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績,是教養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績,是教養

“當人的世界觀統帥著他的思維、感覺、意志、活動等一切精神生活領域時,知識就變成了起作用的東西。在創造性勞動中培養思維,這是教學技巧的重要表現,憑藉這種技巧,教養使人變得聰明起來。”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一個人的教養體現在生活中各個層面,比如文明禮貌、說話得體、談吐文明;不隨地吐痰或傾倒垃圾;尊重老人和婦女;不破壞公物等。

有時我們可以從一些細微的角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教養高低。

一位媽媽上飛機後,給每一位旅客發了一份裝有糖果和防噪音耳塞的小禮物,並在上面留言,大致意思是,第一次帶寶寶坐飛機,怕一歲半的寶寶中途會哭鬧,擔心會干擾到旅客,希望耳塞和糖果可以減輕旅館們的困擾。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績,是教養

旅客把這個小禮物發到網上,引起網友們的大讚。一件細微的小事,卻溫暖了一片人的心。

給孩子最好的教養,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有教養的孩子,總是會讓人覺得很可愛。因為他們乖巧、懂事、樂觀、積極向上。

鄰居家的兒子小磊就是這麼一個可愛的小人兒。

在小區裡他們家是最受歡迎的,平時左鄰右舍要是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只要他們幫的上就一定會伸出援手。還有一個受歡迎的原因是他們有一個懂事的孩子,嘴特別的甜。

在路上碰到鄰居家的長輩總是很有禮貌的打招呼,給人一種特別親的感覺。平時要是看到老爺爺老奶奶拎了重的東西,他都是主動跑上前幫忙,所以鄰居都特別的喜歡他。

他還是一個特別有愛心的人,小區有一個李奶奶,她是一位空巢老人,家裡有兩個兒子,一個去了國外學習,從此就很少回家了。還有一個去了外省工作,聽說好像是哪個企業的老闆,一年也難得回來幾次。

老伴也走得早,她年紀也大了,所以平時就很少去外面走動,大多數時間就是坐在門口,手裡抱著一隻小花貓,那是她老伴留下的。

小磊每次放學路過的時候,都會先和李奶奶聊聊天,講些學校裡的故事,然後再和李奶奶道別回家。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績,是教養

每次看到小磊和李奶奶聊天的時候,李奶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眼神裡透漏著對小磊的寵愛 。當小磊向她揮手再見的時候,眼神裡藏著一絲無奈。我想她是再想她的孩子了吧。

小磊這麼的懂事,最大的功勞是他爸媽,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其他大多數家庭的教育不同。相比於其他看中孩子學習成績、特長的家長,他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品德和性格。

有一次,我去他們家喝茶就開玩笑的問過林哥:別人家都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培訓班。難道你不想讓小磊多學點東西嗎?將來長大了多一個特長多一個機會。

他笑著說:我認為這些都是附加的東西,如果不是孩子自己感興趣,給他們報這些只是給他們增加負擔。而且我覺得決定一個人的成就有多高不是他會多少東西,而是一個人的品行,一個人的教養。

他認為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次要的,成績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尺子,品行和教養才是衡量一個人的尺子。所以小磊從小接受的便是助人為樂、樂觀豁達、自信、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績,是教養

一個有教養孩子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溫文爾雅,注重細節,關心他人,心胸寬闊併發自內心,正派真誠、光明磊落的人。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嬉笑打鬧,不尊重別人,愛說謊的孩子

美國著名作家亨利範戴克曾說過:

“享有特權而無力量的人是廢物。受過教育而無影響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些人在知識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過教養,但沒有成為社會上行善的積極力量,這些人就對不起為培育和供養他們而花費的代價。如果他們也算是基督徒,他們就犯了因偽裝而受尊敬的罪。他們本應成為世上的鹽,而鹽的首要責任應當有鹽味。”

相對於學習成績,孩子的教養是更重要,別讓你的孩子落的遠了。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績,是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