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嗨咯,大家好!我是老劉。

今天我們不寫口水文,深度聊聊三國中最複雜的人物之一——劉備。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有人說他是假仁假義,大耳奸賊,連《三國志》中都有所記載其“反覆難養”,以虛偽的面容,厚黑的心理駕馭一眾文臣武將;

但歷史上的劉備一直是以寬德仁義,百折不撓的君子形象存在,蓋棺定論時史學家對其評——“昭烈”二字,那劉備,劉玄德到底是個什麼人,今天我們就來評述一二。

首先我們要設身處地的想明白,作為一個英雄,內心都充斥著巨大的矛盾。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一面是仁義道德以及接濟天下的個人理想,一面是爾虞我詐腥風血雨的殘酷鬥爭,既有權勢擴大帶來的內心膨脹,也有高處不勝寒的畏懼。

在和平的年代,如當下,很多人都會在生存壓力與世俗觀念中,糾結於可為與不可為,而亂世將把這種矛盾高度放大。

就劉備個人來說,他出生民間,恰逢亂世,前期的鬥爭屢戰屢敗,可仍然頑強堅持。

歷史書會輕描淡寫地帶過他這段長長的時光,但如果著眼於個人,各位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人生中有過多少個迷茫失落的日日夜夜?

自己是如何度過這些歲月的煎熬?自己當初的願望是否堅持過?

自己是否從未動搖過?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有人說起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劉備的表現顯得膽小猥瑣。

沒錯,他當時的反應,確實不如曹操氣勢恢宏。但深入去想,劉備當時是一個沒有輝煌戰績的人,沒有太多政治資本與軍事資本的人,相信劉備自己也沒少遇到過世人的冷眼與譏諷,他除了內心深處的理想、矛盾、困惑、執著,真的一無所有。

現在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人的自信心需要許多成功和肯定才能建立”,而當時的失敗者劉,面對一個功成名就,極富權謀和手段,甚至還有利益衝突的曹操,他除了謙卑謹慎,還能怎麼樣?

難道興高采烈地回答道“丞相果然名不虛傳,慧眼識珠,劉某人很欣賞丞相的眼光”?

還是很自信滿滿地回答“哥從來就不走尋常路,我為自己代言!”?

還是很油滑地回答“哪裡哪裡,丞相過獎,丞相才是真英雄,劉某人對於丞相真的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無時無刻不敬畏丞相的光芒,

有生之年能為丞相效犬馬之勞也是三生有幸。”?

我恰恰認為,劉備當時的慌亂與沉默,恰恰才反應出他有著高追求的品質,也反應出劉備對於自身經歷的一個大體評價。

即“雖然我到目前為止一事無成,我也迷茫困頓,但我仍然有所追求,我也想功成名就、榮華富貴,但世界很危險,我需要保護好這個理想,我也需要保護好自己,我願意為此做很多事,但不是任何事。”總體來說,劉備是個有點“愚”的人,沒什麼才氣,但是有著過人的意志力,也比較厚道。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意志力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內的,一種是對外的。

對內的就比如勤奮刻苦學習,提升個人能力,目標與結果都建立於內。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絕對看到過不少能耐得住寂寞,能死磕自己,意志堅定的人,但在眾人面前卻顯得拘謹羞澀,無太多影響力與感召力。

對外的就比如遊說、營銷,結果和目標都建立在自身以外,要影響他人。他們的意志力,更多體現在與他人博弈上。

故君子也分為兩種,一種對內,一種對外。

對內如海瑞,死磕自己,追求個人的理想形象,而不需要太影響他人。對外,則不好界定,因為存在與他人的合作與博弈甚至搏殺,所以屬於爭議型的人物。

那麼老劉和大家說說另一個人,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早年也是一個耿直而又缺乏才氣的人,追求儒家的那一套仁義禮信,眼裡揉不得沙子。經過幾次挫折下來,洗心革面,放下身段,與潛規則苟合。比如有一次打仗打完,需要上報軍費,而當時的習慣是報銷軍費得給“財政部”官員好處,當時上報三千萬兩,戶部官員要吃四十萬兩的回扣,後面經過協商,以八萬兩成交。可沒多久,恭親王決定軍費不用找中央報銷,軍隊可以自行在地方上籌措,戶部官員大失所望,感覺被斷了財路,而曾國藩得知消息後,仍然給了八萬兩給戶部官員。

開始的曾國藩在保舉將士時十分謹慎,不隨便舉薦,而後期的他卻一改以往,幾乎是到了濫保的程度。尤其在攻破南京後,曾國藩竟然縱容手下將士搶劫斂財,當恭親王希望能得到太平天國的財富來充盈國庫發展建設時,曾國藩竟然打哈哈說太平天國沒什麼錢。

後曾國藩當了總督,幾年下來,按道理是有一百八十裝兩銀子的存款,而最後死的時候身家不過一萬八千兩,而且曾國藩一生節儉自律,很難想象一個這麼有著抱負、執著而又克己會做出這麼多“傷天害理”的事情。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其實關鍵在於,曾國藩早年對於自己的要求是做君子,同時也要求別人做君子,這麼一來別人不幹了,所以曾國藩早期沒什麼作為。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而曾國藩的理想又需要很多人的參與才可以實現,所以後來頓悟,改變風格,仍然嚴於律己,卻開始寬於待人,甚至是縱容,因為對於別人來說,得有好處才會跟著他幹,高大上的人生追求固然可以吸引到不少才俊,而實際的榮華富貴可以吸引到無數凡人,並且不少才俊也追求榮華富貴,而巨大的事業,需要有凡人和才俊一起才能完成。

回頭來看劉備,他的事業理想既需要那些有著“自我實現”需求的才俊指點江山,也需要那些追求“榮華富貴”的凡人去前線玩命,如果僅僅當追求個人形象的君子,是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的,而當一個偽君子也是難以長期吸引到那些頂級才俊的,所以劉備要從一個矛盾的人成長成一個矛盾的領導,而不是純粹的、閹割了常人正常欲求的真君子。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我覺得劉備做到了,曹操也做到了。

站在千百年後,簡單地揣測他們,容易誤以為命運在他們手中如同可隨意操控的木偶,可真正站在他們的立場看,命運卻是那麼的深邃難以琢磨。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好,我們再來談談兩件小事:

第一件,劉備在夷陵戰敗後,撤退到永安宮,負責防守江北的黃權後路被吳軍切斷了,無法和劉備的軍隊匯合。

他不願意投降孫權,於是一扭頭帶著部隊去北方投降魏國了。曹丕很高興,對他很好,還問他:劉備會不會怪罪他、繼而遷怒他留在蜀地的家人,把他的家人滿門抄斬什麼的。黃權很肯定的說,決計不會,劉備不是那種人。蜀漢這邊聽說了黃權投降的這件事後,有關部門就要依法去追究黃權家人的責任,報告給劉備時,劉備嘆了口氣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於是不允許追究此事,對待黃權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黃權留在蜀地的兒子黃崇,後來還入了尚書檯,擔任尚書郎的官職,最終在鄧艾入蜀時戰死於綿竹,為國捐軀。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第二件事,呂蒙襲擊荊州,駐守重鎮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居然獻城投降,關羽進退無路,兵敗被斬。按律也應當追究家人的責任,可是當糜芳的兄長糜竺把自己綁起來去見劉備時,劉備卻親自為他解綁,認為弟弟的事情,和哥哥無關。對待糜竺,也是一如既往。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拿這兩個一如既往,和曹丕于禁之事、孫權陸遜之事比一比,你想,劉備能是偽君子嗎?

再仔細品味一下,曹操統一河北後燒燬掉所有繳獲的密信,就知道為什麼曹操說出那句話了。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是的,如果劉備真的如網上一些眼球的文章所言,是個假仁假義精通厚黑學的偽君子。

你告訴我:

一個偽君子被曹操追殺時,十幾萬新野百姓自願跟著他!

一個偽君子前半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卻始終有優秀人才願意跟隨於他!

一個偽君子臨終之前告誡兒子的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聰明如諸葛孔明,忠義如關雲長,嚴謹如陳壽一輩子會看不穿,會給予他這麼高的信任和評價?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偽君子說的是言行不一,劉備人生中多數時間是不得志的,但是卻未曾改變過自己行事的道義原則!

自古帝王多是殺閥決斷,以仁慈大義著稱的屈指可數,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小說,戲曲,說書揚劉抑曹。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老劉年輕的時候,熱血方剛。

讀《三國演義》,也覺得劉備這人假的很,動不動就哭鼻子,動不動就講仁義。

人到中年,年華老去,青春不再,理想丟到了爪窪國,除了一些文字之外一事無成,每日只為柴米油鹽奔波勞碌。

這時候再把《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拿出來讀,讀到劉玄德在荊州感慨“髀肉復生”的時候,讀到劉玄德聽聞關羽遇害一怒發兵伐吳的時候,讀到夷陵兵敗白帝城託孤的時候,讀到臨死前寫給兒子的詔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時候,不由得潸然淚下。

劉備一生,堪稱真誠,他做的和他說的,完全一致,他只不過有個“興復漢室”的夢而已,而且這和他本人的利益並沒有任何關係。

他是姓劉,但並不是什麼“皇叔”,漢末姓劉的宗室何止千萬,就在他老家,姓劉的宗室也有一打,他只是個織蓆販履底層人民子弟而已,讀書不多,全靠一股“英雄氣”,做到了屌絲逆襲。《三國志》有云: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史書記載,說劉玄德有高祖劉邦之風,其實不然。玄德的性格和劉邦相比,太寬厚了,劉邦可以在跑路的時候,把女兒兒子都推下車,而劉備在夏口的時候,都不肯拋下老百姓自己逃跑。只有那“百折不撓”,比較像高祖。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如果說劉備能像高祖那樣心性狠毒,不拘小節,估計反而能成最終大業。

然而老劉覺得,劉備卻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正史中他能鞭撻督郵(這件事並不是張飛所為),像陶淵明那樣棄官而去。

他在任平原相的時候外御賊寇,內施恩德,即使的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當時郡民劉平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刺客居然被劉備感動,不忍加害,坦誠相告而去。從品質上來說,這就是個高尚的人。

有詩云“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說的就是劉備。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辛棄疾有一首詞如此描述劉備:“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說的是劉備的一個故事——《三國志》裡講,當年許氾向劉備訴苦,說名士陳登對於自己的拜見不但不置一言,還讓他睡在床下時,劉備罵道:“沒出息,你是有國士之名的,而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陳登希望你能憂國忘家,有救世的主張。可你卻向他求田問舍、言無可採。陳登當然瞧不起你,所以他與你也就沒有什麼話好說。如果是換上了我,那就不僅僅是讓你睡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讓你睡地下,我睡百尺高樓上了。”劉備天下為懷,斥責許氾,辭氣激揚,辛棄疾稱之為“劉郎才氣”,亦以自比。

而陳登是這樣評價劉備的: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以天下為懷,在如今看似乎是一句假大空的話,但在三國那個亂世,確實“劉備”們的真心話,人家真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而且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雖然他最終沒有成功,但千載之下,那英雄氣,就真是“千秋尚凜然”。起碼他奮鬥過,他實現過三足鼎立。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以劉備的出身來說,做到一個刺史和郡守都算上祖墳冒青煙了,袁家四世三公,曹操是個官二代,並且得到夏侯家鼎力相助,孫權同樣是借父兄經營江東兩代人的威望和基業,劉玄德一無所有,他只有百折不撓的信念。

然而當劉備囊括荊州兩川,雄踞華夏西岸的時候,誰還敢相信他是那個默默無聞的織蓆販履之徒?誰還敢相信他是那個屢戰屢敗,被打得妻離子散幾乎無立錐之地的半百老頭兒?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本來老劉的理解是:少年人滿腔熱血,不宜讀水滸傳這樣宣揚粗暴正義的作品;而老年人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也不宜再讀三國這樣充滿權謀和詐術的作品。

然而到現在,我才明白“老不讀三國”是什麼意思,因為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講得都是一個理想破滅的故事。

劉玄德白手起家,從群雄並起,到少年豪傑相會,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立志匡扶天下,到名動四海,逐鹿中原,意氣風發,然而年近半百還屢戰屢敗一事無成,痛哭流涕稱自己“髀肉復生”。

此後得臥龍,隆中一對定三分,戰赤壁、取西川、奪漢中、勢如破竹,眼見著漢室可興,大業將成。忽然間急轉直下,東吳背盟,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走麥城,張翼德身首異處。劉玄德一怒之下,發傾國之兵伐吳,然而夷陵一炬,血海深仇,王圖霸業,都成了空。

剩下丞相一個人收拾這殘山剩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要以一州之力對抗整個北方,六出祁山征戰不休,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姜伯約膽大如斗,九伐中原,最終奇謀復國,也是可憐無用。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劉備和蜀漢,就像一部轟轟烈烈開場、悲涼慘淡收尾的大劇,勵志無比的白手起家屌絲逆襲,飽經患難挫折終於登上人生巔峰,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忽然因為情義而失去了理性,做出了必定失敗的選擇。呼啦啦大廈傾,昏慘慘燈將盡,定軍山上英魂在,漢家山河已成空。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人老了,飽經滄桑,就會想到“火燒連營”,想到“白帝託孤”,想到“星隕五丈原”,年少時的雄心壯志都會變作憂愁悔恨,天下大勢已定,任你如何折騰,都不可能再“勝天半子”了。黃粱夢已醒,壯志卻難酬,南柯太守悟,百歲一蜉蝣。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千百年後,是非成敗,浪花淘盡英雄淚。

可老劉還記得,在那個絢麗殘酷的時代,那個理想主義者的至死不渝:

“漢室傾頹,奸臣當道。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

說三國:劉備到底是厚黑學大師?小人?還是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