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如此起修,慢慢到达三身成就,学佛才算真正到家

南怀瑾老师:如此起修,慢慢到达三身成就,学佛才算真正到家

我们晓得在佛学里,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因此有些庙子塑的佛像,同样的像三尊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这是说过去大陆上的大庙子。唐代以后,道教兴起,也同样仿照这个情形三清排列,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这是谈到宗教的情况。其实不论东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当程度的互相模仿。

现在我们晓得成佛有三身,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千百亿形像不同是化身。我们推开佛法的立场不谈,专从佛学的观念来看,法身就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借用现代的观念来说,就是一切的能源。报身是所谓的现象,法身是体,所谓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就是不要把现象当作本体。至于化身,是他的变化的作用。换句话说,法、报、化三身,拿哲学的观点来看它,就是体、相、用。宇宙间一切的事物,它本身都有体相用。譬如水是体、水泡了茶,茶是它的相;做了酒,这个酒也是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淇淋,那个水的本身性质是法身,是体;同样的一滴水,变化各种不同的现象,那是它的用。在理论上,这是我们必须先要了解的法、报、化三身。

在佛法里讲,修持成功的人,禅宗所谓大彻大悟,也就是《金刚经》上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悟是悟的什么呢?是宇宙万有生命的本体,就是法身,也就是《心经》上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金刚经》的开经偈所说:“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也是指法身而言。一念不生全体现,也是指的法身,法身是无相的。

至于圆满报身,就是修持方面。佛有三十二种特殊的相,有八十种随于特殊相所生的随形好。这个就是说,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父母所生的他这个色身就转了,这是报身,也是肉身。为什么讲他是报身呢?一切众生所有的身体就是报身,一生过的非常舒服,样样好,享福一生,是他善报所得的报身。有人很痛苦,很艰难的过这一生,这是他过去生所种的不善之因,招致有这一生的这个报身。至于修道有所成就的人,这个报身就转了,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祛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了。报身修道完全圆满时,整个的人脱胎换骨,就具备了一切神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说圆满报身非常难得。

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侧重在修报身开始。一般所讲的止观、念佛、参禅,多半侧重在修法身上着手。至于报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这个肉体以外,同时有另一个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

这是大致上法报化三身的情况。普通一般学佛的人,在理论上所走的都是法身的路线,密教号称要三身成就,因为三身成就的人,学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个名称,也叫做即身成就。这个里头两个字不同,即“生”成就,这一生成就、成功了,了了生死,这是即生成就,生命的生。要想即身成就啊,在理论上讲,几乎比这个即生成就还要难,需要所有的戒定慧,所有的修行,去转化父母所生的这个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转化了,才修到即身圆满成就。



如何见到法身?就是悟道、见道。《金刚经》是般若的部分,所谓般若是侧重于证得实相般若,就是生命万有无始以来的本体。报身、化身则是属于境界般若,所以佛提出来,不可以身相见如来。《金刚经》这里所讲的如来,就是与一切众生共同的生命的本来,生命的本体。所以说,我们有信仰,有虔诚是可以的,但是过份著相是不可以的;不但学佛不可以,任何一个宗教,都不可以著相。

*****

自性本身,也就是说真如本身是活泼泼的,只能形容是如如不动。这个如字,在佛法里经常看到,像“如梦如幻”,“真如”文字倒转就是“如真”,好像是真的。你如果执著了一个真的,那就落在执著上,执著就是妄念,又是错误。所以“真如”好像是真的;“如来”是对佛法身的称呼。

一切众生与佛,都有法报化三身,法身是自性的本体,等于刚才我们的一个比方,虚空中都有电,是宇宙间的能量变化,你手碰虚空并不会触电,待因缘成就,一磨擦就发电,它本来在虚空中存在。如来若来若去,法身是不生也不灭,所谓不生不灭也就是不来也不去,不死也不生,它是永恒,好像永远是常在,这是说法身。

报身,就是我们现在父母所生之身,也可以说是化身。我们大家学佛修道的,有些人开悟了,有些人得定,有些人烧出舍利子了,那充其量不过是法身成就,报身没有转。得到了报身成就,转成圆满报身时,不但可以无病无痛,更完全变成色界天人之身。但是圆满报身的修持,还不是一般打打坐修修法就可以的,要悟后再起修,这是另一条路线。修成了圆满报身以后,就有千百万亿化身,现在这个肉身,就可以化很多身出去了,其实三身只是一身。

菩萨的化身有千百类,很多菩萨化身异类众生。所以我经常说,吃牛肉小心啊!说不定吃了一个牛菩萨,因为菩萨要去教化牛,所以化身成牛。

法身怎么来的呢?你们大家在参话头,这个思想哪里来?哪里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你为什么去管思想?它来的时候,贸然而来,去的时候,贸然而去,所以大家打坐的时候,拚命想把妄想空了,你看,多傻啊!傻得像颗金刚一样,颠扑不破的傻。人家金刚般若波罗密,我们傻得呀像般若波罗密的金刚,笨得要命,你为什么除妄想?妄想本来空的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留也留它不住,哪个人把思想留住了?你说我觉得痛苦烦恼,你不是说傻话吗?昨天的日子早过去了,昨天的烦恼早没有影子了,现在坐在这里不烦恼嘛!你现在很烦恼,等一下不烦恼嘛!不可能永远烦恼,烦恼并不停留;换句话说,清净境界,也并不停留。所以有些人做工夫,偶然坐一堂清净,然后下了坐,两腿一放,唉唷,清净跑了。清净怎么跑得了呢?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清净根本没有跑,是你理解见地不够清楚,所以觉得功夫跑掉了。有的人说,功夫来找我,什么叫工夫啊?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你如此懂了,无一刻不在清净中,由此起修,慢慢到达三身成就。



关于三身,前面也曾说过,法身就是如来,报身就是世尊,化身就是佛。拿理论的道理说,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千百亿化身是用,就是体、相、用。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体,相,用。我们晓得这个道理以后,现在大家说修行,学佛,要找名师呀,拜老师呀,传一个密法……不必要的啊!佛没有保留的都说了啊!一个成道的人如果有保留,要你钞票送得多,头磕得够了才传给你秘密,那你千万不要去碰,至少我是不会去碰,因为他做人的道德还不够嘛!真正的道,是天下之公道,没有什么秘密,什么上天有忌讳啊,不能妄传啊!都是胡说。

《金刚经说什么》

-------------

学佛明心见性,悟到自己的本来,是法身的成就。我们现在的肉体,有形像的是报身。山河大地物质世界,也不是与我们相对而立的,是报身的依报所依附的。研究哲学的人讲心物一元,大体是讲报身与依报之间的事,再进一步才谈到法身本体。至于万有一切,包括所有众生,都是同一法身的化身。成佛的人,法报化三身一定都成就的。这就是法、报、化三身的大道理,是佛学的基本观念。同时告诉你们,有同学发心要建丛林大庙,丛林大庙大殿之上所供的,同样的佛像有三尊,为什么?那是代表法报化三身。又例如庙子的大门称山门,也有写为三门的,意义不同,代表的是戒定慧。要成就三身,得先从戒定慧修起。想起过去见过的大丛林,有的真大,整个山头都是,每天负责关门的,要骑马一路关各殿山门,下午五点就骑马出去关山门,回来时天都黑了。大丛林殿上供什么佛像,供什么位置,都是有道理的。像杭州灵隐寺,大殿上有三尊佛,转到三尊佛的后面,就是观音菩萨,唯有成佛了,才能真起大慈大悲,于苦海中救度众生。用建筑和佛像的布置,把佛法的道理都说明完了,不止只是建筑的艺术而已。

*****

我们这个生命,不生不灭的根本,有一个名称,悟了道的人证得了这个叫法身。法身本来寂灭清净,不是我们修出来的。修它也寂灭清净,不修它也寂灭清净,所谓本性如然。譬如我们都市中盖了许多高楼,并不妨碍这虚空,以后如果都市回复到荒凉,这虚空还是一样。法身有如虚空,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不能知道自己在法身中,仅仅知道这个肉身?因为我们的习气,认小为大,抓住个小的当成是生命的根本。禅宗说明心见性,见的是这个心,不是思想的心。这个道理讲得最清楚的是《楞严经》,佛告诉阿难,我们的生命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的,可是凡夫众生颠倒知见,不认这个生命,却只认身体。像是不认大海,反而只认大海上的一个小水泡当作是自身。《圆觉经》上也说,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把这个四大假合的肉身认为是自己),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以为自己的思想是心,其实思想只是身体第二重、第三重的反映)。

真正了解我们的生命不是这个肉身,也就是悟道,见法身,见空性,见自性,见实相。若是没有悟道,那你所有学佛的功德都是在学加行,要见道以后才能修道。实相是什么相貌呢?本来清净,是无相,是空相。所以说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我们凡夫现有的身体是业报身。是善业来的,这一生福报好;是恶业来的,福报就不好。成佛得道了就是得圆满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圆满。见到空性清净法身,才好起修圆满报身。圆满报身成就了,千百万亿化身当然就有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在中国文字中,佛法的代号很多,佛、如来、菩提、般若、法身等等,这些名词都代表了那个东西。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佛就是宇宙众生一切生命的本体。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一切众生,只要觉悟了就是佛,因此真正的佛法不是宗教,没有宗教的形式,没有形象,也不是盲目的崇拜。

那个本体也叫如来,它没有来也没有去,它没有动也没有静。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智慧就叫般若,这个大的境界就叫涅槃。所以追求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才是佛法的真义。拿宗教哲学来讲,这就是宇宙的第一因、初因、最基本的东西,你叫它神也好,阿拉也好,总之它就是那个东西。用西方哲学的语言,这属于本体论。这是你们首先要了解的。所以真正修行就是要找这个东西。按佛学名词来讲,成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就是体(本体),没有形相。报身是本体的显现,有形相。报身也叫报应身,有善报、恶报、不善不恶报。

成佛得法身的人,为度众生而重新来到世间或者其他众生的世界,那个叫应化身。所谓应化,就是因有所“感”而有所“应”的意思。好比说你们有问题问我,我就讲了这个课,这也是应化。化身是一个变化的作用,所以中国人讲佛有千百亿化身。修行就是要找回法身成佛,那才是大成就。化身代表了变化,变化就是轮回,变化就是一定是无常,不是永恒。中国道家把这个宇宙万有叫作造化,也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我们人类,自卵子受精后,就根据父母的遗传基因不断生长变化,我们随时都在生长,我们随时也都在死亡。我们靠食物、水、空气、日光等生存,我们变化万物,万物也变化我们。这个宇宙一切万有都在变化之中,没有停留,没有永恒,一切无常。在变化的就是那个本体法身的功能,它是无相、无声的,看不见也摸不着。


南怀瑾老师:如此起修,慢慢到达三身成就,学佛才算真正到家

以我们人来讲,我们的心意识是最无常的,我们的思想情绪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永远不会停留。但是我们对每一个思想情绪都有知觉,这是法身变成报身所起的作用,是唯心的。所以禅宗祖师临济大师说:“赤肉团上有一位真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没有位子的真人(人的那个根本的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每天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里跑进跑出,找不到自己的本来。所以云门大师也说:“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我有一个宝贝,被这个身体限制住了。柏拉图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把世界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精神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法身本体功能起作用以后,一方面产生了我们的思想意识,一方面产生了我们的四大肉体。所以法身形成了宇宙万有,包括众生生命。法身有这样的功能,可见不是空的,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再回转来改变自己的身心,这是修报身化身的原理。那么修持的方法呢?戒、定、慧。几乎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圣贤都是走的这条路。所谓戒就是从我们的心理、生理、思想与行为入手,去恶为善,达到最后无恶无善,毕竟清净的境界,接近法身。所谓定,就是把散乱无常的心宁静下来,归到清净本来的境界。戒定圆满后,你就可以自然见到万物的本体,回到本体的功能,与本体合一,慧是自然产生的。



宇宙生命的本体是空的,但可以生万有,空与有是同一个根源,是一体的两种功能。心与物也是同一根源,物能转心,心也能转物。现代人很可怜,精神思想都受物质的影响和左右,而修行就是用本体的功能去转物。现在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化身,因为我们各人的心理思想、行为、个性以及业力不同,所以我们的化身也不同,但是我们的根根统统是一样的。修行就是要转变我们的受苦受乐,以及受不苦不乐的受报之身,最后证得法身。为了让大家对三身了解得更清楚,给大家打个比喻。清净法身就好比是不起波浪的大海水,报身就好比是大海水所起的波浪,而波浪上面的水泡和泡沫就好比是化身。我们现在就是波浪里面的水点。修行就是回到本来清净的地方。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