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服飾|傳統的美,身爲客家人的你所不了解的客家時尚


我們身為客家人,現在已經鮮有人穿戴傳統的客家服飾,曾經風靡一時的客家時尚也漸漸被人遺忘。你穿戴過了解過客家的服飾嗎?

客家服飾|傳統的美,身為客家人的你所不瞭解的客家時尚

  • 緣起

客家服飾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末及兩宋時期由於中原戰亂南遷,客家先民把優秀的中原文化藝術、人情風俗帶到了閩粵贛,並與當地土著風情文化不斷交融,形成了由中原文化藝術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客家服飾在這時期得到了較全面的充分的傳承、發展,創造了以簡潔大方、舒適耐磨的客家服飾,成為客家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當中的奇葩。

客家服飾|傳統的美,身為客家人的你所不瞭解的客家時尚

  • 演變

客家人至遲於宋代形成,據有關研究,宋元時期為客家傳統服飾特色凸顯階段,明清時期則是成熟階段。也就是說,至遲於明清之時客家傳統服飾就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並自成體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客家研究熱潮的興起,客家傳統服飾文化研究也日益深入,內容涉及客家傳統服飾的形制、色彩、紋樣、製作材料、工藝技術和民俗文化等。

客家服飾|傳統的美,身為客家人的你所不瞭解的客家時尚

  • 特點

客家傳統服飾是客家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以中原漢服為基礎,吸收了生活在贛閩粵邊區的畲、瑤等少數民族的服飾元素,並逐漸適應當地地理環境而發展起來的藝術結晶。它不但種類多樣,工藝精湛,而且還融入了客家族群的風情習俗、藝術智慧和審美情趣,文化內涵非常豐富

客家服飾|傳統的美,身為客家人的你所不瞭解的客家時尚

  • 種類

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大襟衫是客家人男女老少最常穿的上衣。除了大襟衫之外,客家人也穿對襟衫。與上衣相關聯的,就是圍裙。

客家人的圍裙裙身上及胸口,下至膝蓋,常用一塊花色耐髒的單布做成,多為客家女子勞作時穿著。嚴格說來,圍裙並不是上衣,一般不可單用,常穿於大襟衫表面,為勞作時防止弄髒衣衫而穿戴的附屬服飾,帽子也是衣服的一部分。

客家服飾|傳統的美,身為客家人的你所不瞭解的客家時尚

  • 文化特性

在長期逐步形成的觀念習俗中,對於服飾的顏色,作為一種客家女服飾象徵的符號,有它自身的一套規矩。如金黃色,在封建社會里作為皇帝制服的專用色,百姓若用以做服裝,便會有想“黃袍加身”的大罪,誰也不想去惹,客家服裝中便無此顏色:深紫色,是官宦“紫袍玉帶”的專用色,客家平民也不用;黑、白,玄、青、紅、藍便成了客家平民的常用色。在客家習俗中,紅色象徵喜慶、大紅大綠搭配象徵吉祥富貴、黑色藍色象徵嚴肅莊重、白色青色象徵素雅高潔。

客家服飾|傳統的美,身為客家人的你所不瞭解的客家時尚

客家服飾是客家文化的表象特徵,也是折射其歷史的一面鏡子。客家服飾的款式結構、首飾佩件、裝飾圖案,都有一定的意義、一定的來源,形象而含蓄地承載著本民族的歷史。客家服飾講究樸素實用,寬敞簡便。在色調方面遍喜穿素色,尤以藍、黑、灰色(一說白色)最為流行,質地多為粗布,漂藍緞烏成衣,自織夏布做帳。也有用夏布做夏衣穿的。這也許就是客家人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