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泰林说趣史


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这两件明朝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和一个人有关联,他就是历史上,史无前例两次登基称帝的,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青年登基做了大明第六任皇帝时,当时的大明国力强盛,武力横扫大漠长城内外,压得蒙古瓦刺喘不过气。四方臣服。而这个底气,就是因为当时大明的军方,武臣勋贵集团依然有很多的强兵悍将存在,所以武力值非常恐怖,此时的武臣勋贵集团,把以后耀武扬威的文官士大夫官僚压的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双方矛盾日益激烈,冲突不可避免。


1449年,瓦刺权臣也先领兵进犯大明宣同二镇边境。一场普通的边境战争,成了引发大明文武两个统治阶级冲突的导火线,以是土木堡之变爆发了。年青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被以于谦为首的文官士大夫集团狠狠摆了一道,在土木堡耻辱的被俘了。更悲惨的是武臣勋贵集团的完全摧毁,很多会打仗善于战争的,大明良帅猛将在土木堡以身殉国,赫赫有名的有: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逐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至此,强盛的大明军队被打断了脊梁,武臣再无制衡文官士大夫的权力了。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顺理成章拥护早有勾连的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北京保卫战胜利阻击了瓦刺也先想攻陷北京城的图谋。老奸巨猾的也先不想让于谦什么便宜都占全,把他当枪使,以是眼珠子一转,把俘虏了一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大方的送回了大明。也先想看一场龙虎斗京华的大戏,结果是明英宗朱祁镇被软禁,大明没有内斗,让也先好不失望。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大道风波诡异,树欲静而风不止。



1457年,由于谦为首文官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大明内部统治阶级斗争矛盾又激烈起来了。此时的明英宗朱祁镇蛰伏巳久,凭成熟的政治智商,与内外朝臣宦官曹吉祥,武清侯石亨,文官徐有贞,许彬,张辄图谋复辟,趁景泰帝朱祁钰病逝。趋势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历经磨练和挫折,又成功政变复僻登基称帝,显示了老辣的城府和权谋。夺门之变的结果是,于谦下狱问斩,原太子朱见深重回东宫,明英宗朱祁镇笑到了最后,再次执政大明。


红红火火讲历史


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是有内在联系的,可以说没有土木堡之变就没有夺门之变,这个事件的关键人物都是明英宗朱祁镇。

何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当时由于瓦剌也先率瓦剌部大举入侵大明边境,由于大同守将不敌,败报不断传到京师,权宦王振于是唆使明英宗御驾亲征,群臣劝谏,奈何明英宗并不听,一意孤行,坚持要御驾亲征。

公元1449年7月16日,明英宗命其弟朱祁钰留守北京,自己和王振则率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但是由于组织不当,王振得以主管一切军政大事,而王振就是个军事文盲,不久明军便大败而逃至土木堡,后被也先大败于土木堡,此役明军大败,王振以及随征的大多文武百官皆殁于此役。明英宗也被也先俘虏北上。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文武百官的拥护下,代宗朱祁钰得以登基称帝,并遥尊远在北方的明英宗为太上皇。

何为夺门之变?

代宗朱祁钰刚开始对皇位其实是拒绝的,但耗不过群臣的坚持,只得登基称帝,但是一坐上皇位便不舍得这位子。

也先刚开始是打算将英宗作为资本抓在手里,没事就敲下大明的竹竿,但没想到大明王朝立了新的皇帝,还打退了也先的好几次进攻,也先突然发现他手中的英宗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他便想着将英宗放回去,但这是轮到朱祁钰不开心了,你这把英宗放回来不明摆着是跟我抢皇位么?

但对于大臣们来说,却非常乐意将明英宗迎回来,不久,大臣们便趁朱祁钰不备将英宗迎接了回来。英宗回到京师后,被安排住在南宫,朱祁钰为了防止英宗夺位,将他牢牢地困在南宫里面,英宗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直到1457年,石亨、曹吉祥等人趁着朱祁钰病重,将英宗从南宫中解救出来,并将他重新拥立为帝。不久朱祁钰病逝并被废为郕王。

混沌说

英、代二宗本是亲兄弟,因为皇位而反目,英宗在南宫受尽煎熬,代宗不得善终。英宗亲征时,将国家重担托付于代宗,可见他对代宗的信任。而代宗被群臣拥立为帝之时,一开始也是辞而不久,说明其内心对兄长还有一份尊崇,直到后来,因执拗不过群臣只得称帝,不称帝到不打紧,一称帝便尝到了甜头,对这个位子是再也舍不得了,最后兄弟反目。所以说,人性有时候在权力面前真是不堪一击。如果当初英宗不宠幸奸宦王振也就没有这么多事,只是历史并没有如果。


混沌聊史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我是临石观海,我来回答

土木堡之变明朝遭受瓦剌重创,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代宗朱祁钰继位,之后朱祁镇回国被朱祁钰软禁,而最后朱祁镇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的拥护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王。可以说土木堡之变是夺门之变之母,没有土木堡之变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夺门之变。


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下这两次事件的经过。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年少继位,执政初期由三杨辅佐,加上皇太后的监督,还颇有明君之风,然而随着三杨和太后老去,大太监王振权倾朝野,无人掣肘,加上朱祁镇的极度宠信,更加无法无天。于是在王振的怂恿下,年轻的皇帝御驾亲征瓦剌,梦想能跟太祖成祖一样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一个毫无打仗经验的皇帝加上一个贪生怕死的太监,在见过瓦剌的凶残之后,顿生惧意,打了个照面之后就下令班师回朝。本来这样也就怂了一点,是单纯的面子问题,谁知王振花样百出,走的是观光旅游的线路,于是明朝大军在鹞儿岭大败,之后在土木堡被瓦剌全歼,随军出征的文武大臣死伤殆尽,罪魁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 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 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明史英宗前纪》

而在得到朱祁镇被俘的消息后,于谦为顾大局,稳定军心,拥立朱祁钰为帝,组织军民抵抗瓦剌,并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江山。

夺门之变

而瓦剌见明朝已另立新君,手中的朱祁镇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就把朱祁镇放回了国,而此时的朱祁钰已经品尝到了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滋味,于是他表面上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暗地里将他软禁于南苑。

而由于朱祁钰对权力的欲望过度贪恋,性格变得越来越偏激,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加之当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于是给了野心家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机会,他们立即拥立朱祁镇复辟,攻入南宫门,废掉朱祁钰,史称“夺门之变”,之后更是为了师出有名,杀掉了民族英雄于谦。

天顺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以兵迎帝于南宫,御奉天门,朝百官。—《明史英宗后纪》



内在联系

那么我们从这两件事件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在联系了,起因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谗言,兵败被俘,从而导致了朱祁钰登上帝位,本来朱祁镇也心灰意冷,不会对朱祁钰的皇位构成威胁,然而物极必反,朱祁钰太过害怕失去权利,反而激化了矛盾,失了皇位,其中对错也只能留给后人凭说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大明的英雄,中流砥柱,于谦于少保。可以说没有他,大明江山能不能保住犹未可知,而他一生为国,忠于社稷,却成为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可惜可悲可叹!



总结:土木堡之变使明朝国力受到重创,大明江山摇摇欲坠,也幸亏有于谦等人的苦苦支撑才得以保全,而之后的夺门之变则属于政治斗争,虽然两者性质不同,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临石观海


这两个事件是有关联的,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下的结果,具有必然性。而且主角都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

1449年,蒙古也先进犯边境,英宗想效法祖先,干一番大事,太监王振是他的宠臣,摸清了其意图,为了讨好皇帝,唆使其御驾亲征,由于指挥失当,英宗被俘虏而去。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剧照)

北京城下,也先拿英宗要挟大明打开城门。危急存亡关头,不能受制于人,兵部侍郎于谦劝服太后,立次子朱祁钰为新帝。

为什么不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呢?这样做,非常符合继承原则,如果立了他,不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吗?原来当时朱见深只有两岁,没有理政能力,于谦的出发点是避免主少国疑,才立了朱祁钰,此举为八年之后的多门之变埋下了种子。

大明有了新君,也先手里的朱祁镇就失去了利用价值。第二年,也先把英宗还了回来,被安置在南宫,过起了太上皇的日子,其实是软禁起来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新君朱祁钰也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经过一番努力,甚至贿赂群臣,最终如愿以偿。

然而天不随人愿,新太子中途死了,皇帝又没有其他的儿子,百年之后将无人继承皇位的局面。如果新太子好好地活着,也不会出现后面的事了。太子的死是又一颗种子。


(朱祁钰剧照)

于是,大臣于谦和朝中群臣又开始劝皇帝重新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但皇帝不想,事情一直僵持着,拖着。如果早点立朱见深的话,可能也没有后面的事了。没有及时立朱见深是第三颗种子。

1457年,皇帝朱祁钰病重,武官石亨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于是秘密地禀告太后,对太后而言,谁当皇帝都一样,都是自己的儿子。征得太后同意后,石亨又找到宦官曹吉祥和政客徐有贞,准备拥立朱祁镇为帝。而掌握军权的于谦虽然知道他们的行动,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制止。可能他已经看透了形势,即使挫败了他们的阴谋,最终的结果和他想要的是一样的,仍然是朱见深继位,老子当皇帝,和儿子当皇帝,有何不同呢。为了避免社稷再次出现动摇,他选择了沉默。自己当初种下的因,就应当自己承受现在的果。如果于谦最后出手,也不会有夺门之变了。



(于谦画像)

1457年正月十六,当大臣们走入奉天门的时候,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帝朱祁钰了,而是八年前的皇帝朱祁镇。生米煮成熟饭了,众人只得接受了。这就是夺门之变。

正准备上朝的景泰帝朱祁钰听说哥哥当了皇帝,说了一句:“好,好,好”。转身回到床上,面朝墙壁躺下了。也许,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吧。


流淌的历史长河


时间上的顺承,主人公都是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

一、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几十年前被永乐大帝打的抱头鼠窜的蒙古瓦剌部强势起来。对明朝边疆形成威胁。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带着全国精锐想要学他祖爷爷朱棣亲征蒙古。结果自己能力不够。信任的宦官王振也是指挥打仗的门外汉。所以在今天张家口地区的一个叫土木堡的小地方被蒙古人包了饺子。连明英宗本人都成了也先的俘虏。

这就是土木堡之变。它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明英宗被俘后,大明朝陷入混乱。有人已经提出迁都南京了。好像靖康之耻又要再来一次了。毕竟大明精锐全军覆没,皇帝被别人捉了。北京眼看也保不住了。

关键时刻。大明留守群臣在于谦等人的主张下,立英宗的弟弟,监国郕王朱祁钰为皇帝,积极组织抵抗,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让也先没有取得预期的好处。朱祁镇这个人质也因为明朝另立皇帝失去价值。成为明朝太上皇。一年之后,也先觉得朱祁镇干吃白饭亏大了。求着明朝把他领回去了。

二、夺门之变

这朱祁镇回去之后地位变得尴尬。皇帝已经有人,他以前感情极好的弟弟在皇位的诱惑下也变陌生。把他锁在南宫监视起来,成为一名高级囚徒。

这中间他弟弟坐稳位置后还把他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废了,另立自己独子朱见济。

结果朱见济福缘不够,两年以后就夭折了,代宗朱祁钰没有其他儿子。这皇位不能由自己儿子继承,心情大受影响的朱祁钰开始广种种子。结果身体大受影响。在景泰八年一病不起。于是几个投机分子私下联系上南宫囚徒朱祁镇。想要拥立朱祁镇复位以换取荣华富贵。

之所以说这几个人是投机分子,是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朱祁钰病重,没有儿子,他死后继承人必然是他哥哥朱祁镇的儿子。原太子朱见深,所以所谓夺门之变其实本质上明英宗夺的是他儿子的位。

于是在某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那几个投机分子打开了南宫的大锁,迎着软禁几年的朱祁镇登上了金銮殿的宝座。一路上因为是太上皇复位。而且据说掌握京城兵权的于谦有意不加阻挡。所以明英宗顺利复位。

其实明英宗复位之举于大明王朝真的是巨大的冒险,如果皇宫侍卫认真阻拦,那朱祁镇此举是就是诛九族谋逆,明英宗一系自然失去皇位继承权。朱祁钰没有儿子。那么他们两的爹明宣宗朱瞻基一系自然就失去皇位了。无异于靖难之役对明朝皇统造成的影响。

所以后来反应过来的朱祁镇赶紧剁了那几个投机分子并暗暗后怕不已。

当然因为夺门之变。明朝有那么几天有两个合法天子在位。因为英宗复位忘了废黜代宗。不过代宗没过几天就死了。死前被英宗废掉皇位,封回郕王,死后取消皇帝待遇。抹杀了他在位八年的历史。第二个倒霉的就是北京保卫战的最大功臣于谦。

总的来说,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无论是对朱祁镇兄弟还是明朝,都是巨大的悲剧。朱祁镇兄弟兄友弟恭的感情回不去了,而强盛的大明也一去不复返。


丁强888


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中间还有一个北京保卫战,三件事联系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首先,我们从土木堡之变看起,明朝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首领也先统帅大军,分四路大举向明朝骚扰。也先率主力进攻大同,大同兵战败,“塞外城堡,所至陷没”。大同前线战败传至北京,太监王振煽动明英宗御驾亲征。英宗偏信王振,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带领朝臣100余人50万大军自北京出发,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当时,一切军政大军皆由王振专断,成国公朱勇虽然是大将,但在王振面前竟然也得膝行而前。当大军到达大同后,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但王振却仍然执意北进。后来,又听到前方明军惨败,有惊慌后撤。在退兵过程中,为了显示威风,又想要英宗在退兵的时候经过他的家乡蔚州,想要富贵还乡。到了家乡,有怕大军损坏家乡人庄稼,又改变注意,仍让大军从原路返回,多次变换行军路线,最终不仅把士兵们搞得疲惫不堪,更被瓦剌大军追上,在土木堡打败明军。这一战,明朝50万大军被也先几万骑兵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文武官员死伤五十余人,勇将重臣多人战死,士兵死伤数十万,京军精锐毁于一旦。最令明朝耻辱的是堂堂大明皇帝英宗竟然被瓦剌俘虏。而罪魁祸首王振被英宗侍卫军官樊忠愤而杀死。



当前方大败、英宗被俘的消息传来,京城大乱、国家危急。皇太后召集百官商议,确定了英宗弟弟朱祁鈺为监国,然后商议对策。这时竟然有人提出要迁都南京。此提议被兵部尚书于谦严词拒绝。于谦提出拥立朱祁鈺为皇帝,防止也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清算王振余党,统一了明朝内部。然后着手防卫北京,决心在北京城下与也先决战。面对也先大军,于谦身先士卒、亲自督战,并下令将九门全部关闭,规定: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在于谦的带领下,明军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大败也先军队,史称“北京保卫战”。此战中,将军石亨力有大攻被封候。这里面,主张迁都的叫做徐有贞,和将军石亨在后来的夺门之变中都是重要人物。



本来也先手握英宗这张王牌,满心希望在明朝大捞一笔,不仅明朝另立新君,又把自己打得大败,英宗朱祁镇失去了利用价值,反倒成了也先的包袱,于是也先迫不及待把英宗送回了明朝。回到北京后,英宗兄弟二人见面,痛苦一番,两人将帝位互相“谦让”“推脱”一番,最终景泰帝朱祁鈺仍然做皇帝,而已经成为太上皇的英宗朱祁镇被软禁在南宫。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本来之前英宗朱祁镇已经册立自己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后来景泰帝想让自己儿子做太子,于是废了原太子,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但谁知天不遂人愿,这个新太子竟然病死了,太子之位又成了问题。在景泰八年元旦,景泰帝病倒,他又无子可立。于是,武清候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趁机潜入南宫,拥英宗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这就是“夺门之变”。早晨大臣们上朝时,才发现自己要朝拜的人竟然已经换了人,英宗复辟后,景泰第在一个月后就病死了,在夺门之变后,英宗在石亨等人劝说下,以谋反罪名,冤杀了于谦以及大学士王文等人。明英宗复辟后又做了八年的皇帝,在复辟之初,对石亨、徐有贞等人恩宠无比,但随着他们骄纵恣肆、不可一世,最终又被英宗一一收拾。



在这三件事,又可看做一个整体,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是因,夺门之变是果,正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英宗被俘,才会有北京保卫战中景泰帝登基,最后,又有了英宗夺门复辟。


一壶清茗品春秋


历史上的“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有着前后的因果关系,而且对于明朝的历史进程影响十分深远。

“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的主角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建立之初明军的实力还是很强,朱元璋时代多次组织对蒙古人的北伐,而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更是先后六次亲自带兵讨伐蒙古,而后经历了明仁宗、明宣宗,历史来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时代。

此时蒙古草原的政局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初蒙古分为瓦剌和鞑靼两部,鞑靼作为黄金家族的直系,是成吉思汗的嫡亲后代,而瓦剌则是成吉思汗时代征服而称为蒙古人的后来征服的部族,在蒙古帝国时代,瓦剌人并没有表现出不顺从,而随着元顺帝北逃草原,瓦剌与鞑靼人实力此消彼长之下,瓦剌人击败鞑靼人称为草原的主宰。

而明朝一只对于瓦剌和鞑靼实行分而化之的政策,分别进行封王,并通过开市贸易开约束瓦剌和鞑靼的不断侵扰,同时辅之以军事打击,明英宗时期瓦剌人前来朝贡,并带来马匹来与明朝交易,但是瓦剌人也不傻,他们虽然需要明朝的茶叶、食盐和铁器等,但是他们带来的马匹也都是歪瓜裂枣,于是瓦剌与明朝互市贸易出现了问题。继而引发瓦剌与明朝的军事冲突。

此时明英宗意气风发,加上宦官王振的蛊惑就想要像自己的祖爷爷朱棣一样,在草原建功,于是不顾群臣阻挠,亲自率领大军数十万与出关与瓦剌交战,结果明英宗的军事能力欠奉,而且子朱棣以后明军的作战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结果在土木堡附近遭到瓦剌军队包围,继而明军大败,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众多的明军将领死在战场上,明英宗也被俘虏,明军遭遇到了明朝建立以来的空前惨败,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

明军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传到北京,京城大为惊骇,因为土木堡本来在长城以内,距离不远,而当初明英宗出征的时候几乎带有了北京所有的军队,这些军队却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军队没了、皇帝被抓了。京城之内一片恐慌,甚至有人提出要迁都逃走。

此时那位吟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名臣于谦站了出来,他抨击了那些提出了迁都逃跑的大臣徐有贞等人,而后为了降低瓦剌首领也先利用俘虏的明英宗来吉大明军士气的影响,他与太后、大臣们商议,奉明英宗为太上皇,而再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

明英宗朱祁镇

这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起初朱祁镇封弟弟朱祁钰为郕王,明英宗被俘虏后,于谦要辅佐朱祁钰为皇帝,最初朱祁钰坚决不从,因为如果没有如此变故,皇帝宝座压根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在于谦的坚持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而后于谦组织北京军民守城,并发出天下勤王令,而也先本来以为带着皇帝来北京城下喊两嗓子,就会拿下北京,没有想到北京城内又有了新皇帝,而还击败了瓦剌军的围城,而后各路明军相继来援,瓦剌被迫退军。

后来眼见手里的皇帝没有什么用,瓦剌就将明英宗朱祁镇给送回来了。此时如果朱祁钰让贤归还皇帝宝座,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变故了,可是朱祁钰品尝了绝对的权力之后,就不想交权了。不及如此朱祁镇回来之后,朱祁钰以太上皇的名义将他安置的在皇宫之内,却不允许重臣去探望,而且他还进一步将当年朱祁镇的所立的太子朱见深给废掉,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阴差阳错成为皇帝的朱祁钰

可惜朱见济的命太短,不久之后就死去,而后来朱祁钰的也很快身染重疾,此时对于谦和朱祁钰不满的石亨、徐有贞等人趁机护送朱祁镇重新夺取皇位,这就是著名的“夺门之变”。

而当初拥立朱祁钰为皇帝的于谦等人则遭到反攻倒算,被处以死刑。而后朱祁钰也病死,其死后被明英宗恶谥为"戾",称"郕戾王"。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成为明朝唯一一个没有皇陵的皇帝。

不过后来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在位期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

于谦流传千古的《石灰吟》

“土木之变”之变后,明朝皇帝不在轻易出宫,除了后来明英宗的重孙子明武宗朱厚照这个非主流的皇帝之外,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的明朝皇帝终其一生,几乎都生活北京城内,不在轻易到城外去,早已经没有了朱元璋、朱棣时代动辄亲征的情况。


大东北的小豆包


土木堡之变是夺门之变的前因,夺门之变是土木堡之变的后果之一。

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没想因为王振瞎指挥反被围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在大草原上吃了几年的土。他的弟弟朱祁钰继位,也就是明景宗。

后来明英宗被放回,但是景宗怕其夺位把他幽禁在南宫,后来英宗又在一部分人的支持下成功夺权复辟,是为夺门之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