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去银行办理定期存款,单子打出来竟是保险单,你怎么看?

用户72861918314


银行前些年出现过一些误导客户买保险的案例,近几年为了杜绝银行变向推销保险,监管部门已经对银行的保险代理业务严格监管,实行“双录音”政策,还要在客户自愿购买、知晓保险业务的前提下达成一致。



对于这个市民存款变保险的问题,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客户和银行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沟通。既然客户是来存定期存款的,一般都有大堂经理负责指导填写单据,再去柜台办理。客户应该知道存款不需要签合同,保险是要签合同的,一份合同拿到手让签字就知道是保险了,还用得着等到柜台打出单子吗?第一时间就应该和银行工作人员沟通,表示坚决不买保险,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麻烦。


第二,客户有可能是暗访的专门报道这种事情的,否则怎么银行工作人员让他签合同就签?柜员不可能听见存款二字还要打出保险单据来吧?有可能是大堂经理忽悠了半天,客户听得云里雾里的,可是客户肯定可以听到大堂经理和柜员的对话吧?即使客户一个字不识,但是可以听,不可能整个业务办完了银行工作人员一个关于保险的字都不提。

第三,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赚取中间业务费无可厚非,但是要在客户自愿的前提下。很多时候客户自己都不明白到底办的一个什么业务,明明来存款的,大堂经理一个劲地介绍其它业务,一般介绍地对象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这样的做法有失偏颇,糊里糊涂就办了保险业务,到头来自己还不知道。银行的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还是欠缺的。



通过这个事件给客户一些启示。办业务时一定要有一定的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识别能力,不要被银行工作人员天花乱坠的讲述说懵了,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银行工作人员再怎么讲,先别急着办理,考虑清楚再决定。


财富公元


这件事发生地点是山东惠民县的农业银行大厅,3月10日市民去办理定期存款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说定期存款有高利息的,也没说是保险,当事人对这些并不是很懂,在办理完之后打出的单子上却发现是一款理财险,这让市民一脸懵懂,然后市民在自助终端机进行查询发现,自己存上了58900,但是余额显示是28900,询问得知该工作人员把三万办理成了一款理财险,这让市民很恼火。

像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银行推销保险产品,但是不能用这种手段吧?最后市民一家人都来到银行,费了很大的周折才推掉这款产品。银行工作人员推销保险产品或许是银行内部安排,也可能是个别工作人员的行为,但是市民来到银行存款,是为了把钱存到银行而不是把钱存到保险公司,把钱存在保险的话,如果应急用钱是很难提出来的。这件事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明显的误导行为,尤其是市民是来办理银行的定期存款,却给办理成了理财险,而且这款产品还有一定的风险。这种行为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保险和银行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但是前提是要保证用户同不同意,对这款产品理不理解的前提下。


滨州情报局长


说实话,现在银行机构仍存在存款变保单的事情,着实让人感到气愤与心寒。



因为这其实已是一个多年存在的老问题,银行监管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曾多次发文强调禁止这类事件的再发生,且监管部门就此事还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检查,对已经发生存款变保单事件进行了严肃查处。可现在存款变保单这类低级的忽悠式欺骗存款人的事件仍在继续上演,实在让人想有点想不通。



那么出现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关键还是一个利益问题,为了利益当事银行保险机构对监管部门三令五申的监管要求置若罔闻。如此,要么当事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了销售保险产品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故意将存款变成保单,只单方给存款人讲保险的收益,而没有讲清楚购买保单不能在短期内变现的具体规定,使存款人轻易上当受骗。要么就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与银行营业厅员工私下串通好了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向存款人销售保险业务,让存款人误认为是银行工作人员推行的一款新的存款产品,从而使存款人放松警惕而购买了保单。



此外,监管部门的监管没有到位,对存款变保单行为惩处不利、或处罚成本过低,使涉事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和当事人员的利益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因而对监管当局的监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促使这类事件屡禁不绝。



因此,要杜绝此类事件再发生,除了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教育引导之外,重点是要完善监管法规,加大惩处力度,让银行保险机构不敢将存款变成保单,也没有将存款变保单的任何可乘之机。而且,随着各级银保监机构成立,二者归银保监会(局)统一监管,县市级都设立监管机构,今后存款变保单的事件可能就不会再发生了,请大家放心。同时,朋友你要维权坷向当地银行监管部门投诉,让他们对该事件进行公平裁决。


财经深思


近日,事情发生在山东省滨州市,某市民去惠民县农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办理完后存单竟然是一款理财保险,之前业务人员也没有说是办理这个业务,只说有很高的利息,使市民很不解。最后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将这款理财产品退了,发微博告诉大家警惕这事。


确实,现在去银行办理业务,大家一定要自己注意,很多业务员不顾职业操守,给大家只是讲了很多听不懂的业务术语,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听明白业务的内容,要与家人沟通,把所有事情所有疑问都弄明白了以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要不就会给后面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呼吁相关监管部门,能够对这些不良道德的业务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避免只为了挣钱,不顾后面事情处理的案例再次发生。

纯手工码字,图来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请关注,欢迎指正!有空来撩~


我爱青岛


山东滨州一市民去银行办理定期存款,打印出的单子确实保险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事情经过

2018年3月10日,惠民某市民去农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柜员推荐说定期存款有高利息的。在打印出单据后,该市民却发现是一种理财险,而柜员事前并没有说是保险。然后,市民在自动终端查询时,发现自己存入的58900元,变成了28900元。后来,该市民费劲工夫,才退掉这一产品。



2、“存款变保险”案例并不鲜见

根据媒体爆料,类似“存款变保险”的事例并不鲜见,甚至早已成了某些银行“躺着赚钱”的把戏。2007年,安徽滁州来安县一村民同样是去农业银行办理业务,柜员就给他办了一份保险;2014年,媒体多次报道“两万存三年,才知是保险”、“十万存成保险,强退损失三万多”等消息;再到惠民这次事件,可以说“存款变”保险的把戏普遍存在。



3、为什么发生这种事情

毫无疑问,这是银行逐利性的行为。银行利用存款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又往往对银行比较信任,而屡屡突破职业规范底线,将存款和保险“捆绑销售”,并像惠民这家银行一般不对存款人进行告知和提醒,将受益留给自己,风险转嫁他人。可以说,这是银行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薄弱,加上监管力量不严,而导致的内外勾结、坑蒙拐骗、欺上瞒下的乱象。



4、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首先,要建立银行从业人员追责制度,对类似事前不告知事后不处理的行为,严加惩戒并一追到底。

其次,要建立强有力的银行监管机制,对类似事前严抓狠惩,决不姑息纵容。

再次,要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勿让那些投机分子毁坏掉整个行业的形象。

5、如何退掉误办的业务

和办理营业点沟通,如不予办理可投诉上一级银行,在不办理可起诉,他们是违法的。


文言状语


这个又是一起银行员工误导销售的案例,将保险宣传成存款,只提收益,利用老百姓对银行这个大平台的信任,违规操作,误导销售.2018年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中,将虚假宣传这一项列为不当销售行为,发现银行存在此类现象可以直接向监管部门投诉,会得到妥善处理.

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是重头戏,捆绑销售、承诺回报和虚假宣传,这一类生活中经常遇见的现象,已经触犯了监管的红线,这种行为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发现一例就可以举报一例。

题目中所说的事情,是发生在今年3月份,从网上曝光的资料看,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未对客户做出明确解释,将保险作为存款产品进行讲解,只阐述了到期收益,未对期限和能够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是否会损失本金做出明确解释,属于虚假宣传,不当销售。

大家需要了解一点,保险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收益,但是保险的期限非常长,未到期是不能支取的,中途即便成功退保是会损失本金的,更不要谈收益。保险购买以后有10天的犹豫期,客服会打电话回访确认,如果有被误导宣传的,尽量在犹豫期内尽快退保,避免经济损失。

此外,还是老生长谈的一点,在银行办理业务,一定看清购买产品的产品说明,存款和理财、存款和保险签署的文件是完全不同的,一定要眼见为实,不要一味的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并不是每个职工都尽职尽责,而且这里面银行很多大堂还属于外包人员,对企业并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大家还是自己多留意为好。


不立而立


我怎么看?我觉得掌握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识很有必要啊。

这个事件中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地方,如果掌握了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识根本不会发生。

1.先不说这是不是明令禁止的误导销售,也不说销售人员到底说没说明这是保险,就是看这张单子打出来白纸黑字写的保险,还有保险公司的名字,它就不可能是存款啊,你都发现了不是存款还让工作人员写了存几年利息多少?

2.从2017年11月1日起,销售保险必须进行录音录像“双录”,在双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会说明这是保险产品,介绍相关信息,就算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未进行双录,你常看新闻掌握这个知识也可以据理力争。

3.费了好大劲才退保?那你一定不知道保险都有10天或者15天的犹豫期,也称反悔期,在这期间退保的,扣除最多10元钱保险合同成本费,可以全额退款,即便你没当场提出退保,在保险公司电话核保的时候后悔,保险也是不会成立,会退钱给你的。

所以啊,我觉得没事多上今日头条刷刷新闻,多关注像我一样经常普及金融知识的答主,就不会这么折腾了,您说是吗?


鑫财经


为了利益,坑蒙拐骗,还有为了业绩拉存款给返现,我弟弟那个就是。非让他存,说给返现,存一年死期,我弟说,存可以,死期也行。不过我急用钱的话利息不要也得取出来,就这样存上了,给了一千多返现。没过半年,急用钱,去银行取钱。银行人说这个取不了,我弟说,哪条规定死期不让取的,他们说,这是有返现的,取的话得把返现的钱扣掉,我弟说,我这存折上是四十万,你扣我一分都不行,你们返现本身就是违反规定的,再说,你们记录返现是两千,怎么就给我一千四,这无所谓,那六百到你们谁手里了这是你们的事,我不管,但是我存折上这个钱你们敢扣一分试试,我这录像开着,然后他们又说,没身份证一次取不了那么多,一次只能取一万,我弟说,那就一万一万的给我取,,银行经理说那得取到什么时候啊,你看后面这么多人,,我弟说我没插队,没加塞,拿号排队的,我不弄完谁也别想弄。反正我不怕事大,倒是这么多人看着,看你们银行还能耍赖到什么程度,别以为你们会耍赖,我更会!就这样,成功反杀!


180001


银行这么做是不对的,市民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这是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一种储蓄合同关系。而银行擅自将存款变为保单,这就改变了合同的性质,将储蓄合同关系变为保险合同关系了,这是违背当事人意志的,这种行为应当视为一种无效行为。

现在银行的一些业务员也可能有推销保险的任务,或者有什么利润可图,不然他们也不会将存款变为保险单的。要知道银行业务员并不是保险推销员,在本职工作的范围内而做非本质的工作,这在银行内是不允许的。



擅自将市民的银行存款变为保险单,这应该说是违反诚信原则的。有些银行员工利用客户是老年人或者是孤陋寡闻的农村人,故意将这些人的银行存款单办理成保养单。如果对方发现了,他们就解释说这样比银行存款利息都高,比存款都好等等。如果对方没有发现,那就做成了。

事实上,保险单也许比银行的定期存款收益更高,但是同时也是一种风险的行为。而那些长期存款的人,大多数都是奔着存款安全保险的心态去存定期的,而不是想着拿高利的。对于有些工作人员的解释,心地善良的人也许就算了,不予计较了。

但是这种违背当事人意愿的行为,实际上是错误的。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到法院起诉申请撤销。


法重情深


去银行存钱,单子打出来是保险单,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银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是存钱最安全的地方,虽然这些年利息低,可是一些老人,一些非生意人还是喜欢把最近不用的“闲钱”放进银行存起来。因为对银行那可是无比的信任。

在前几年(约五年前),我们洛阳的银行也有一些营业部的大厅站有一名穿着很职业装的保险业务员,一般人根本就分不清她是不是银行的人。有人进银行办业务就推销他的存款保险。还有的银行窗口得知顾客办理定期存款,银行柜员还会直接喊“保险业务员”过来介绍,买成保险存款,以诱导存款人。明智的顾客会说,我只要存银行,银行给我存单,我随时用钱随时取。一时脑子没有转过来的存款人,糊里糊涂就把钱存成保险存款了。也就是存进保险公司了。

以上现象在洛阳出现了差不多二年,随着顾客投诉的增多,被银行取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