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的臨終遺書:和世界第四大湖說再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人類無節制的開發和抽水灌溉,鹹海的水量已經減少了85%,而今,人類不得不為它的“死亡”買單——鹹海的消失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缺水、疾病乃至死亡,肆起的沙塵暴,會將帶著鹽的沙塵散佈到整個中亞地區,讓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折磨著生活在那裡的6000萬人類,它還會將鹽塵吹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及整個東亞,破壞整個亞洲乃至歐洲的生態……

鹹海的臨終遺書:和世界第四大湖說再見

鹹海位於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面積曾有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它的英文名字叫“Aral Sea”,可以翻譯成“島之海”,因為在它水域面積最廣的時候,1公頃的水域範圍內,就有多個小島。

當亞歷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的騎兵征服這裡的時候,發現鹹海岸邊遍佈果園和葡萄園,他們連聲驚呼這裡是乾旱大漠中的天堂;後來,隨著撒馬爾罕和布哈拉兩座大城在岸邊崛起,鹹海之濱成為了絲綢之路上商旅們最嚮往的驛站;即使到了20世紀中期,鹹海的水體面積還有比利時和荷蘭的領土總和那麼大,最深處達68米,海水湛藍,魚類豐富,堪稱中亞地區最美麗富饒的大湖。

令人想不到的是,短短的幾十年內,鹹海的湖面就急劇萎縮,從1960年到2014年,鹹海面積竟然萎縮了74%,水量減少近85%,曾經的“島之海”消失了,原來的水面與溼地,只剩一片荒漠,各種外形奇怪的草木在上面野蠻生長。

乾涸的鹹海,變成了一片貧瘠的鹽鹼地。以前海中盛產鯉魚、鹹海鯛、暗斑梭鱸、赤梢魚等魚類,是中亞地區重要的魚類出產地,但現在連魚骨頭都找不到一根了——早在1982年,鹹海的捕撈就已經被迫停止。烏茲別克斯坦的漁港木伊那克,曾是鹹海邊上的漁業重鎮,有著十數萬人口,如今只剩下了2000人,工廠、超市、電影院、居民樓、機場都已廢棄,幾乎變成一座“鬼城”,被眾多媒體調侃為“全球物業費最便宜的城市”。

更可怕的是,乾涸後的鹹海積存下大量鹽塵,這些鹽塵被帕米爾高原的大風帶到周邊地區,嚴重破壞著生態環境。鹽塵讓土壤鹽鹼化嚴重,無法耕種,空氣中遍佈鹽塵,被人體毫無防備地吸入後,各種疾病將隨之而來——在鹹海邊的卡拉克爾帕克斯坦,由於飲水含鹽和空氣汙染嚴重,人們的慢性氣管炎、腎病和肝病多發,特別是癌症發生率增加了30倍,關節炎增加了60倍,嬰兒死亡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之一。

今年75歲的薩爾扎諾夫,是鹹海乾涸歷史的見證人。薩爾扎諾夫出生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爾斯克,從小就看著父親在鹹海中打漁,長大後先後當過船員和漁業公司的經理,後來又當上了哈薩克斯坦的漁業部長,一生都在跟鹹海打交道。他說,看著鹹海一天天走向死亡,內心非常悲痛,漁民們不能捕魚,就連年輕人的身體也在喪失活力。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鹹海的乾涸使得阿拉爾斯克的男人出生數比女人要少30%,當地的年輕人當兵參加體檢時,很多身體都不合格。

根據鹹海基金會官網的數據顯示,鹹海這片荒漠每年都會產生近5000噸鹽塵,專家預測,到了2020年,鹹海將徹底從地球上消失,整個地球都將被它的鹽塵汙染。

鹹海的臨終遺書:和世界第四大湖說再見

那麼,鹹海是如何幹涸的呢?

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有地理學家發現,由於氣候逐漸變暖,鹹海附近山頂的雪線逐漸上移,每年的融水變少,使得鹹海的河水注入量逐年降低,水面不斷下降。

不過,隨後的調查證明,氣候變化只是小原因,對鹹海產生根本性破壞的原因,應該是人類活動。

前蘇聯政府為了發展農業,制定了“棉花計劃”。他們在鹹海周圍大量種植棉花,希望棉花能成為蘇聯的重要出口產品,為了灌溉,他們將流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分流至附近的沙漠地區,使得鹹海的河水注入量大幅減少。後來,隨著種植範圍的擴大,需要的灌溉用水越來越多,蘇聯開始在兩條河流上興建大規模的水渠,不過當時的工程簡陋,有很多水在水渠中被白白蒸發掉,而且漏水嚴重,比如鹹海地區最大的水渠——誇拉昆水渠中的水,有30%~75%都被浪費掉了。

這種過度取水和浪費水源的情況,在中亞乾旱大陸性氣候下,很容易令河流湖泊乾涸,但蘇聯專家認為,鹹海的水放在陽光下也是蒸發,與其放在那裡等水被蒸發掉,還不如利用這些水來發展生產。在這種思想理念的驅使下,蘇聯進一步開墾了巨大的棉花種植園,引取大量的鹹海水進行灌溉。

從1960年開始,鹹海周圍的農田從450萬公頃擴大到了近700萬公頃,每年都會有平均60多立方千米的水被引到陸地,這導致鹹海的海平面以平均每年20釐米的速度下降,從1970年至1980年,下降的速度激增至每年50~60釐米,1980年,水位的下降速度暴增至每年80~90釐米。

破壞鹹海環境的不僅僅是蘇聯政府的官方行為。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鹹海地區的人口迅速增加,從上世紀60年代的1400萬到如今的6000多萬,人口數量增加了4倍多,取水總量翻番,大規模地開發自然資源,開墾土地,開闢牧場,發展灌溉農業,都加速了鹹海的乾涸。

針對鹹海的狀況,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曾給蘇聯政府提交過一份報告,報告指出,隨著鹹海的逐漸萎縮,整個鹹海地區的生態環境也會改變,夏季將會更短、更炎熱、無雨,冬季更長、更寒冷、無雪,每年沙塵暴持續時間將達到90天以上,整個鹹海地區的生態環境將被摧毀。

最終,看到鹹海乾涸的危害後,蘇聯政府才幡然醒悟,想用“拆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來拯救鹹海——他們開始修建巨大的引水渠把西伯利亞河的水引到鹹海裡,結果因為工程量太大,難度太高,這個計劃最終不了了之。蘇聯解體後,鹹海被分割成大小兩部分,分屬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兩國,這更使得鹹海治理失去統一部署,難度進一步加大,鹹海因此一步步走向“死亡”。

鹹海的臨終遺書:和世界第四大湖說再見

鹹海問題曾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各國專家也出臺了不少治理方案,其中呼聲最高的是“引裡海海水入鹹海”、“引西伯利亞地區的河水入阿姆河與錫爾河的下游”、“引印度河水入阿姆河”三個方案。

不過,這三種方案即使計劃得再好,都未能突破一個瓶頸:修建跨國運河必須事先取得相關國家的一致同意,如伊朗、阿塞拜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斯坦、印度等國,但目前這些國家仍沒有達成一致意見,而且開鑿運河的花費巨大,這些國家由於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根本承擔不起這筆錢,離鹹海較遠的國家又根本不願意掏這筆錢。

所以,這些方案討論了30年,還未討論出結果,堪稱世界上效率最低的談判。

談判進行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在世界銀行、聯合國計劃發展署和環境規劃署的倡議下,中亞五國在巴黎召開了鹹海問題國際會議,美國、荷蘭、瑞士、英國、土耳其、法國、德國、日本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上,倒是眾多西方國家看不下去了,他們一致認為鹹海的生態危機已經開始威脅整個人類社會。

最終,在世界銀行的協助下,西方國家同意提供2.2億美元援助資金,用於拯救鹹海的科研活動。不過,這點錢對於拯救鹹海來說似乎是杯水車薪,種種拯救鹹海的方案依舊停留在紙面上,拯救工作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依舊困難重重。

目前,鹹海的乾涸已經導致當地的飲用水源匱乏,這激起了當地民眾的強烈不滿,並有爆發衝突的可能,而那些鹽塵,已經被風吹到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甚至漂洋過海到了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