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作爲能夠和劉備曹操相抗衡的一方霸主,爲何常常被人所忽視

現在我們提起三國都知道當時有三方勢力共分天下,分別是時稱奸雄的曹操以及有著皇叔之稱的劉備和佔領江東的孫權。從道理上講三分天下,三個主公佔據的戲份應該都差不多,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從歷史上來說還是小說演義裡面來講,曹操和劉備的出場次數遠遠多於孫權,並且介紹的也比較詳盡,彷彿只有他倆才是三國時期的主角,到了孫權這裡史官們都非常惜墨,都沒有過多的描述,這是為什麼呢?

孫權作為能夠和劉備曹操相抗衡的一方霸主,為何常常被人所忽視

由於關於孫權的記載和描述都不是太多,所以我們對他的瞭解可以說是知之甚少,孫權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形象只是一個靠著父兄兩代打下來的基業才能勉強佔據江東的富二代,本身又是謀略平平胸無大志,只知道守住自己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其實不然,事實上的孫權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霸主。理由如下:

孫權作為能夠和劉備曹操相抗衡的一方霸主,為何常常被人所忽視

自古以來都盛傳著一個道理,那就是守江山要比打江山難得多,因為想要打下來一塊江山只需要一鼓作氣帶領士兵衝鋒陷陣,簡單點兒來說就是不怕死就行,而守江山需要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包括內政軍事外交等等。尤其是在三國亂世群雄爭霸這段時期孫堅孫策二人本身就是武術高手手下又有一部分能人所以就創下了江東基業,但是這倆人都是死於非命過早而亡,就把一個剛建立好的還沒有穩定的江山交給了一個尚未成熟的幼主孫權。

孫權作為能夠和劉備曹操相抗衡的一方霸主,為何常常被人所忽視

孫權上臺之後其實是很艱難的,首先江山是他父兄兩輩打下的,他年紀幼小沒有什麼戰功所以就不能服眾,而且這些手下人還都是跟隨他的父親征戰的老將,輩分又比他高,又不能用一些狠的手段,小小的孫權能夠用合理的政治手段把內部問題給解決掉,把江東基業整理的非常穩固,在治理天下這個層次上遠遠比其父兄做得要好。

孫權作為能夠和劉備曹操相抗衡的一方霸主,為何常常被人所忽視

記載孫權最多的紀錄大多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這場戰爭作為三國中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也是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的最直接因素,正是這場戰爭打完才使得曹操的統一天下大業的夢想破滅。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是孫劉聯軍合力破曹,大部分人都把這份功績記到了諸葛亮或者周瑜的頭上,卻忘了周瑜之所以能夠在前線放開手腳指揮戰爭,背後完全是孫權在力排眾議鼎力支持下的功勞。當時江東文武對於是否要聯劉抗曹意見不一,最終孫權聽從了魯肅的意見下定決心鼎力支持決戰才能夠有後來的局面。當時孫劉兩家的兵力加起來都沒有曹軍的十分之一那麼多,能夠下這種決心的孫權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魄力的君主。

孫權作為能夠和劉備曹操相抗衡的一方霸主,為何常常被人所忽視

再後來吳蜀聯盟破裂,孫權在陸遜大敗劉備軍隊之後不僅沒有主動追擊,反而遣使送禮求和,大多數人都以為他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君主,但是你們都錯了,孫權這種能夠忍一時之長短正是其有遠見的表現。因為他知道要想穩固住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必須聯合劉備,蜀漢若是滅亡,東吳怕是也難以長存,故而他在大敗劉備之後為了大局竟然願意委屈求和,這份胸襟這份遠見可以說是非常牛的。

孫權作為能夠和劉備曹操相抗衡的一方霸主,為何常常被人所忽視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孫權都是一個非常厲害的霸主,但是因為整個三國時期曹魏都是主力角色,而劉備又是掛著個漢室宗親的旗號,所以關於他們兩家描寫的都是較多,而孫權是個野路子出家沒有什麼背景,又不是實力最強的,所以關於他的描寫就相對較少了一些,但是他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孫權作為能夠和劉備曹操相抗衡的一方霸主,為何常常被人所忽視

你覺得孫權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