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學習指南(連載):學書的步驟和方法——有關的工具、材料

有關的工具、材料

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法的工具是什麼呢?就是筆、墨、紙、硯,稱為 “文房四寶”。現在,人們練書法時往往採用墨汁來代替磨墨了,為的是節省時間,用起來比較方 便。學習書法,對工具和材料的性能不可不知道,掌握它們的性能,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即 所謂“先利其器”。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學書的步驟和方法——有關的工具、材料

1.筆

毛筆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6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陶器的紋樣上,我們的祖先已用原 始的毛筆在陶器上畫紋樣了。在3000年前殷商時代的獸骨上,已有朱書、墨書的文字。從中可以 看出,那時的毛筆已具備圓健整齊的性能,筆畫已有彈性,筆畫起止較尖,中間偏前部分略粗,表 現出毛筆書寫出來的特有效果。甲骨文把筆叫做“聿”。戰國墓中曾出土有戰國時的毛筆,是把兔 毛圍在筆桿一端,用細絲線緊緊纏住,外表塗上漆而成。傳說秦國大將蒙恬發明毛筆。其實毛筆 已早有,大概蒙恬只是將過去的毛筆加以改進後精製而成。秦國時代的毛筆已有發現。1975年12 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始皇三十年時的秦墓中曾出土了3支毛筆,筆桿是竹製成的,上尖下粗, 鏤空成腔,長18.2釐米,筆毫長2.5釐米。秦漢竹簡和帛書中所寫墨書,說明當時毛筆已大量使 用,並已相當的完善了。所以傳說蒙恬發明毛筆,看來並非一種虛傳,是有一定根據的。當時江 蘇省的宣州溧水縣中山和現在的安徽省宣城一帶,從晉唐以來一直是出產名筆的地方。魏晉時代 的書法家常用鼠須做毛筆稱鼠須筆。唐代《書法要錄》記載說,王右軍寫《蘭亭序》就是用鼠須 筆寫成的。傳說漢魏的張芝、鍾繇也常用這種鼠須筆。鼠須筆毫硬,彈性強,寫出來的字勁挺而 秀麗,這對晉代書法風格以一定影響。羊毫筆比較柔軟,到宋代以後才用這種筆,明清以後更為 盛行。這種筆寫出來的筆畫比較圓潤多變。據梁同書《筆史》記載,歷史上用來做筆毫的材料有 31種之多,包括各種兔毫、羊毛、麝毛、狸毛、鼠須、虎毛、狐毛、狼毛、貂毛、獺毛、鵝毛、鴨毛、雞毛、豬毛等等。因各種毛的性質不一樣,製成的毛筆性能也各異,有硬、中、軟毫的區 別,它們寫出來的字效果也不同。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學書的步驟和方法——有關的工具、材料

(1)硬毫筆。一般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做原料製成的,故稱“狼毫”或“紫毫”。也可用山 兔毛、鼠須、鹿毛、豬鬃、豹毛等硬質毛作材料。不過現在有些硬質毛很貴重,已經不用了,即 使狼毫也已不易得到。硬毫筆的性能是剛健,彈性較強,筆健鋒銳,適合寫行草書,寫起來乾淨 利落,不拖泥帶水。字體較小、結體嚴謹、方筆勁挺的字體,都宜用狼毫筆。但對初學者來說,為 了鍛鍊筆力,似不宜用硬毫筆。

(2)軟毫筆。性柔軟,彈性不如硬毫筆。主要用山羊毛作材料製成,故稱“羊毫”。也有用黃 羊毛、青羊毛等作材料的。用雞毛做的雞毛筆,性更柔軟,若能揮毫自如,可收到特殊效果,但 不易掌握,初學者不宜使用。羊毫筆容易濡墨,寫出來的字圓潤豐滿,適宜初學者鍛鍊功力。

(3)兼毫筆。是用兩種畜獸毛製成,其剛柔與彈性介乎硬毫和軟毫之間,是一種性屬中間的 筆。書寫時能剛柔相濟,不過軟過硬。最常見的兼毫筆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製成的紫羊毫筆。根 據兩種材料比例多少不同,分為“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九紫一羊”、“三紫七羊”等等。其 它還有“大白雲”、“小白雲”等,也是用黃鼠狼毛為筆心,外層裹以山羊毛的兼毫筆。紫羊毫比 紫狼毫筆,一般含羊毛比例大,筆就更柔軟。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學書的步驟和方法——有關的工具、材料

毛筆品種約有300餘種,根據用料的質地優劣和加工的精粗程度不同,有各種等級的毛筆。過 去都在筆桿上註明“極品”、“精製”、“加料”來標明等級質量。用“淨”、“純”、“宿”等說明加 工程度。現在有些筆除在筆桿上註明大小、長短的幾號筆以外,也有註明“加健”等說明軟硬程 度的。

毛筆也有各種類型。按鋒穎的長短,可分“長鋒”、“中鋒”、“短鋒”。短鋒筆,鋒穎短,儲墨 少,適合寫小楷;長鋒筆,鋒穎長,腹柔軟,儲墨多,適合寫較大的行草書;中鋒介於兩者之間。 傳柳公權《筆帖》曾說:“出鋒太短,傷於勁硬。所需優柔出鋒須長,擇毫須細。管不在大,副切 需齊;副齊則波制有憑,管小則運動省力;毛細則點畫無失,鋒長則烘潤自由。”從此可以看出, 什麼樣的筆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怎樣選擇毛筆?毛筆質量很重要,不僅關係到書寫效果,而且關係到能否經久耐用。一支質量 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個條件,稱為筆之“四德”。所謂尖,是指筆鋒尖銳,不禿; 所謂齊,是指用手指捏扁筆尖,頂端的毛散開後要整齊劃一,不會產生長短不齊的現象;所謂圓, 是指筆頭周圍飽滿呈圓錐狀,不扁不瘦,恰到好處;所謂健,是指彈性好,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 撳彎後容易恢復直。此外,要注意筆毛勻細,鋒穎不老、不嫩,老則色澤發黃,嫩則色澤發青。筆 頭要正,筆桿圓直。這些都是挑選毛筆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字體的大小和各種書體要求,毛筆有各種型號,有小楷筆、中

楷筆和大楷筆。寫屏條的 有屏筆,寫對聯的有聯筆,還有大號的提筆、楂筆。楂筆最大,圭筆最小。

有了一支好毛筆,還要善於使用和保管,才能保持使用時得心應手,延長毛筆的壽命。剛買 來的新筆,使用前先要開筆,將筆頭浸在溫水或冷水中脫去膠質,使筆頭自然全部發開。未開筆 前即蘸墨使用,會使筆受損害。筆發開後再擠去清水蘸墨使用,使含墨量多,寫起來流暢圓潤。一 般講,寫多大的字就用多大的筆,筆的大小要和字體大小相適應。如用小筆寫大字,不利筆墨的 發揮和變化;如用大筆寫小字,則難於控制筆畫的粗細。每次用完,把筆洗乾淨,把遺墨全部洗 淨。洗筆時要輕輕地擠水,不可猛抓筆毛,也切不可用鹼性的肥皂洗,更不可浸到開水中,這都 會損害毛筆質地。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學書的步驟和方法——有關的工具、材料

2.墨

墨對學書法藝術是非常重要的,有“墨分五彩”之說,它是寫好字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在創 作階段,它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墨的歷史很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在一些器物 圖形中,已用礦物質作顏料。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和玉片上就有墨書,在殷商遺物中已發現用研細 木炭作墨用。西周時墨已正式出現,秦漢以後制墨技術有很大的進步,已廣泛使用墨,用墨來寫 竹簡、帛書,經過數千年還保持著墨色。唐宋以來,制墨技法和裝飾已十分講究,製作出各種用 途的墨。據《漫談墨品·墨論》一書說:“有臨帖之墨,有畫墨,有楷書墨,有寫經墨”等。可見 古人用墨之考究。墨也成為文人的收藏品。

墨分松煙墨、油煙墨和選煙墨三種。松煙墨過去講究採黃山松樹燒成菸灰,配以皮膠、藥材、 香料製成,缺點是膠輕質松,入水易化,缺少光澤。油煙墨是採用桐油、菜油、豬油等油料燒成 菸灰,配以麝香、冰片、香料製成,是一種普通用墨。近代多用墨汁寫字,這種墨汁可以省去磨 墨時間,攜帶方便,簡易實用。但它膠性較大,使用時可放入一些清水,使之濃淡適當。現在商 店出售的“中華墨汁”、“書畫墨汁”、“一得閣墨汁”,均可用來書寫。

磨墨要用清水,手指力量要均勻,徐緩平磨,不能用力過猛過快。用墨過去講究不用宿墨,一 次用多少即磨多少,用完要洗淨硯臺,墨用廢紙擦乾後即包好保存。使用墨汁也最好使用多少倒 多少,因為不好的墨汁加上清水以後,長時間不用即失去防腐性而長蟲發臭。

墨色有濃淡乾溼之分,書法家各有愛好。對墨色的愛好稱“墨趣”。古代書法家都喜愛用濃墨, 宋代蘇東坡就是其中之一。用濃墨寫出的字,顯得有精神,容易造成渾厚溫潤的藝術效果。用焦 墨枯筆則造成蒼勁古樸的墨趣。也有人喜歡用淡墨,如宋代的米芾和明代的董其昌,淡墨寫字顯 得清逸淡泊,有其獨特墨趣;近代日本有許多書法家也常用淡墨,專門製造出一種淡墨汁,是學 習我國古代書法家用墨而來。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作各種試驗,不必強調一致,特別是在創作階 段,各種墨色都有其藝術效果。但作為練習基本功階段,墨色濃淡要相宜,以便看出臨帖的效果。 墨色過濃,容易裹筆,運筆不流暢;太淡又不顯精神。一般講,用硬毫筆,墨可濃一些;用軟毫 筆,墨可淡一些。寫楷書用墨應稍濃一些;寫行草書墨色淡一些也無妨。寫大字,墨色可濃一些; 寫小楷,墨色可淡一些。如發現水化得太快時,用乾淨廢紙迅速壓上面,免得筆畫模糊。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學書的步驟和方法——有關的工具、材料

3.紙

紙是寫字的主要材料。古代無紙,只好將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後來則寫在竹木簡牘上,或 寫在縑帛上,這當然都十分不方便。竹木簡牘製作不容易,書寫也困難,侷限性很大。縑帛價格 昂貴。傳說秦始皇日讀五車書,即指的五車竹木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到了 西漢時發明了紙。漢武帝遷都洛陽,載素、簡、紙書共2000車,說明已用紙寫書。最初,紙是用 棉花作材料。到了漢和帝時,蔡倫造紙,才改用樹皮、破布作材料。這些材料來源廣,價格便宜, 紙才得到廣泛使用。到了三國魏時,左伯造紙,精細而有光澤,說明造紙術已發展了。到了南北 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梁武帝曾寫過一首《詠紙詩》,形容紙“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可 見紙的質量已純白方正。河北、膠東一帶盛產五色花箋,浙江一帶盛產藤紙、麻紙,給書法藝術 用紙帶來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據記載,王羲之一次送謝安麻紙9萬張,可見數量之大。有了紙才 能大量書寫,所以東晉時期出現了王羲之父子這樣一些大書法家。隋唐時代,紙的品種大量增加, 不同用途出現不同質量的紙。公元8世紀,我國造紙術開始傳往西方。明代宣德年間,開始專門 製造用於書畫的宣紙。到了清代,紙的品種就更多了,生產不同種類和性能的紙。紙是用植物纖 維作原料製成的,根據材料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類方法很多,有的分為軟性紙和硬性紙兩大類。

所謂軟性紙,主要指宣紙、皮紙、毛邊紙、元書紙等。因它的吸水性能強,故適用於書寫、作 畫。

宣紙。中國書畫的傳統用紙,產於安徽宣城一帶。宣紙的主要原料是檀樹皮。由於纖維長,拉 力強,故加工後質地綿韌,潔白細密,著墨程度強,墨韻分明,能保持墨色光澤。好的宣紙,墨 幹以後浸在水裡保持墨跡不化,保存時間長,經久不發脆,不易斷裂,被稱為“紙中之王”,有 “瑩潤如玉,冰翼如霜”的稱譽。它能充分表達書畫的筆墨趣味。宣紙因吸水、化水程度不同而分 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三種。生宣質地柔軟,吸水、化水性能強,如平宣、淨皮宣、夾宣等。 熟宣是在生宣基礎上,塗上明礬、骨膠或臘質而成的,吸水性能差,不化水,一般適於畫工筆畫 時用,有的還塗上色,撒上散金和雲母片,稱雲母箋、憚衣箋、金箋、冷金箋等。半生半熟宣介 於生宣和熟宣之間,吸水、化水程度較熟宣強而比生宣差,如二層玉版、三層玉版宣等就屬此類 紙。這種紙適合半工帶寫的畫法,也可用於書法。此外,如書畫紙、高麗紙也屬這類紙。

皮紙。也是書畫家愛用的紙,主要原料是麻,具有和宣紙一樣的性能,但比宣紙韌性強,色 澤卻不如宣紙,質地也比較粗松,墨韻不如宣紙。

毛邊紙、毛太紙。適合作平時練習用紙,原料主要是嫩竹,價格較便宜。毛邊紙色澤呈黃色, 毛太紙呈灰黃色,質地雖緊密,但韌性差,不能長期保存。

練習用紙宜選價格便宜又能吸水的毛邊紙、元書紙,或四川、河北較便宜的宣紙。宣紙可用 淨皮宣、夾宣、玉版宣等。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學書的步驟和方法——有關的工具、材料

4.硯

現在用墨汁,硯的使用率不高。不過精心創作,也有人要磨墨,但很少這樣做了。 用硯歷史很久,殷商時即用陶器之類作硯,到漢代才正式產生陶硯。唐代已發現肇慶的端硯 最好,李賀有“端州石工巧為神,踏天磨刀割紫雲”的《硯歌》,可見端硯在唐代已很出名。此外, 安徽歙縣產的硯也很有名。全國各地還有不少地方生產各種硯,這裡就不作詳細介紹了。

5.其它工具

除筆墨紙硯外,其它工具有印章、印泥、筆洗、水盂、水杓等。印章是在創作時才用,刻制 印章的石料有青田石(出自浙江青田)、壽山石(出自福建),還有用貴重的雞血石、田黃石作印 章的。印泥要用書畫用的印泥,是由硃砂、蓖麻子油搗煉而成。蓋印章時下面要加硬紙板或橡膠 片,用力要平穩,蓋好後要晾乾再收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