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腰斩有多恐怖?

穿衣搭配向我看


腰斩的情况与残酷,大家都说的差不多,我还是主要安利几个颇为欣赏的其他酷刑。

先说腰斩

什么罪行腰斩呢?纵观春秋到明清的腰斩案例看,大逆不道,忤逆犯上等罪行通常处以腰斩。

商君书:一家犯罪,邻家不告发者,处以腰斩;汉律规定大逆无道、犯上、谋反等罪者腰斩。明清之后谋反罪基本处以凌迟,比腰斩还要残酷。周代的死刑有车裂、斩和杀,斩便是腰斩,杀就是斩首。

李斯因被诬陷处以俱五刑+腰斩;

汉武帝时期,栾大因骗汉武帝被腰斩,司直田仁因失纵罪被腰斩;刘屈氂因大逆不道罪被腰斩……汉昭帝时张延年(一说成方遂)因冒充汉武帝太子处以腰斩……

唐代辩机因与高阳公主私通被腰斩;甘露之变时李训、王涯等人因谋诛宦官势力不成被腰斩等等

从这些被腰斩的人中看,犯下的罪行有谋逆、有犯上、有欺君等。而腰斩成为维护权威与尊严的刑法。

至于腰斩有多惨,想象一下从腰部斩断,但是因为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所以一时半会死不了,一边流血一边忍着巨大的疼痛一边等死。据传为了折磨犯人,腰斩之后,将其放在热的铜板上,可以让罪犯死的更慢。

谋反与犯上可以说是古代两个特别重大的罪行,为了以儆效尤必然是用最残酷的刑罚,这也侧面印证要斩断的残酷性。

安利两个其他的刑罚:俱五刑与弹琵琶

具五刑:先秦的五刑是指墨(刺字)、劓(割鼻子)、剕(断足)、宫、大辟,大辟就是死刑,包括斩首、腰斩、车裂、肢解、磔、蒺藜。

在《史记》中记载李斯“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一个“具”字说明了李斯一样没落下,最后腰斩处死。

弹琵琶

弹琵琶是明朝发明的刑罚。明朝发明了很多残酷的刑罚让人求死不能。

方式是,将人犯控制住其手脚,掀去其上衣,露出肋骨,用尖刀用力在人的肋骨上来回"弹拨"。

明史记载:

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尽脱,汗如雨下,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

有了解中外刑罚的,欢迎来交流~


妖鬼杂谈录


腰斩,是用重斧将犯人从腰部砍成两段的酷刑,这种刑罚周朝就已经出现,那时的青铜材质较软,要做成重斧才有力度。铁器普及后,刀代替了斧子,不过刀对刽子手的手法要求较高,如果一刀下去没砍断,那就成了笑话了。之后铡刀就应运而生,就像包青天的三口铡刀那样的,行刑时将犯人上衣脱下,露出腰部趴在砧板上,刽子手用力一压,犯人马上就首足异处了。

由于人的器官大多集中在上半身,受此刑罚往往要意志清醒的疼上好一阵子才会断气,画面惨不忍睹。后来被判此刑罚的犯人家属都会提前贿赂刽子手,令其稍微向上一点斩,犯人可以早一点断气,少受些痛苦。要是没有贿赂或者得罪过刽子手,他往腰下斩,会让犯人疼了五六个小时再咽气。

在封建时期那个讲究人治的社会,并非作奸犯科、十恶不赦者才会受此酷刑,触碰皇家威严、龙颜大怒就能随便将人腰斩了,遭人陷害枉死者不在少数。

大名鼎鼎的秦相李斯,辅佐秦始皇开疆拓土、灭诸侯成霸业,为大秦统一六国立下不朽功勋。然而秦始皇去世后,他堂堂丞相还要对赵高曲意逢迎,却也难逃小人诬陷,最后落得黥、劓、斩左右趾、断舌、腰斩于市、株连三族的下场。

李斯乃是秦国律法的制定及执行者,没想到最后亲身尝试了自己定制的酷刑。

秦有商鞅变法遭车裂,汉有晁错削藩被腰斩。晁错乃是汉景帝时期的御史大夫,向皇帝提出削藩政策,今天来看其建议非常正确,但是“一刀切”的强制削藩触动了太多诸侯王的切身利益,使得诸侯与王室之间关系更加紧张,各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兵临都城。最后景帝将晁错腰斩于市,平息了这场动乱。

辩机和尚是唐玄奘的徒弟,是唐朝的得道高僧,翻译了不少经文。可是这个和尚不好好念经,和唐太宗的爱女高阳公主谈起了恋爱。当时的高阳公主已经是房玄龄的儿媳妇,高阳是婚内出轨、辩机是不守清规。不过两人是真爱,痴痴纠缠了七八年,后来辩机选去译经,他珍藏的与高阳的定情信物被盗,偏偏那个笨贼被官府逮捕,赃物中有皇家玉器便一路追查,辩机与高阳的不伦之恋大白于天下。唐太宗盛怒,将辩机腰斩,株连三族,一代高僧以最污浊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最惨的是明代的方孝孺,因为不肯归降燕王朱棣,拒绝撰写新皇即位诏书,株连十族,他的门生和朋友算作了第十族尽数诛杀在方孝孺面前,最后将其腰斩。在古代,交朋友需要谨慎啊,碰上方孝孺这样的朋友也是够倒霉的。

这种酷刑直到清雍正年间才废除,延续了几千年,不知葬送了多少冤魂!


史论纵横


腰斩起源

腰斩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方被废除。


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

到了周代食用人肉的习惯渐渐没有了,"砍斫"逐渐取代"烹饪",成为死刑的主流。周代的死刑有车裂、斩和杀三种。其中的"斩"就是腰斩,而"杀"才是后世所谓的斩首。腰斩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历史的进步"。

最初腰斩行刑时用斧或钺,因为青铜不够锋利,必须做成斧钺,凭借重力砍下去才有力度。待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腰斩时刀虽然锋利,却容易磨损,用起来更要求技巧,得像庖丁解牛一样,谙熟腰椎骨空隙,否则,一刀下去不能砍断,会遭围观的人群嘲笑刽子手手艺不精,有损刽子手的名声。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斩开始启用更顺手的铡刀,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杀人技术要求比较低。包龙图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其实并非电视上演的那种用途:把人头塞进去,刀起头落,仿佛中国式的断头台,而是腰斩时用的,把人截成两段,"手足异处",威慑力很大。

历史上由于多著名的人物都死于腰斩,像秦朝的丞相李斯,汉文帝时代主张废除藩王的晁错

,以及汉武帝的女儿卫长公主

公元前91年,年约45岁的卫长公主因巫蛊事件而被江充陷害,汉武帝震怒,交由江充处理。稍微了解过西汉历史的都应该知道,当时汉朝法制非常严酷,所以卫长公主和当时的一系列涉案人员中的主犯被一同判了腰斩,卫长公主被腰斩,但是毕竟身份尊贵,行刑的时候还是用纱帐围着四周,普通人无法观看的。卫长公主穿着极其华丽的服装,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了刑场(因为卫长公主身份尊贵,与其他要犯并没有一起服刑),到了刑场,监斩官都要向这位长公主请安,卫长缓缓走入事先搭好的纱帐中。

由于汉朝的时候腰斩必要脱光衣服以方便行刑,于是卫长公主在两个宫女的侍奉下宽衣,脱光了衣服侧身跪在了垫子上,江充等人则慢慢欣赏着卫长公主的裸露的娇躯。行刑的时候刽子手不忍心下刀,换了三个刽子手才把这位大汉第一美人拦腰斩成了两段,卫长公主的内脏流了出来,由于从小受到皇家的修养,卫长公主强忍着痛苦还表现出淑女的样子,最终极度痛苦的卫长公主悲惨中死去,旷世美女卫长公主就此香消玉殒。

废除腰斩

腰斩废除于清雍正年间,起因是俞鸿图案。

俞鸿图,字麟一,浙江海盐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雍正十年被任命为河南学政。学政负责一省学校教育和各种文化学术之事,举人考试也在其中。科考时,俞鸿图却将劣等试卷当作合格试卷并接受贿赂万余两。事发之后,有关官员向刑部提出了将俞鸿图处斩的意见,刑部同意并报雍正审批。

十二年三月十二日雍正批准对俞鸿图斩立决。刽子手执行腰斩,犯人要想快死,必须给钱。由于俞鸿图绑赴刑场时有人才告诉他是执行腰斩,这时他已来不及准备。刽子手给了他一个慢死,俞鸿图上截在地上打滚,痛苦万状。他用手指蘸上身上的血在地上连续写了七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官员向雍正帝报告了这一惨状后,雍正帝下令封刀,腰斩自此废除。关于俞鸿图腰斩的说法,有现代人林涛的历史通俗读物《正说清朝三百年》。书中声称,俞鸿图是中国最后一位处以腰斩的政府官员,由于行刑时形状甚为凄惨,雍正帝亦恻然不忍,遂宣布废除腰斩刑。

腰斩之刑的恐怖

与车裂比较,腰斩可能会更加痛苦,因为两者之间我感觉腰斩可能是车裂的简化版,车裂给人的心理恐惧会更大一些,而撕裂伤会加剧其痛苦,但是应该不会太久,毕竟车裂还有头部,所以会立即死亡;而腰斩如果执行的好的话可能不会立即死亡,受刑者可能还会痛苦的哀嚎一段时间才死亡,所以说腰斩更多的是肉体上的痛苦

人的意识死亡的标志是大脑死亡。腰斩后,一段时间之内,上半身依旧在给大脑提供血液,也就是大脑依旧保持思考能力。器官未损毁的情况下,理论上是可以说话的。但是首先这种概率很低,另外腰斩之后大脑会承受极大的痛苦,可能身体会抽动,会叫喊出声,但完整的说话就比较困难了。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犯人的家属往往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上面一点的部位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有人想要犯人多受点罪,就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的部位动刀,甚至将被腰斩之人上半截移到一块桐油板上,使血不得出,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奇闻杂记


腰斩的恐怖之处,在于它可以延长受刑人的死亡时间,受刑人被当众从腰部砍为两段甚至多段,够暴力,够血腥,往往能够引起围观群众的极大满足感。

恕小编直言,腰斩极具现场效果,大量的爆血,直观的人身分离,相当能够满足看客的猎奇心理,对百姓官员形成震慑,更是政治报复意味浓重的一种行刑手段。

↑腰斩俞鸿图↑

看看那些死于腰斩酷刑的著名人物吧,他们大多都是从高高在上的官位跌落下来,落得个大庭广众之下死无全尸,这本身还不够恐怖吗?

“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曾经高高在上,到最后落得个死无全尸,可悲可叹。

因为腰斩能够不伤及人体重要的心肺和大脑,所以受刑人往往能够存活一定时间,到最后因为失血过多,休克而亡。

↑腰斩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死刑↑

要是受刑人的意志力很强,往往能够多存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无非是让他增加人生失败感和生命无意义的深渊感罢了,比如最后一个腰斩受刑人俞鸿图,受刑后,用手指蘸着自己的血,颤巍巍的写了七个“惨”字,才慢慢痛苦死去,想象一下当时的现场画面感,难道不恐怖吗?

中国历史上,受到过腰斩酷刑的知名人物有以下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

1、李斯,一位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人物。

↑李斯死前后悔了↑

他的死法其实比单纯腰斩更惨烈,公元前208年7月,咸阳城烈日高悬,李斯首先品尝了墨刑的滋味,即用刀在脸上和额头上刻下字符印记,并用墨染黑,字符印记肯定是侮辱性的。

然后李斯遭遇了劓刑,即被割去了鼻子,这种毁容刑罚当真是剥夺一个人全部的自尊心,然而还不够,李斯又遭遇了刖刑,刖刑在秦朝时一般是指剁去左脚或者右脚,也可能是两只脚都被剁去,当然也有说法称是把膝盖骨挖掉。

接着李斯受到了宫刑,这个就不多解释了,司马迁受到宫刑之后把这个遭遇视为奇耻大辱,几乎想自尽。李斯受到宫刑,唯一的幸运,恐怕就是他来不及慢慢体会这种耻辱,因为接下来他马上就要被大辟了。

大辟,也就是处死,有好几种方法: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凌迟等。

迎接李斯的,正是腰斩之刑!司马迁在描写李斯的末日来临时,虽然没有描述行刑场面,但却用李斯父子之间的对话和抱头痛哭,贴切的写出了英雄末路的凄凉。

2、晁错,一位非常具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

晁错之死,有两个细节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晁错死的惨烈↑

一是晁错死的太过突然,当然,这里说的“突然”,是针对晁错来说的,就在“七国之乱”吐火如荼之际,晁错每天都在和汉景帝商议如何平叛,虽然吴王刘濞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可是晁错压根就没想到汉景帝真的会杀掉他。

所以晁错死的那一天,一切都看起来毫无征兆,他穿好朝衣,准备把自己这几天冥思苦想的平叛对策和汉景帝商讨,可谓忠心耿耿,没想到直接被汉景帝派来的中尉拉到东市杀掉了。

二是,汉景帝诛杀晁错,采取的是腰斩酷刑,此外,还把晁错的家人全部斩首了,晁错何罪?其忠心可昭日月,他的削藩策虽然过于着急了一点,但战略方向是没错的,他关于与匈奴交战的一些论述和政策,也具有相当水平,如此肱骨之臣,竟然被腰斩虐杀,真是一点脸面也没有了。

可想而知,腰斩之后,还未立即死亡的晁错,定然心生愤懑,委屈,懊悔,然而他已经永远不可能重来一次人生了。

3、高启,一位酷爱写诗,不爱做官的文艺青年

↑高启的傲骨被朱元璋斩断……↑

高启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气,然而他之所以写入了历史,完全是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明太祖朱元璋。

高启,元末明初人,明初十才子之一,是一枚十足的文艺青年。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朝廷打算授予高启户部右侍郎一职,他竟然没接受,而是放归乡里,以教书为生。

他的诗写的不错,但可惜政治觉悟太低,当然,也怪不得他,毕竟朱元璋此人实在是太过敏感,高启曾写过一首诗《题宫女图》:“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结果传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以为这首诗是在讽刺他强纳陈友谅美妾,由此记恨在心。

洪武六年,高启受到“魏观案”牵连。高启曾为魏观撰写《郡治上樑文》,其中一句“龙盘虎踞”,惹得朱元璋大怒,因为这句话写错了地方,写在了魏观府邸,而魏观的府邸偏偏盖错了地方,盖在了张士诚宫殿遗址上面,那么,这句话的意思,难道是在为张士诚招魂吗?

再联想到高启拒不配合朝廷,死活不肯当户部右侍郎,朱元璋更加愤怒,把高启拿来杀鸡儆猴了,给那些不肯效力朝廷的书生看看。

朱元璋不但判处高启腰斩,而且下令斩成八段!!这也创下了腰斩刑罚中最残酷的记录——把犯人从腰开始,砍成八段……果然不愧是朱元璋的手笔,就是这么狠!


我见青史多妩媚


腰斩,顾名思义就是把人用利物从腰部斩断,一分为二。

此从夏就开始了,商朝除了腰斩,别的花样最多,对人进行各种煎(炮烙)、炸(油锅)、焖(热水烫)、蒸(锅炉蒸)、羹(剁碎蒸)。来来去去就两个字“吃人!”。古代封建王朝是不把下等人与罪犯当人的,所以动辄陪葬活埋数千。


到后来,腰斩已经算是比较人道的刑法了,最起码没有将人“当做食物”对待。

腰斩的人,一般犯了违逆龙颜的大罪,犯人被拖到行刑处,脱去上身衣服,放于砧板上,铡刀下,将腰部对准铡刀,由刽子手抡起大刀、斧头,手起刀落,将犯人从腰部一分为二,尴尬的是,这种由刽子手抡刀斩杀的方式,既考验刽子手力度,也考验手法精准,如果砍到了屁股或者一刀下去,没砍断,再补刀,会遭到周遭吃瓜群众嘲笑,那就很尴尬了,传出去,自己职业操守不保。所以后来逐渐发展成了铡刀,像包公那种龙头铡。再具体点我们应该都看过别人用铡刀切马料,刀末固定在砧板上,有一可灵活转动的枢纽,这个很容易理解,另一边是刀身,刀把,沿着刀锋之处下去,砧板上会留一缝槽,刚好没下刀身,这么设计的好处是一刀下去,力道足够,干脆利落。

所以后来被这种铡刀腰斩的犯人,都会被刽子手按着,脸朝铡刀,亲眼看着刽子手铡起刀落,顷刻间自己一分为二,亲眼见证自己生命受到摧残,那是何等残忍。当被腰斩后,由于人体大部分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一般不会立刻死去,此时,再由刽子手拖开犯人下半身以向众人展示行刑结果,也算是敬告众人。犯人下半生血肉模糊,血肉捎带着人的肠子,脾胃,就这样被刽子手在地上拖着,场面之血腥,残忍,令人侧目。



上半身因为器官主脑所在,人一般不会立即死去,犯人会因为意识清醒而剧痛先是遍地翻滚,哀嚎,然后随着血液成滩流出,渐渐失去了意识与力气,只能用两肘拖动身子挪动,最后会因为失血过多,休克昏死过去,一命呜呼,整个过程,犯人亲眼见证自己被铡刀一分为二,然后下半身被刽子手拖开,自己五脏六腑暴露于外,血液成股流出,还能有意识感受到被腰斩的剧痛,看到周遭围观人的种种丑恶炎凉嘴脸,自己如被割喉的鸡一般滚地挣扎,最后再眯着眼看着自己生命的凋零。

也许因为太过残忍,据说此刑法最后被雍正废除了。


不书公子


腰斩,古代社会的一种残酷刑法处罚方式,即以斧钺斩断犯人的腰部,一般用铡刀行使此刑。

周朝时期执行腰斩用的最多工具是斧头或钺,因为这两样砍下去有力度!待铁制器使用普遍之后,便改用铡刀。

腰斩在行刑过程中,犯人必须被脱光全身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然后爬在铡刀或砧板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典故就来源于此。

因为人的器官多集中于腰部以上,因此犯人被执行腰斩以后,还会有一段短暂的清醒时期。过一会才会断气,这段时间犯人既要忍受剧痛又要面对世间的依依不舍,这给犯人的生理和心里上都带来一种巨大煎熬,而执行腰斩的惨烈场面也给围观者以巨大心灵震撼。
(影视剧中的腰斩)


据考证中国最早出现腰斩始于周朝。在周朝,死刑犯执行死刑方式一般有「车裂、斩、杀」三种方式。其中的斩指的就是腰斩;杀就是杀头的意思。而据先秦之前的古书《周礼-秋官-掌戮》记载:“斩以斧钺,若今要斩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腰斩就是用斧钺执行

春秋战国时期,为震慑犯罪,对罪大恶极者往往用腰斩来执行死刑,特别是秦国。秦国为实现国富民强的目的,请来了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严刑峻法。其中有一条就是在秦国对百姓实行连坐法。即要求秦国子民要互相监督,对于邻里犯罪线索要勇于揭发举报。若是不举报,一旦事情败露,东窗事发被查出,邻里也要被腰斩。

时至今日,当时秦朝共有多少犯人被执行过这样的酷刑已无从考证。到史书上记载说,有一次商鞅在渭水边上执行大规模死刑,由于被腰斩犯人众多,导致渭河水都被犯人血液染红了。

需要说明的是,秦朝末年,丞相李斯被宦官赵高诬陷谋反,最终李斯被偏听偏信的秦二世也是以腰斩方式处死。

而到了两汉时期,腰斩被作为执行死刑的一种方式而大规模采用。特别是对犯有大逆不道者(即犯上作乱,不臣之心者)更是要以腰斩除死。特别是汉武帝一朝,被腰斩的大臣也不在少数,比较出名的有:

——汉武帝元鼎五年,乐通侯蔡栾大因诬罔罪被武帝判处腰斩;

——汉武帝征和二年,司直田仁因失纵罪被腰斩;

——汉昭帝始元五年,术士成方遂假冒前朝汉武帝之卫太子,也被处以腰斩酷刑;

两汉以后,北魏王朝承袭汉朝律法,也继承了汉朝腰斩这一酷刑。鉴于腰斩的残酷,北魏以后的其他朝代虽然法律条文不再明文规定有腰斩,但是仍然偶尔零星用过。

唐朝,甘露之变时,宦官仇士良将李训、杨涯等人腰斩于城西南。

到了宋代,朝廷为惩治一些犯有特殊罪名的官员也曾破例用过腰斩。而这些罪责大部分都是是涉及到谋反等罪名,比较出名的就是,南宋初年,高宗时期,大臣宋齐因谋立异性,危害社稷等罪名,被腰斩与南宋都城临安。

明朝初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由于朱元璋出身草莽之家,故对知识分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看不惯那些穷酸秀才,尤其是那些借诗词或文章攻击朝政,映射自己的,更是厌恶至极。这期间有个著名的诗人——高启,他就是属于这类朱元璋最不看贯之人。高启常常借诗针砭时弊,对朝廷和朱元璋进行讥讽。后来朱元璋借高启为好友魏观所作的一篇上梁文(古人建造房屋,在上梁之时,通常要请文人写一篇文书),这次高启又借写上梁文机会对朝廷进行了一番讥讽,后被朱元璋得知,朱元璋老账新账一起算,将高启腰斩于金陵(即今天南京)。


(明初忠义之臣,方孝孺)

明朝除了著名诗人高启死于腰斩外,还有一个就是明成祖朱棣时的大臣——方孝孺,方孝孺因痛斥燕王朱棣阴谋夺取自己亲侄子的皇位而被明成祖「灭十族」,方孝孺宁死不屈,最后被朱棣腰斩于市。

现在普遍认为,腰斩这一酷刑自清朝雍正皇帝开始被废止。雍正皇帝对大臣俞鸿图执行腰斩这一处罚,结果,俞鸿图被腰斩后,没有立即毙命,而是用自己的鲜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之后,终因流血过多而身亡。雍正帝听说以后,认为腰斩过于残忍,便下令废除了这一酷刑。

至此存在中国长达三千多年之久且惨无人道的这一处罚方式才算是彻底宣告结束。


小司马说


不得不说“腰斩”真的是一种使犯人极其痛苦的刑罚,它的血腥程度让当今所有刑罚都相形见绌!

在古代“腰斩“是为了处罚那些大逆不道,忤逆天子之人而设置的酷刑,可以考证的是“腰斩”在2500年前的周代就已存在了,但是“腰斩”恐怖程度经过了几千年的洗礼却依旧没有改变。



“腰斩”的瞬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腰斩”过后犯人还需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经过一段时间挣扎才会死去。

所谓“腰斩”,即是用“利器”把人从腰部中间一斩为二,在周代处罚死刑犯主要有:“斩头”、“腰斩”、“车裂”三种方式,其中属“腰斩”和“车裂”最为恐怖,这两种惩罚都会使犯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凋零,可是在死亡面前他们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其实“腰斩”之刑的行刑成功率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铡刀”的锋利程度和”刽子手”的手法熟练度。 “铡刀”如果不锋利就会导致在腰斩的过程中“刀既不能入肉又不可破骨”,这时行刑过程就会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刽子手只能在把“铡刀”在推进几寸。


在腰斩过程也非常考验刽子手的行刑手法,有的家属还会在行刑前偷偷给刽子手几两银子,贿赂他们让犯人少些痛苦,以求瞬间的“一刀两断”,而有些犯人的仇家则会告诉刽子手,让他们给犯人的上半身垫一块桐油板,使其在“腰斩”的时候,血不能出,让他们在“腰斩”过程中多几分痛苦。

历史上被“腰斩”的名士不胜枚举,有秦代被斩于咸阳的左丞相李斯,因西汉削蕃政策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晁错,还有明朝“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儒等,虽然这些名士所处时代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却都遭受着相同的遭遇。

据说“腰斩”是在清雍正年间才被废除的,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为俞宏图,本文就来详细的讲一讲他的故事。

如果以今天眼光来看这起发生在雍正时期案子,俞宏图是罪不致死的。在当时他的官职为“提督学政”,主要的任务是监督各地的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的官员,在科举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考试的内容。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家中出现了内鬼,他的小妾竟和仆人收受考生的贿赂。


一日,小妾趁俞宏图去洗澡把他的考卷偷了出来,没过多久小妾和仆人就把试卷贩卖出去,赚取了相当客观的银子。

可是哪有不透风的墙,雍正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还没来得及详细调查此案就把俞宏图判了“腰斩”之刑。 雍正十二年三月,俞宏图的父亲也被牵连入狱,俞家人心惶惶早已无暇顾及俞宏图的生死,所以在行刑之前并没有贿赂刽子手。

据说当日“腰斩”的场面是非常恐怖的,史料记载,刽子手在“腰斩”俞宏图后,他的神智依然清晰,但其悲鸣的喊叫声使围观群众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颤抖的用抹着鲜血的手指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惨”字,一连写了七个“惨”字后才死去。

雍正听闻俞宏图“腰斩”的境遇后也于心不忍,他下令从今往后“腰斩”不可做为惩罚犯人的刑罚,从此持续了2000余年的“腰斩”之刑便就此消失了。


杂谈记


古人云: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作为封建的统治者就要折掉这些人的腰,以达到巩固统治地位的目地。古代死刑称为大辟,从周朝开始死刑里最常用的是斩,而斩分为斩首和腰斩,因为腰斩不会即刻死去,因此更为酷烈。

腰斩出现于周朝,在《史记·商君列传》里有记载商鞅变法其中有一条是:不告奸者腰斩,就是说如果你看到别人犯罪了而不揭发,你会被处以腰斩,当时商鞅就是用这么严酷的法律进行变法。要知道铁器在秦朝才开始普及,战国时期还是青铜器为主,实在想不出腰斩用青铜刀斧要砍多少刀才能斩断。

腰斩场面太血腥,犯人太痛苦,后来统治者为了减少痛苦要求刽子手实行腰斩时能一刀截成两断,虽然秦朝以后铁器普及,铁器虽然锋利不少但是一刀腰斩断还是个技术活,如果一刀无法斩断只能说术业不精,后来铡刀的出现使腰斩变得更加容易,手起刀落拦腰斩断。

古人在死刑上都是煞费苦心,有种种骇人听闻的手段,腰斩也不例外。因为人的主要器官在上半身,腰斩时如果刀口朝下一点被斩的人不会立马死掉,当犯人亲眼看到自己身体拦腰斩掉还不断气,那是何等的惨烈,更有甚者将腰斩后的犯人迅速放在桐油木板上,使身上血液阻塞,竟然可延长4个小时,这种骇人视听的做法成了统治阶层敲诈勒索和刑讯逼供的手段。

图为位于南京雨花台的方孝儒墓。

腰斩从周朝出现,据记载被斩的历史名人有秦朝丞相李斯、西汉御史大夫晁错、汉武帝时的丞相司直田仁、明朝大文豪方孝孺、清朝河南学政俞鸿图等,后因腰斩太惨烈被雍正封刀,自此腰斩退出历史舞台。


图文绘历史


“腰斩”,单单听到这个词就让人不寒而栗,令人发指,这得犯了多大的罪行,才会被处罚腰斩。

“腰斩”这个词不难理解,从字面上的意思说看,就是用重斧头将犯人从腰部砍断成两截,这种让人不忍直视的酷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过,也有过类似于腰斩的记载,据说由于青铜器因为不够锋利,从而达不到令人满意的腰斩效果,直到战国末期铁器盛行,腰斩才被众人熟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腰斩”刚开始的时候是用重斧来行刑的,不过用重斧斩人的话不够锋利,不好斩断,要是侩子手一次斩不断,那么犯人就得多挨一刀。直到后来精益求精改进成铡刀,就像包青天的三口铡刀那样的,只要把将要腰斩的犯人往铡刀上一躺,侩子手只要用力把大刀一压下来,犯人的身体立马一分为二。




“腰斩”不等同于砍脑袋,它并不像砍脑袋一样简简单单的“一刀两断”,要知道,人的重要致命器官都处在上半身,所以腰斩的人被斩后并不会立刻气绝身亡,而是让你在流血和生不如死的痛苦感受着自己的断身之痛,然后再慢慢死去。如果行刑的人好心的话说不定还会砍于腰上一点让犯人死的痛快点,不必承受那么多痛处,可要是如果有人不想让犯人死的利落收买侩子手的话,侩子手会偏于腰下一点动刀,犯人会疼上好几个时辰才会死掉。所以很多人被腰斩的时候都会被家人打点贿赂一下侩子手让他死的利落点。




“腰斩”说残酷就残酷在犯人都已经被砍为两段了,还要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都能看到那冷酷无情的刑场,实在是令人作呕。



俞鸿图是最后一个受到腰斩刑法的人,因为被在科举考试中贪赃受贿,被判刑腰斩。被砍成两截的俞鸿图并没有立刻死去,而是一边流血一边哀嚎,撕心裂肺,生不如死,可就是死都不能痛快,最后用手蘸着自己就出来的血写了七个“”字之后才慢慢咽了气。腰斩真的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一种酷刑,连雍正都看不过去从而正式废除了腰斩刑法。


小史感


在古文中,“斩”是指的腰斩,而不是砍头,砍头是用“弃市”二字。

腰斩一般是得罪了皇家才会使用的酷刑,普通人不是罪大恶极,是不会使用的。普通人的罪大恶极,一般指的谋反之类。

腰斩是凌迟酷刑广泛使用之前主要使用的酷刑。凌迟则是从金朝开始,盛行于明清。

被腰斩过的名人有:李斯、辩机、方孝孺、于谦。

李斯是因为权力之争,赵高想要他死,又遇到了胡亥一个傻乎乎的皇帝,所以被腰斩。

辩机是高阳公主的爱人,因为让李世民没面子,这其中还有一些政治原因在内,最终被腰斩。

方孝孺是效忠朱允炆的,所以被朱棣所杀。诛灭十族。他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不肯屈服朱棣的篡位。

于谦则是在明英宗被瓦剌人掳走之后,为了国家存亡,扶立了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主持了北京保卫战,挽救了国家和百姓。但是,明英宗复辟之后,他就成了谋反之人,因为不忠于明英宗,所以被杀。不过明英宗的儿子就给他平反。

关于腰斩的恐怖,在古代官方使用的刑罚中,应该仅次于凌迟。

有记载,被腰斩的人当时不会死,血流如注,人的意识很清醒,还能爬动。而且,腰斩是要剥光衣服的,是侮辱犯人的性质。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让百姓观看。

这种恐怖的酷刑不要看太多,对心理影响不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