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戰國長平之戰,春秋的戰爭你知道多少(一)?

大家好,我是歷史的天空history,一個歷史愛好者,淺讀過《二十四史》,追過多年曆史小說。喜歡的請關注或點贊,謝謝。

春秋和戰國,雖然都屬於東周時期,但卻有很大的不同,戰國相比春秋,無論是在社會形勢還是經濟科技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而表現在戰爭上,春秋的戰爭以爭霸為主,戰國以奪城滅國為主,春秋的戰爭以戰車為主,戰國的戰爭以步兵加少量騎兵,春秋的戰爭規模較小,大戰不過數萬人,但到戰國動輒十萬人以上。

所以許多人可能對戰國的一些大型戰役有所瞭解,如秦趙長平之戰,馬陵之戰等,但對於春秋時期的戰爭,卻很少有人瞭解。今天,我就來介紹幾個春秋時期比較重要的戰爭。

春秋時期,主要有四大強國,晉楚齊秦,所以戰爭的主要原因,也大都是他們直接為了爭霸導致的。

你只知道戰國長平之戰,春秋的戰爭你知道多少(一)?

春秋地圖

第一戰:宋楚泓水之戰

泓水之戰,大部分聽到這個詞都是一臉懵逼,完全沒聽說過啊。

話說宋國在當時雖然比不上晉楚齊秦四大國,但國力也較強,算是次一等的強國,而且宋國有個方面是其他國家比不上的,那就是宋國是公爵國,齊晉是侯爵,秦是伯爵,而楚國地位最低,是子爵。

你只知道戰國長平之戰,春秋的戰爭你知道多少(一)?

宋襄公

當時宋國的國君是宋襄公(其中一個版本的春秋五霸之一),而原先的霸主齊國齊桓公剛剛去世,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與楚國爭霸。早期宋襄公通過"讓國之美",已經有了仁義之名,而通過平定齊亂,擁立齊孝公,宋襄公聲名鵲起,因此,宋襄公開始膨脹。

但是很可惜,野心和能力以及宋國的國力不匹配。

  • 首先,在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春,宋、齊、楚三國君主會於齊,但宋襄公卻以盟主自居,但宋國的國力又明顯比不上齊國和楚國,惹得齊、楚兩國國君不滿。宋襄公又自做主張,沒有經過齊國,楚國的同意就約定當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會合諸侯。

  • 同年秋,宋國、楚國、陳國、蔡國、許國、曹國和鄭國赴會,齊國和魯國都沒有來。宋襄公不顧公子目夷的建議,輕車簡從赴會,在會上和楚王發生爭執,結果卻被楚王在抓住,把他帶回楚國囚禁起來。楚國乘機進攻宋國未果,在魯僖公調停下,宋襄公被釋放。

  • 回到宋國之後,宋襄公深感恥辱,聽說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就決定攻打鄭國。他不顧公子目夷和公孫固的勸說,聯合衛國、許國和滕國(全是小國)討伐臣服楚國的鄭國(當時也算大國,不比宋國弱多少)。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於是率師進攻宋國本土。宋襄公擔心宋國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約在今河南省柘城縣西北)相遇。

  • 戰爭開始後,楚軍開始渡河,工資目夷對宋襄公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佈陣,目夷說:可以進攻了。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的。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 泓水之戰後,楚國在中原的擴張已無阻力。在其後數年間,楚國勢力一度達到黃河以北,直到晉楚城濮之戰後,楚國的擴張勢頭才得到遏制。

你只知道戰國長平之戰,春秋的戰爭你知道多少(一)?

泓水之戰

宋國在泓水之戰戰敗後淪為二流國家,未能在歷史中發揮重要作用。

後世之人都在恥笑宋襄公愚蠢,不肯半渡而擊,但也是以後世的眼光看待古人,其實當時春秋時期,都是貴族戰爭,戰爭都以戰車加步兵,所以都要選擇地勢寬闊地帶,所謂戰爭,就是雙方選好場地,然後列陣而戰。戰爭也只是擊敗敵人就好,不會像戰國那樣直接割首級算戰功,國君或者貴族被俘虜之後,一般也會被贖回或者放回。

所以只能說,宋襄公還是侷限於當時的思想,有爭霸之心,卻沒相應的能力。

本次宋楚泓水之戰就說到這裡,明天繼續講春秋的其他戰爭。

有不同意見或者疑問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