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平常是說蒙古語,還是漢語呢?得知真相的網友:呵呵!

中國歷史上上下下五千年,大多數王朝都是華夏族、漢族佔主要領導的地位。但偶有一兩個王朝,漢族成為輔助地位,就比如元朝、和清朝。

相信對於清朝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清宮劇在熒幕中放了一遍又一遍,相信就算是不太熟悉清朝歷史的朋友現在都有很大的瞭解了。但是元朝的歷史卻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可能也就那位攻打到歐洲的成吉思汗最讓人印象深刻。

元朝皇帝平常是說蒙古語,還是漢語呢?得知真相的網友:呵呵!

除了成吉思汗,大家對元朝也就沒太多的瞭解了。在清朝,那些皇帝都是會漢文、漢語的,平常也都說漢語;但是元朝的皇帝平常是說蒙古語還是說漢語呢?

首先大家應該知曉一點,就是大部分的史書和史料一般都不會指出皇帝在哪一個場景或者哪一個地方說什麼語言。語言的使用,只能從皇帝在字畫上留下的言語或者一些其他的東西來佐證。

我們從《志第十八 禮樂一》裡面,可以得知,“皇帝即位”時在朝堂的儀式,明確說詔書要“侍儀使以詔授左司郎中,郎中跪受,同譯史稍西,升木榻,東向宣讀。通贊贊曰“在位官皆跪”。讀詔,先以國語宣讀,隨以漢語譯之。”

元朝皇帝平常是說蒙古語,還是漢語呢?得知真相的網友:呵呵!

也就是說,在朝堂的儀式上,漢語只是蒙古語的輔助而已。有證據還表明元朝上層的蒙古、回回、畏兀兒等貴族幾乎都不通漢語,偶爾需要使用漢語的時候,只需要帶上翻譯就好了。

除了忽必烈和元順帝,其它元朝皇帝都不會說漢語,不僅如此,就連許多蒙古族官員也不會說漢語。就算是對漢語比較通曉的忽必烈和元順帝,說漢語時也不是純正漢語,而是夾雜著蒙古語的奇怪漢語,也就是說他們說的話就像是方言的樣子。

元朝皇帝平常是說蒙古語,還是漢語呢?得知真相的網友:呵呵!

蒙古人統治中國大半個世紀,因為統治的時間過長,當然會對漢語造成一定的影響,諸如在句尾加“呵”加“則個”這樣的情況,就是漢語受到蒙古語同化的結果。

在得知元朝皇帝竟然需要帶漢語翻譯的事情,很多網友就表示:呵呵!

感謝各位小夥伴的觀看,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分享和點贊、關注有格調的【歷史稽】,讓我們共同領略歷史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