當NB-IoT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大規模的商用時代到來,各種民生基礎設施業務展開也會產生質的飛越。

NB-IoT叫好不叫賣?

一項突破性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並非只是少數人的“長袖善舞”,更需要經受得起來自外界的質疑與檢驗。NB-IoT技術優勢的規模化效用,更多的是在物理層發送方式、網絡結構、信令流程等方面做了簡化,在覆蓋上提出了在GSM基礎上增強20dB的覆蓋目標,即最大耦合路損(MCL)達到164dB,主要通過提高功率譜密度、重複發送、低階調製編制等方式實現。

在外界看來,針對NB低功耗功能的技術應用,目前市場上主要出現了兩種模式,第一個是NB的PSB模式;第二個是NB的正常發射的功耗。關於它模塊的功耗,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痛點,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跑馬圈地的NB-IoT時代,通往規模效用的商業之路有多遠?

首先,有人認為PSM模式下NB的一般功耗在3微安左右,對於通信芯片來說,是極低的,但是PSM模式無法接收尋呼,只能由特定的引腳或者定時喚醒。而且,大多數的抄表類的低功耗應用,都會有個低功耗MCU做主控,這個MCU的待機功耗,會在1微安甚至幾百納安左右,因此,PSM模式其實用處並不大。

第二是正常發射的功耗,同等條件下,大約是GPRS的一半左右,但是因為NB上傳帶寬只有15kb,所以通信時間會有所延長,正常使用的話,NB功耗會比GPRS有所降低,似乎產生數量級的功耗差異不是很明顯。但無論如何我們不可置否,NB的調製解調還是比GPRS具有更好的信噪比優勢,所以同等條件的通信信息量,NB的功耗是具備優勢的,在低頻次通信的場景,還是優先選擇NB。

這也從側面折射出NB的核心訴求——網絡承載的終端設備量必須要量大,甚至是百億千億的級別,對於運營商來說,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收益去長期維護這個網絡,這個技術才能得到廣泛推廣和可持續發展。由於NB-IoT具備了面向運營商級網絡的大量優勢,讓其具備了部署一張全國廣覆蓋網絡的技術和產業基礎,所以對於三大運營商來說,不遺餘力的催化NB產業鏈的發展與壯大,一旦形成大規模的商用,將會迎來通信行業的重大突破。

跑馬圈地的NB-IoT市場

對於低功耗的廣域網來說,在物聯網行業已經形成了從芯片——模塊——終端——運營商——應用的完整產業鏈,芯片在整個架構中作為最基礎最核心底端技術,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幾乎所有的主流芯片和模組都有明確支持NB-IoT的計劃。

據瞭解,當前市場上不僅有華為、中興等設備廠商大力支持,芯片廠商英特爾、高通、愛立信等行業巨頭都在積極研發與開展實施,國內的三家運營商也都在積極響應市場的需求與部署。在國外市場,像沃達豐、德國電信、阿聯酋電信、意大利電信、AT&T等全球頂尖運營商都圍繞NB-IoT發佈了各自的發展方略以及展開實驗局。

在探索物聯網應用的部署中,評判它給市場帶來的衝擊力,最主要的還是在應用的豐富使用場景的拓展上,在提到NB的行業應用上,除了上述提到安防行業外,還會在公安、交通、民航、物流、鐵路等眾多行業都會存在廣泛的需求,它的低成本、廣覆蓋、大連接等更多可拓展特性,將會發揮更大作用。

據行業人士預測,未來NB-IoT在物聯網應用中佔比高達70%。對面臨用戶飽和、OTT衝擊的運營商來說,利用其天然開放的屬性,將叩開NB-IoT廣袤的新市場,帶來三倍以上的連接增長;而對正積極轉型升級的傳統行業從業者而言,它在適應場景、網絡性能、可管可控及可靠性等方面亦具備運營商網絡的先天優勢,也會激勵更多企業加入NB-IoT產業鏈,共建產業生態圈。

公司:深圳鎏信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