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40岁猝死,只因战场上的一个不良嗜好

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要说最厉害的,非常遇春莫属。常遇春一生经历大小一百余次战斗,未尝败绩,是名符其实的常胜将军,徐达也有所不及。

常遇春素来不读历史与兵书,却天生是块打仗的料。他治军甚严,但善待士卒,因此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40岁猝死,只因战场上的一个不良嗜好

一代战神常遇春有一个让人深恶痛绝的嗜好,那就是"杀降屠城"。每打完一场仗,对待敌军投降的士卒必然全部处死,一个不留。每攻下一座城池,对待城中百姓,总是大肆杀戮,尸横遍野。

在古代战场上,素有"杀降不祥"的说法。就是说,杀害投降者会给自己带来厄运。虽是一种迷信说法,却成了将帅们的战场道德准则。

《明史·徐达传》中记载,徐达和常遇春在池州埋伏,于九华山下击败陈友谅,杀敌一万余人,敌方三千余人投降。在如何处置这三千降将的问题上,徐达和常遇春争得不可开交。

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40岁猝死,只因战场上的一个不良嗜好

常遇春主张将其全部杀掉,徐达则希望请示朱元璋再做定夺。结果就在徐达前往朱元璋的途中,这三千降将被常遇春杀掉了一半。

常遇春不仅喜欢"杀降","屠城"也是他特有的毛病。《明史·常遇春传》中记载,朱元璋派常遇春围攻赣州,但是担心他攻下赣州后大肆屠城,所以在常遇春出发前就交代他不可屠城,否则得到一座空城,也没有什么用。

有了朱元璋的命令在先,常遇春当然不敢造次。攻下赣州城后,常遇春不仅没有杀害赣州城守将熊天瑞,也没有伤害老百姓。朱元璋为此特别写信嘉奖了常遇春。从侧面可以看出,要是没有朱元璋的命令,常遇春必然在赣州城大开杀戒。

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40岁猝死,只因战场上的一个不良嗜好

常遇春屠城的嗜好同样被他的部下发扬光大。洪武二年,常遇春的部下严广被派往湘潭平叛,对手是陈友谅以前的部下饶鼎臣。这场战斗打得十分艰苦,最后好不容易才取得了胜利。

刚刚经历苦战的严广窝了一肚子的火,一怒之下,竟然下令大肆屠杀湘潭百姓,数万户百姓最后仅剩七户。如此暴戾之气,让人毛骨悚然。严广屠城后不久,常遇春北伐凯旋而归,在回朝途中暴毙,年仅40岁。

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40岁猝死,只因战场上的一个不良嗜好

虽然常遇春常年征战,也落下了一身的伤病,但当时的人们认为,常遇春之死是因为他"杀降屠城"损了阴德,阎王爷看不过眼才把他带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