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里的「大哥」!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楊雅淇

◎2018年高考文科總分659分

◎2018年北大“博雅計劃”優秀學生加50分

◎2017全國創新作文大賽冠軍

◎2015年長春市中考狀元

一個個如此耀眼的光環,都環繞在一個弱小的女孩身上,看不到她臉上的驕傲與浮躁,只看到了她舉重若輕的淡定與從容。從東北師大附中初中到東北師大附中高中,六年的成長經歷,深深地烙上了東師附中初高中人才銜接培養的印記。

全面發展,陽光樂觀,底蘊深厚,這是初中班主任遲立祥老師對楊雅淇的高度評價。大型活動中彈的一手好吉他,技驚四座;博覽群書興酣落筆文采斐然;學習上百折不撓持之以恆;懂得感恩,珍視老師的教誨和鼓勵.....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中考狀元

性格豪爽被冠以“大哥”的名號,團支部書記工作有條不紊,鋼琴、閱讀、演講樣樣喜愛,精力充沛總不知疲倦……高中班主任王玉傑老師對楊雅淇讚譽有加。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和班主任在一起

這樣一個優秀的學子,她對母校有太多想說的話……

第一次踏進附中的校門是六年前的那個遙遠的秋天,那一天在不經意間成為了一切奇妙旅程的首日封。而如今六年學習生活已然落幕,能讓我時時留戀的,是附中一以貫之的包容和自由,能讓我時時銘記的,是充盈於每個附中人內心的附中情懷。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穿上迷彩的女漢子

初一的附中呵護著我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稚氣,初二的附中見證著我黃沙百戰穿金甲的勇氣,初三的附中激勵著我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氣。上海東方綠洲留下我們團隊協作的歡聲笑語,成為附中傳統的“愛心志願者”活動鍛鍊著我的組織能力。合唱比賽的歌聲,每一次開學典禮的一幀幀幻燈片,都見證著從孩童到少年的蛻變。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江南水鄉與溫婉的北方女孩

迷茫彷徨的時刻,有甘願犧牲午休時間的老師們答疑解惑,有並肩作戰的同學們相互鼓勵。當三年的時光呼嘯而過,鮮活在記憶裡的卻並非古詩文言、動點函數,而是晚課前與同桌在跑道上減壓的日子,是酷暑里老師請客吃雪糕的樣子,是明珠路旁的桃花熱鬧的開過一場,是離校那天大門兩旁的隊伍和紅了眼眶的人們,是最後看一眼附中,卻試圖用這一秒把每一個角落都刻印在腦海裡的時候。

這個附中,是我們的故鄉。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夢裡的水鄉

穿上紫色的“戰袍”來到高中,才發覺附中的神聖外表下有一顆和藹可親的心。我喜歡午休時分敞開的校門,把自由交還的同時也時時提點著自律。我喜歡安靜古樸的圖書館,借書或是自習,讓每一天感到充實。我喜歡青華校區的天井,和“雙十一”赫赫有名的嘹亮的單身情歌。我喜歡風格各異、精心佈置的答疑室,以及答疑室裡兢兢業業的老師們,見到了便覺得安心。我喜歡下了課便衝到講臺前用問題攔住老師的去路,也喜歡一筆一劃在活頁紙上謄寫筆記時候滿足的感覺。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附中的社團都是百家爭鳴。我有幸參加VC志願者社團,參與關愛自閉症兒童、高考送水活動。一二·九大合唱轟轟烈烈,學農實踐在校園種菜亦樂在其中。選修課和大學先修課讓我收穫頗豐,充當班刊售賣的微信公眾號小編也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三年的每一天都如此精彩和不同,就算挫折坎坷也一併嘗過,最終都稱得上是收穫。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學霸筆記

六年的附中學習生活帶給我的是面對世界的溫情與敬意,是更加理性成熟的思考方式,是更加縝密的邏輯,是文理並蓄的理念,是全新的視野和更高的追求。這個六年將我的一切打上“志存高遠,學求博深”的附中人的烙印,成為我擁抱世界的起點。

從長春中考狀元到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女生竟是學校裡的“大哥”!

可愛的乖乖女

於此,我要懷念,懷念日子裡的精彩也懷念精彩的日子裡無盡的可能;我要祝願,祝願附中也祝願每一個附中人的明天。

這個附中,是夢開始的地方。

楊雅淇獲獎作品

情之所終,正在我輩

學校: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沉默是一口井,裡面可能藏滿了珠寶,也可能什麼都沒有。不,還是有的,有滿滿的一汪感情,茭荷映水似的皎潔斑駁,隨著心跳,永生永世。

一切感情都拙於言辭。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終,正在我輩。

(一)

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

雨下得綿長又津道,天彷彿蛋清一般清透。她盤腿坐在蒲團上,發冷似地縮著。

“刷”,師傅一剪子下去,她心裡猛地抽動了一下,繼而雨一樣透明的淚水奪眶而出,又冷又鹹,生生灌進她嘴裡。開始是啜泣,而後流成了電閃雷鳴的一場瓢潑。師傅把滿地青絲像落葉一般掃攏,拍著她抖動的肩。

“忘情則不泣,不忘情則泣。”她分明聽見一聲嘆息,師傅的話,總是堅定而不決絕。

她是個棄嬰,是師父下山挑水時候撿來的。師傅打開襁褓左看右看,也找不出這孩子有什麼毛病。寺裡窮得緊,村下建了大廟,大廟裡供得香都溢出來,流消到山頂上,像是對那座小破廟的炫耀。留下她,便是自己縮食節衣,作個伴也是好的。她就這樣被師傅挑上了山。

那是個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四月,師傅給她取名“嫩生”。

她不停地生長著,粗布衫改了又小,小了又改,縫洗縫補都是師傅一人做。師傅要她下山到村裡買件像樣的袍子,她不肯,她怕,怕走出寺門,怕離開師傅一步。她對青燈古佛的愛,對師傅的愛已成了習慣,鬆開手便怕,怕過鬆間閃電。師傅酌了兩蠱酒,醉醺醺地望著寺門說:“這有什麼怕的?世間啊,唯“情”一字值得你一怕!”

師傅頹然臥著。那是她第一次聽到這個字。第二次,便是在削髮的時候。一種奇妙的恐懼奔湧上來。怕什麼呢?怕長大,怕離傷,怕孤獨。怕情。她想著。

(二)

二打豆蔻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

淫雨流成了暴潮,河水翻湧著上漲,渡船被打成一根漂泊的野草。他來了,溼淋淋的,像帶著霧氣。

他是一隻貓,通體黑亮黑亮的,卻骨瘦如柴,皮死死貼在骨架上,眼睛顯得越發大,骨碌碌轉著,向外凸起。不是野貓,也不是家貓,她想著。她向來對外物有種不可名狀的牴觸,對他不一樣,好像一見就被吸引進去。她衝出去抱起他,哀著師傅留他下來。師傅眉頭一鎖,沒言語,又閉上眼睛念起佛經。嫩生知道,他這是同意了。

她整天和他牽扯在一塊。她打柴,他就在一旁守著,或是撲通一聲跳入河裡撈幾尾魚上來。他極通靈性,旁人的話都聽得懂,又好像能猜人心思,能看透功德箱裡少得可憐的幣子也是一種不虔的貪慾,他像個男孩,她想,她極愛他,又好像同愛師傅,愛古寺不同。這是一種極沉默又極隱密的愛,不可遏止,無法沖淡。

她在寺裡更衣,他跑進來,又轉頭躲過去,她終日蒼白的頰忽然紅起來,灼燒得心臟也熱得跳腳。

恐懼好像被年歲稀釋,心裡升起一輪不可名狀的火。她日夜同貓講話,孤獨得瘋瘋癲癲。“我常常在想外面的樣子:有桃村,一定是一片一片地開花。有孩子們嘻鬧摘果,有吆喝著買賣的商人,有忙忙碌碌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每一個人的樣子都如此不同,每一天的日子也如此不同。笑著,也哭泣。哭過了就和世界重歸於好。”

“而你,你是從那裡抽身的,我卻永不曾離開古剎。我要打開寺門,要天空和光亮。那麼一個人可以愛著過去。又愛遠方嗎?”

遠方是一種誘惑,不是誘惑於美麗,而是誘惑於傳說。

他跑了。悄無聲息,又一觸即痛。

(三)

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

師傅走了。他沒有別的要交代,只是牽連出一個人的名字,又牽出一串故事來。師傅愛過一個姑娘。只一個,唯一一個,名叫嫩生。他從未對嫩生剖白自己盈滿了愛的心,因為慬而不言。嫩生嫁了,嫁給村裡富得流油的胡家。成親前那夜,師傅分明看見她路過窗前。他奔出去,只拾到一副素淨繡花的白手帕。

後來師傅上了山,後來就沒有了後來。那是她第三次聽到這個名字,她不知道師父是在勸她受戒還是勇於情愫。

四月是最殘忍的季節。荒野上開著丁香,把回憶與慾望摻雜在一起,又讓春雨催促著它們的根芽。

他回來了。溼淋淋的,像帶著霧氣。不是貓,是個稜角分明的黝黑的少年。他在大殿前停下,把筆直的目光射向她的眼眸中,輕吟道:“與君初相見,猶似故人歸,”

(尾聲)

她怔住了。所有的怕,對情的怕,所有的愛,對情的愛,一齊任由著湧上來。

遠方的傳說的誘惑還在,她已不怕那站不穩的自由和愛了。她明白師父的心訣。

“不要等,不要在以後講這個故事。”

聖人忘情,人非聖人。情終即成錯過。

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