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叫我儿子来!此人得知大惊 接着他做一事 让李世民极其鄙视

(说历史的女人——第352期)翻看中国古代史,我们发现一个隐秘的事实,那就是不管是哪个朝代,为了帝王之位,各种手段和心机都用上了。并且,为了皇帝之位,觊觎者之间基本不存在什么兄弟道义和骨肉亲情,父子相残、兄弟相杀之事,屡见不鲜。今天,我们来看看大隋朝的帝王交接,看看杨广是如何上位的。

杨坚:叫我儿子来!此人得知大惊 接着他做一事 让李世民极其鄙视

隋朝只有两代,开国皇帝是杨坚,史称隋文帝,第二任皇帝则是杨坚的次子杨广。不过杨广这熊孩子上位的历史并不光彩,甚至可以说,他在上位的过程中所做的事,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两点,或者说主要看两个阶段:一是夺太子之位,二是夺帝之位。

先看夺太子之位,最开始杨坚立的太子是杨广的亲哥哥杨勇。如果按照一般的历史发展来看,一个帝国建立之后,开国皇帝把该打的仗基本都打了,第二位继任者最重要的任务是能让帝国得到良好的休养和过渡,从这个层面来看,生性仁厚的杨勇似乎更适合做这样一位皇帝。但杨勇最终不但没有继承帝位,连太子之位都没保住,原因还在他自己的这个弟弟杨广。

杨广此人属于两面派,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并且表演技术可谓是炉火纯青,连历经风雨的杨坚夫妻都没看出来。比如杨广这个人本身是很奢华和好色的,但他却能在父母那里表现出简朴、纯正的样子,并且还令杨坚夫妻感动不行。比如杨广在出外统兵平叛的时候,竟然还知道把当地的特产快马送回京都,以孝敬杨坚夫妻。说实在话,一般父母真架不住杨广这些温水煮青蛙的手段,让你不知不觉就陷了进去。

有人说杨广这是善良和孝顺的表现,呵呵,以后,你会慢慢发现杨广的这些美好品质的。杨广打亲情牌,忽悠住了父母,再打功劳派,笼络住了群臣,这样一来,杨广的声誉可谓如日中天,越来吸引人。但光这样还不够,杨广还要想办法黑化杨勇。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自己再怎么表现好,如果不拿杨勇做对比,杨坚和天下人怎么知道自己的好和太子的不好呢?

因此,杨勇的缺点,比如喜欢美人(实际上哪个帝王不好色呢?)、以及奢华生活都被放大了无数倍,本来是帝王将相原有的生活表现,却成了十恶不赦的一种滔天大罪。于是,杨坚越来越疏远杨勇,而杨广则离太子之位越来越近。在公元600年冬天,杨广的目的达成,成了太子。

可是如果老皇帝不挂,就算做了太子也有废除的可能,杨勇就是前车之鉴,因此杨广并没有掉以轻心。所以,他积极笼络朝中有权势的重臣,其中有一个非常厉害,他叫杨素。杨素的出身很显贵,他爷爷是北魏时期的谏议大夫杨暄,他老爸则是北周时期的骠骑大将军杨敷,杨素在杨坚称帝后被拜为上柱国等,而且最后因功劳巨大,成为杨坚时期的第一功臣或群臣之首。

也正因此,杨广对杨素的看重程度自然不用说,暗中积极拉拢,最终杨素成为杨广的人。杨素作为隋朝的大权臣,杨坚信任倚重,杨广使劲拉拢,因此决定历史前进的钥匙就戏剧性地搁在了杨素手中。于是在杨坚病危之前,这时候出现了一些变故,若没他出此损招,杨广很可能做不了皇帝!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且来看一下。

根据司马迁《资治通鉴》的记载来看,杨坚在公元604年,病倒了。当时杨坚所住的寝宫叫仁寿宫。一开始病情尚可观察,但是不久,杨坚的病愈发严重起来,这时候,杨坚就开始交代后事了。老皇帝交代后事,自然对象都是太子和跟随自己一生的肱股之臣,其目的基本就两个,一个是确定继承人,另一个则是拜托跟着自己混了一辈子的老同志们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帮助儿子把帝国守护好,治理好。无非如此。

想来当时杨坚的目的也难逃这两点,他召来了当时的三大元老重臣:杨素、柳述、元岩。杨素当时的职位最高,是尚书左仆射,柳述是兵部尚书,元岩则是黄门侍郎。一个是行政级别最高的,一个是主管兵马的,一个则是主管皇宫的近臣。同时,作为太子的杨广也被召入宫,但杨广住的地方在大宝殿。应该离杨坚居所很近,但却并不在一处。

这时候,就有故事发生了,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呵呵,距离太远或许产生不了美,只能产生遗憾。首先问题出在杨广身上,杨广虽然已经贵为太子,但从他做事的样子来看,他多少是做贼心虚的,因为他已经贵为太子,杨坚一驾崩,帝位不用说就是他的,可他却仍然不放心,说明他干的亏心事不少。

他担心发生变故,以便早做准备,从这一点来说,杨广真是个滴水不漏的家伙。杨广因为没有受到杨坚的召见,心里很着急,为了踏实起见,他把自己心中的疑虑和担心一条一条写下来,让人送给自己的首席谋划者杨素。杨素收到杨广的问答题后,就一条一条把答案写下来,让人送给杨广。

可是送信的宫人可能犯了迷糊,或者是有意的,总之这一点历史没有考证,不得而知。他把杨素的答卷送到了杨坚那里,杨坚一看,“你个龟儿子,老子还没死,你都开始干这种算计的勾当!”其愤怒程度,可想而知了。

不过这还不算,或者这一条还不足以逼迫杨坚改变主意,就是废掉杨广。真正让杨坚的愤怒达到顶点的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杨坚的宠妃,陈夫人。史载,陈夫人在天亮时,到外面更衣,被觊觎她美色的杨广遇上,杨广就想和陈夫人亲热一番。结果,陈夫人是个烈女子,杨广没搞成。陈夫人逃回到杨坚那里,杨坚见自己的爱妃神色惊慌,就感觉不对,仔细一问,方知原因。这个事儿让杨坚无法接受,这杨广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杨坚怒火三丈,拍着床边大骂道:“妈的,老子的天下怎么能交给这样一个畜生呢?”

杨坚:叫我儿子来!此人得知大惊 接着他做一事 让李世民极其鄙视

杨坚在盛怒之下,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要改换继承人。他叫来了三个顾命大臣中的两个人,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杨素已经上了杨坚的黑名单,当然不能再叫了。杨坚对这两个人说:“叫我儿子来。”

可是根据史载,这里又出现了一个误会。这个误会很奇怪,杨坚只说召见自己的儿子,为何却没有说名字呢?另外他的目的是要更换继承人,这种事很重大,此时应该保密,为何也不做个特别交代呢?总之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柳述和元吉去请来了他的儿子,但请来的是杨广。

杨坚见杨广,那是爱看不看,一副厌恶的表情,冷淡地说:“我要见的是杨勇。”

但此消息传到了杨素的耳朵里,杨素的政治嗅觉是多么灵敏啊,这个历经宦海的老家伙立即就警惕起来了。实际上杨素大概从杨坚所说“叫我儿子来”这句话中听到了某种可怕的信号,故而此人得知大惊,接着他做一事,让唐太宗李世民极其鄙视,李世民说:“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那么杨素接着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李世民对他评价如此低呢?

且看。

杨素立即就把此消息告诉了杨广,同时,还给杨广出了一个损招,分4步进行:第一步火速调来太子府的府兵,控制了仁寿宫;第二步以杨坚的名义假传圣旨,把另外两个辅政大臣柳述和元岩给抓了起来,关到大理寺监狱;第三步任命了新的仁寿宫近卫兵的统帅,为宇文述、郭衍;第四步把仁寿宫原先的服务人员驱赶到另一个地方,软禁起来,更换了一批新服务人员,指派了一个自己的心腹之人右庶子张衡负责服侍杨坚。

如此,老皇帝杨坚就等于被软禁起来了,他的结果,按说他的结果只能是等死了。他一死,杨广顺利继位,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还有两种历史记载:

第一种是唐人马总写的《通历》,他在这本史料中对于杨坚的结局记载为,被杨广指使张衡将病中的杨坚刺杀而死;

第二种记载来自《大业略记》,作者是赵毅。这本史料记载为杨广指使张衡在汤药中下毒,毒杀了杨坚。

有人否定这种记载,但有人支持这种记载,原因非常简单,杨坚并未死,杨广对于仁寿宫的控制只能是控制一时,如果时间久了,就会夜长梦多出现变故,比如引起猜忌,倘若杨坚被软禁仁寿宫之事一旦传出,那么必然会引发轩然大波,杨广就算继位,做了皇帝,自己的帝位也会受到天下人的质疑。

因此,杨广既然下决定,利用府兵控制仁寿宫,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跟老皇帝杨坚为敌。这时候,这件棘手的事处理得越快,越利于杨广,说白了就是杨坚死得越早,杨广越早登基,那么事情就能越快得到平复。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危机的情况下,杨广暗中指使心腹张衡害死杨坚的可能性极其大。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一损招其实是出自杨素之手,或者是来自杨素的策划,杨广只不过是点头同意或默认。

这种可能性应该更符合历史真相,杨素因为在杨广登基问题上,立下了难以向外人明说的功劳,所以杨广登基后,对于杨素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是对杨素加官进爵,使劲加封,另一方面也对杨素心怀提防,甚至说盼着杨素早点死,这样他登基的秘密就能永远长埋地下了。比如史载杨素病重的时候,杨广就派御医天天来给杨素看病,外面人都认为杨广是爱戴臣子,但只有杨广和杨素心知肚明,杨广每天都会问御医杨素病情如何,其实潜台词不过是这老家伙离死还有多远?而杨素也心里清楚,皇帝如此对待自己,不过是希望自己尽快死掉,于是,他就不再吃药,也不治疗,做出一副等死的样子。

杨坚:叫我儿子来!此人得知大惊 接着他做一事 让李世民极其鄙视

总的来看杨广登基前后的事情经过,我们发现,若没有杨素出的那个损招,软禁仁寿宫等,杨广是很可能做不了皇帝的,而做皇帝的应该是杨勇。后杨素被杨广如此冷漠对待,也可以说是报应,从唐太宗李世民对杨素的评价也可看出。各位看官如何看待杨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