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匡家庄,和水塔一起眺望

「记忆」匡家庄,和水塔一起眺望

「记忆」匡家庄,和水塔一起眺望

小时候就有一个疑问:匡家庄村,怎么一个姓匡的也没有?后来,有了村志才知道:明万历年间,匡姓在此立村,故取名匡家庄,后来陆续迁来了郭、许、王、张、高等姓,匡姓逐渐绝迹,村名沿用至今。

「记忆」匡家庄,和水塔一起眺望

匡家庄村,有一个标志性建筑,那就是“匡家庄水塔”。水塔建于70年代,矗立在村东面,高30余米,说是水塔,在记忆中没见它发挥水塔的作用,只是标志。村里流传着一个说法:一出胶县城,就能望见匡家庄水塔。这是用的夸张修辞方法,不过,在胶州的柏兰后面,却能隐约看见塔顶。

「记忆」匡家庄,和水塔一起眺望

本村有个大地主叫张和殷,家大业大,每年麦收后,他家的麦秧垛很大,一出胶县城就能看见。现在暂不讨论这是夸张还是写实,说一说他的为人吧。上学的课本中,凡是提到地主,都是坏人,压榨百姓,不干好事。可关于张和殷的故事,却没有负面,都是有正义感、敢于同村霸、地皮抗争的一个人。

「记忆」匡家庄,和水塔一起眺望

因为他有钱,所以,县衙里面就有熟人。有人冒犯他,或者他看到强者欺负弱小者时,就会出面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就骑上大马,奔赴县衙,找人解决。

有一次,他去邻村,发现街头有一群人在赌博,他细心观察后发现,开赌者有合伙,出老千诈骗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他便当场揭破,不料找来一顿暴打。他回家骑马去县衙,领人把这些聚众赌博的全抓了去。

于是,便有了一下顺口溜:

土地十三倾,

出身是监生,

有人冒犯我,

拉马就进城。

张和殷不光有正义感,还宽宏大量。他有一块地,和柏兰接壤,那时候的地刚开垦,不像现在有明显的界限。柏兰的地主很霸道,每年耕地时,都赶过来一尺左右,连续几年,就越界不少了。张和殷忍了几年后,有一年年关将近,他在马尾巴上绑上一根一尺左右的木棍,让马尾翘起来,然后带上礼物,骑上马,来到柏兰地主家拜年。一下马,不说别的,就是拜年送礼,柏兰地主看到马尾,心知肚明,哪敢收礼?回家时,张和殷拆下小棍说,这根小棍,不知谁绑上干啥用的,很不得劲,便放在地主家门口,骑马回来了。

第二年春耕时,柏兰地主不仅退回到原来边界,还往自己地里退了三尺,而张和殷也没得寸进尺,也离边界退了三尺,于是那里便有了一条田间小路。

「记忆」匡家庄,和水塔一起眺望

这个故事是不是模仿安徽六尺巷的故事,不得而知。但这种互相忍让的精神,被广为传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