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心中的帝位继承最佳人选,却在死后被康熙降爵夺谥

1661年正月初七,24岁的顺治帝染上天花,驾崩于养心殿。初九日,8岁的三皇子玄烨登上皇帝宝座,尔后布告天下,以次年为康熙元年。

玄烨继承皇位,应该是个意外。如此说,是因为他并不皇位继承人,起码他不是最初的人选。顺治皇帝从正月初四被宣布染病,到初七日弥留之际,唯一在做的一件事,就是选择接班人。

顺治心中的帝位继承最佳人选,却在死后被康熙降爵夺谥

那么,当时顺治帝心目中的帝位第一人选会是谁呢?

《汤若望传》中提到,顺治去世前考虑皇位继承人选时,“想到了一位从兄弟”。换句话说,他想继续曾经的八旗君主民主合议制度。以当时的情况看,顺治帝的想法合情合理。

首先,满洲皇室政权还没有遵照汉制传位嫡长子的先例。虽然顺治已汉化得很厉害,叫守旧派们咬牙切齿,但骨子里顺治还是习惯于满族传统。

顺治心中的帝位继承最佳人选,却在死后被康熙降爵夺谥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一点,亲政才三年的顺治,急着想去盛京谒陵,却因大臣劝阻未能成行;次年,再欲前往,又遭郑亲王济尔哈朗劝阻,最后顺治帝急了,就赌气说;我此去,如果真的有不测,你称帝自立就是了。虽是气话,可见在顺治帝的头脑中,入关前的满洲政治制度残余还存在着。

顺治帝心中的另一个打算是:国赖长君,古有明训。满族入关后初得天下,四海未平,正需要一个精力与经验都合适的人来继承皇位。几个皇子都还幼小,怎能担此重任。

顺治甚至会想到如果小皇子继位,难免又会出现摄政王们擅政的局面,他当年就吃尽了苦头,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任继续自己的苦难。

顺治心中的帝位继承最佳人选,却在死后被康熙降爵夺谥

尽管后世官方史书上闪烁其词,有意地回避这一事件,但很显然,病榻前的顺治帝曾在一个很小的圈子中公开了这一动议,并有过秘密讨论。

《王文靖公自撰年谱》曾记录了这一秘密讨论:初三日,召入养心殿,上坐御榻,命至榻前讲论移时。是日,奉天语面谕者关系重大,并前此屡有面奏,及奉谕询问密折,俱不敢载。惟自念身系汉官,一价庸愚,荷蒙高厚,任以腹心,虽举家生生世世,竭尽犬马,何以仰答万一?岂敢顾惜身家,不力持正论,以抒诚悃也。

顺治心中的帝位继承最佳人选,却在死后被康熙降爵夺谥

王文靖是当时的礼部侍郎兼治翰林院掌院学士。顺治帝的遗诏,就出自他的手笔。上文中提到的“关系重大”“终身不以语人”等句,显然是暗指他曾经参与了皇位继承问题的讨论。

王文靖自谓“岂敢顾惜身家,不力持正论”,应当是指他曾旗帜鲜明地反对将皇位传与从兄弟。他将终身保密,将这一机密带到棺材而不泄于世,也是明哲保身不得已而为之。

而这位“从兄弟”的真实身份,目前仍然是个谜团。但一般说来,安亲王岳乐的可能性最大。

顺治心中的帝位继承最佳人选,却在死后被康熙降爵夺谥

岳乐,时年37岁,既有征战军功,又有政治资历,且正值担当之年,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岳乐属于顺治开明派,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会遭到保守派孝庄、索尼等人极力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顺治帝已将他们折腾得不轻,他们当然不允许再出现第二个顺治。所以,康熙虽然不是顺治心中帝位继承的第一人选,但却是当时各派势力斗争的最终结果。

没有获得帝位继承资格的安亲王在康熙朝一直就不顺,而且康熙似乎很不喜欢他这位堂伯,相比而言更喜欢他一力提拔起来的康亲王杰书。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已去世的安亲王岳乐被降爵夺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