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公債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背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財政部為應軍費急需呈奉國民政府核准於民國26年(1937)9月1日發行了救國公債,因是中華民族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出現的公債,因此具有特殊時期的成份,從而受到收藏界人士的普遍關注.該"救國公債"分為"伍元","拾元","壹百元","壹千元","壹萬元"五種.票幅均為130x268毫米.總髮行額為5億元,年息四百,預定分30年還清.五種不同面值公債票的正面花邊顏色分別是淺藍,青藍,赭色,淺綠和淺紅,花邊框內最上方是"救國公債"字樣,券名下方從右至左豎式排列條例摘要行文,其中,"財政部呈奉國民政府核准發行救國公債國幣5萬萬元依照條例如期還本付息合給本債票為證."的字體稍大,而有關債額,發行,利息,還本,基金,債票種類等說明字體稍小.條例文字中間蓋有財政部的紅色方印,而左邊則有財政部部長和兩個次長的簽名和印章.債票反面印有與正面中文相同內容的英文,是特為方便海外華僑購買而設計的.據有關資科介紹,"救國公債"發行時,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不論工人,農業,學生,還是知識份子,民族資本家以及海外華僑都爭相購買,做到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救國,表現了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的精神.這套"救園公債"的發行距今已有70餘年,由於它經歷了戰火和政府的變更,實物被大量銷磨掉,因此,目前就連收藏市場也較難見到此公債票。

藏品

救國公債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救國公債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1937年救國公債五元 藏拙居藏品】

老彭說故事

這個救國公債的發行是大有來頭的。聽名字就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債券,簡單明瞭,目的就是為了救國,而1937年正是國家水深火熱之時,抗戰正處於白熱化階段。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每天和日本人打仗的開銷實在是太大,讓本來就十分薄弱的國力不堪重負。在此生死存亡之際,為了解決財政困難,1937年8月17日,國民政府電告全國擬發行公債。宋子文將該公債的定性表述為“純為供給政府一般經費,與其他公債性質類似,皆在予各人以報國之機會共同建立強固國家之基礎,抵抗侵略,免受敵襲犯”。“發行救國公債,獎勵國內人民及海外僑胞盡力購買,指充軍費”。

救國公債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細節圖 】

這個公債實物保存狀況還是不錯的,只有幾個小蟲眼。底下的息票剪掉了一些,經過仔細查看,發現剛好剪到了民國34年,即1945年。這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抗戰勝利了。我想持有人要不就是發生了意外,沒人去兌換了;要不就是不想兌換了,想留此做個紀念,不然憑債券還是可以去銀行領取現金的,那就留不到現在了。

救國公債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細節圖 】

這個公債的印刷很精美,基本接近於鈔票的精細程度。左上角還有一個鋼印,不細看是看不出來的,這個是屬於防偽標誌。鋼印還很清晰,有“國民政府財政部發行公債之章”,中間還有一個國民黨黨徽。

救國公債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鋼印細節圖 】

80年前,盧溝橋事變爆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在這緊要關頭,全國軍民上下一條心,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收藏品屬作者所有!

未經許可禁止私自將照片用於任何用途!

歡迎提出您的寶貴建議或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