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金剛經》學放下的智慧,淨化貪嗔癡,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其實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安住在當下。過去的已經成為過去,不復存在;未來的還沒有來,也不復存在;只有現在,但是一說現在,現在也變成了過去。

宇宙間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現在,永遠都是現在,但是現在也無法把握啊,現在不斷在流逝。然而我們一切眾生不瞭解這個道理,拼命在想一個不可得,想把它留住,不可得啊。

跟《金剛經》學放下的智慧,淨化貪嗔痴,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還記得初習禪修,練習觀息法的時候,親身經驗到的一個心的實相,心總是從一個所緣跑到另一個所緣,這是心的習氣。它不想專注在任一所緣之上,總是不停地流轉。

在打坐修習的時候我發現,心不是跑到過去,就是跑到未來。要麼就是懷念過去的事,好的壞的;要麼就是暢想未來,好的,壞的。這就是心的習氣,它不想停留在當下。然而,人是要活在當下的。

當然,如果可以幫助我們面對當下,懷念過去及設想未來是可以的,但是由於習氣的根深蒂固,我們的心一直想要拋開當下的實相,逃往不可得的過去或未來,所以我們這顆心總是不安定,焦躁,痛苦。

跟《金剛經》學放下的智慧,淨化貪嗔痴,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我們會發現,念頭毫無徵兆的生起,它老是在過去或未來流轉,我們也隨之迷失在無明、虛幻及錯覺之中,其實這就是“痴”。

即使是有條理的念頭,也都是具有樂或苦的所緣,如果是樂的話,人就產生喜愛的反應,然後形成貪愛執著,也就是“貪”;如果是苦的話,人就產生排斥的反應,然後形成嗔恨厭惡,也就是“嗔”。

心一直充滿了貪嗔痴這三個根本煩惱,其他的汙染不淨也因此而起,讓我們一直在痛苦中。

跟《金剛經》學放下的智慧,淨化貪嗔痴,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通過禪修,找出並根除深藏心中的複雜情結。練習觀息法時,集中心念,也是在淨化心。當下的專注,覺知到當下的實相,並不生起反應,這時的心就脫離了貪嗔痴煩惱,是純淨無染的。修行,也是淨化心,消除內在的汙染不淨,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所以,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都是在變化的,我們要安住當下,認清自己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