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说起速溶饮料,它方便携带和食用的特征使其颇受现代人喜爱。其实在古代早有速溶茶这种固体茶。它保留了茶汤的原汁原味,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也被封存在这小小一块茶膏之中,而普洱茶膏就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一种。今天,今日君给你讲讲普洱茶膏的制作故事。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普洱茶有不同的茶饮方式

在普洱市宁洱县,八旬高龄的汤谟被称为“宁洱茶膏第一人”。他掌握着一种不同于普通普洱茶饼的茶饮方式——茶膏的制作方法。

应我们的要求,汤谟老人答应为我们在家里展示闻名已久的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这次展示由他的妻子和孙子担纲制作,他从旁指导。

制作茶膏从早上7:50开始,一直到傍晚17点多才结束,整个制作过程持续了近十个小时,并且需要时刻有人在机器旁察看茶膏制作情况,因此制作一次茶膏非常辛苦也极耗心力。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鲜叶杀青这道工序决定了茶的口感品质

首先,是要购买杀青过的老叶、老芽和叶茎或杀青后的碎叶,因为这些原料更容易熬制出味道。茶膏的主要成分就是茶叶中的胶质,通常胶质在年份老些的茶中含量较大。新茶同样可以熬制茶膏,但是味道就稍差一些,而且同样分量的茶膏,需要的新茶也要比老茶多。将这些老茶装入布袋,称量。一般情况下,熬制茶膏的原料与成品的比例大概在5:1左右,也即五斤茶叶熬制一斤茶膏。现在,来汤谟老人家中订制茶膏的价格大概为1000-2000元每斤。汤谟老人制作茶膏一般就在家中进行,根据他家中现有的设备条件,一次性制作茶膏最多也就是一斤,因此这次也称量了五斤茶叶进行制作。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布袋里装着经过熬煮的茶叶

将布袋用针线封口后整个放入锅中熬煮,将茶叶的胶质完全煮在茶水中,整个过程约需要两个小时。煮后的茶叶可以充当上好的肥料。

将煮出的茶汁小心倒入一个不锈钢的锅中,放在电磁炉上继续熬煮。这个步骤是要将茶汁中的水分充分蒸发,余下茶叶中的胶质进行下一步工作。电磁炉的火温一般控制在三档或四档,需要制作人不断用小漏勺进行搅拌,并将锅边沉下的提取物舀入另一个容器中待下一个步骤。这个过程也需要进行两到三个小时,最终的产物是深色呈糊状,有黏稠感的胶体。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熬煮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

这些胶体稍冷却后,准备一个瓷盆,在瓷盆内部覆盖一层耐高温膜,以防止胶体在后来的加热过程中粘连在盆腔内,将黏稠胶体倒入瓷盆中。接下来的步骤被汤谟老人称为烤干。将瓷盆放入微波炉中,加热。此时,汤老人的孙子就坐在微波炉前,耐心观察瓷盆内胶体的加热情况,当茶汁过热,快要溢出瓷盆时,就将其取出,用筷子搅拌,待稍冷却不再沸腾后接着放入微波炉中。这一过程需要有人耐心观察微波炉中茶汁的加热情况,不断重复取出、搅拌、继续加热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汤谟老人的孙子和老伴不断地重复着工作,我们一边和汤谟老人低声地交谈,一边看着祖孙两代共同制作普洱茶膏。恍然间有种沉甸甸的历史感萦绕在身边,身边环绕着茶叶的甘甜清香,让整个人的思绪都漂浮了起来。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茶膏放入水中,慢慢溶解

该过程需要根据之前熬制的情况和茶汁的多寡来决定烤干时间,一般一到两个小时之内能形成成品。判断茶膏制作完成的标准是能够将烤干后的胶体拉丝,待稍冷却后,用手指感觉不再粘连,即为熬制成功。最后只需待胶体冷却,从盆中取出,压制成型就制作出了一块茶膏。

汤谟老人制作的茶膏分为浮膏和沉膏两种。浮膏含水量较少,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脱水环节所需时间较长,成型后为多孔木炭状深棕黑色固体,放入水中冲泡时会漂浮在热水表面。沉膏则含水量较多,可以压制为不同形状,表面细腻漆黑光亮,投入水中冲泡时会沉入水底。两者区别只在于含水量不同,冲泡后茶水的口感和味道基本相同,都是入口苦涩绵滑,回甘持久并且提神醒脑。茶膏的保存并没有太多的讲究,只需密封好,通风和避免高温即可。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熬煮好的沉膏

关于茶膏的最早使用,汤谟老人讲出了他的猜测:远古时期先民已经开始种植茶树,采摘茶叶使用,但当时是将茶叶当作药物来使用。当时居住在山上的采集狩猎民族常需要进山打猎,跟踪猎物,通常几天几夜连续追踪,长途跋涉。偶然有先民发现茶水熬煮后可以制成便于携带的茶膏,同时这样的茶膏还有提神醒脑,解除身体疲劳的特殊效用,因此,茶膏的制作工艺就慢慢流传了下来,虽然其中必然发生了种种变化,但大体上的工艺都是熬制出茶叶中的胶质并制成易携带的形状。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古时将熬煮好的茶膏放入这样的瓷罐,方便携带

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药用价值作了这样的描述:“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间,滇军作为活跃在云南边陲地区一支强大的部队,历来有着轻伤不下火线的传统,据汤谟老人描述,其中的秘诀之一就是军人们都会随身携带茶膏。一旦受伤,茶膏可以在伤口上涂抹,消炎止血生肌。1940年,三十多位爱国青年报名参加滇军,要上前线保家卫国。在他们离开江城的那一天,汤谟的父亲汤国祥带着汤谟,抬着三十多块父子二人连日赶制的普洱茶膏前去送行。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茶膏被称为普洱茶中的黑金

根据汤谟老人的讲述,为了赶制送给爱国青年们的茶膏,父亲教授了他茶膏制作工艺,但是父亲如何学会的这门手艺他并不知晓。父亲教自己熬制茶膏时,为了让他迅速掌握熬制茶膏的程序和诀窍,专门总结了十六字要诀:“水作载体浸溃加温,汲出茶精过滤脱水。”

在与老人道别的时候,他取出了一块珍藏已久的沉膏。这块普洱茶膏乌黑油亮,放在手里沉重而有质感,是老人多年前的心血之作。我们郑重地收下了这块茶膏,并且在回返昆明之后,将它妥善地收藏在了云南大学的人类学博物馆中。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丨茶膏在古代是宫廷贡品

汤谟老人在2006年重制成普洱茶膏后,全国各地包括普洱陆续有人前来向他请教茶膏的制作工艺,据汤谟老人称,他已传授过三十余人茶膏的制作工艺。现在,那些人也不断改进传统茶膏的制作工艺,在制作过程中加入橄榄皮、甘草等辅料改进茶膏的口味。在制作过程中,老人也慢慢地把茶膏的制作技艺教给了自己尚未成年的孙子,并决定将孙子培养成传统普洱茶膏制作的传承人。

本文原载于:《今日民族》2013年8月刊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普洱茶膏经过繁琐的工艺制作而成。小小一方茶膏保留了普洱茶原始的精华,并留下丰富的芳香物质、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不得不让人赞叹古人的智慧。

神奇!“速溶”饮料古代就有,来看看普洱茶膏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