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0強CEO的書櫃中90%的書與商業無關,他們究竟在關注什麼?

美國100強CEO的書櫃中90%的書與商業無關,他們究竟在關注什麼?

曾有調查顯示:在美國100強的CEO的書櫃中,有超過90%的書籍都和經濟基本無關。

中國一家圖書公司也發現,現在中國企業家越來越不喜歡看企業管理的書,反倒喜歡看宗教類、心靈類、哲學類的書。

美國100強CEO的書櫃中90%的書與商業無關,他們究竟在關注什麼?

在許多人看來,哲學家和企業家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生活中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裡:

哲學家整天和概念打交道,思考的是最抽象、最玄虛的問題;

企業家整天和錢打交道,處理的是最具體、最實際的事務。

那麼,企業家為什麼需要哲學?需要什麼樣的哲學?哲學與商業之間有何關聯呢?

內觀己心

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哲學。

簡單地說,哲學就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哲學就是讓人去想那些根本問題,想大道理,然後用大道理來管小道理。

一方面,從世界來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經濟商業領域是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和我們有直接關係的,就是對經濟領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

另一方面,思考人生的根本問題,這與每個人都有關。沒有人生下來就是企業家,職業都是後來附加的東西,而且一個人最後走上哪一條職業道路,多少是偶然的。但不管從事什麼職業,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做事歸根到底是做人,都體現了做人的境界和品位。

知名哲學學者周國平曾說: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一個好的領導者,在一定意義上也應該是哲學家。

所謂哲學家,並不一定要去研究哲學的學問,而是要有哲學的素質。

什麼是哲學的素質呢?

就是能夠跳出局部看全局,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思考根本問題,領悟大道真理。

外察世界

哈佛商學院教授、領導學權威約翰·科特曾說:智慧的領導者也許在釣魚的時候思考公司的未來,只有愚蠢的領導人才迷戀於開會和官僚系統的運轉。

作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一生培育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和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KDDI兩個世界500強企業,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業鉅子,更是一位獨特的哲學家,那麼他是如何將商業經營與哲學結合的呢?

美國100強CEO的書櫃中90%的書與商業無關,他們究竟在關注什麼?

“敬天,愛人,利他”,這就是稻盛經營企業和為人的準則。

1.敬天: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古人云:畏天、畏地、畏己。敬畏之心源自人對它物的信仰,人的心裡有敬畏或恐懼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懼,才會規範與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就算在變幻莫測、紛繁複雜的社會里,也能堅守秉性,保持內心的專注和清靜,恪守心靈的從容和淡定。

人生在世,只有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對人對物才會兢兢業業、始終如一。

2.愛人:仁者愛人,道德的最高修養

“仁者愛人”,出自《孟子》,其基本涵義就是仁愛。

仁愛是一種人道思想,仁是人之為人的本質特徵。對天下萬物都一視同仁,一切的苦和病,都能感同身受,這就是道德的最高修養,仁愛的極致了。

稻盛和夫於2001年創立了“稻盛京瓷西部開發獎學基金”。從經濟方面資助生活在中國西部地區的品學兼優、生活貧困的學生,為西部地區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學的學生提供獎學金。

如果對人對物沒有一顆仁愛之心,又如何將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呢?

3.利他:利他之心,菩提心之所起

“利他之心”,簡單說就是對自己要求嚴格,不貪慕金錢名利,但對於別人卻是儘自己所能予以最大的幫助。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稻盛和夫就給中國提供了一套太陽能生產設備,還向“日中長江文明學術聯合考察團”提供了資金方面的支持,還在中國開展了“中國少年友好交流訪日團”等多項交流活動,他為中日友好關係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商業本身就是先有“商量”才會有業績的,如果只是考慮自己的利益,那麼又如何跟別人長久合作呢?

啟迪多元思維

商業是當今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股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的力量。探討中國哲學在商業實踐中的應用,無論對企業家還是哲學家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

哲學的應用是廣泛的,政治、科學等都需要哲學,商業也需要哲學。商業作為人類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領域,必須要在哲學中理清自身。商業不是孤立的活動,是人類整個文化和實踐整體的一部分。

商業哲學是企業家通過哲學來思考自己的價值及商業的終極目的。

企業家在商業經營領域,可以藉助哲學的四個特質來進行思考、分析問題。

1.哲學不僅在於懷疑也在於相信,相信能在商業中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從商業領袖擴散到每一個員工;

2.哲學關注真理也關注價值,而價值是確定存在的;

3.哲學的向度既有歷史也有未來,商業從歷史中探尋永恆的價值,更要創造未來;

4.哲學的兩個觸角包括科學也包括人文,這是以哲學思考商業獨有的優勢。

正心正舉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肯定不是一個僅僅有許多經驗的人,他比一般企業家高明的地方不是經驗,而是智慧。

所謂智慧,就是能夠超越經驗,不僅聚焦具體問題,更能注重抽象問題。我們可以推論,企業家之間最根本的競爭,就是哲學素質的競爭,也可以說是整體精神素質的競爭。

比如,作家寫的書是他的作品,是智慧的表達,這個作品必定會體現出每個人的整體精神素質,素質好的人也可能會寫出不太好的作品,但總體上會是好作品,而素質差的人必定一部好作品也寫不出。

對於企業家來說,企業就是作品,這個作品肯定也會反映出這個“作者”的整體精神素質。

一個有作為的企業家,一定是一個眼光、胸懷、格局、智慧都出色的人。

撥迷見智

正如薩姆·沃爾頓所說:世界上沒有什麼純而又純的商業真理,所謂商業真理只是把那些古老的真理認真地、全身心地運用在你的商業行為當中。

開啟自在之門

管理者們對很多話題感興趣的程度,遠高於所謂專門的經濟和管理類的話題,這也再次提出了一個觀念,那就是:所謂商業的問題,其實只不過是人們真實問題在商業領域裡面的某一些反映。

在表面的層次上,可能大家關心的是商業的問題,但是如果往本質層面思考,真實的焦慮、真實的困惑往往不是商業的,往往是跟人類最基本的那些焦慮有關。

所以,企業家需要哲學,商業需要回歸哲學的本質,找到問題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