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文 | Terry


​​開篇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Worktile中的任務應用承載了Worktile中大部分客戶的業務場景,很多客戶都是通過任務管理和項目管理而與Worktile結緣,而看板式任務管理、輕量級和可視化也成為Worktile的標籤。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大型客戶使用Worktile,原有看板式輕量級的任務管理在承載用戶的業務場景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團隊經過慎重的思考,決心從零開始重新打造一款更加強大更能適應用戶業務場景的項目管理應用。通過覆盤以前的任務應用,以及梳理我們收集到的上千個客戶的反饋,我們得出了Worktile 7.0產品的幾個要點:場景化、積木化、個性化和中庸化,在本文中我們來談談Worktile 7.0產品背後的那些思想。


場景化

在6.0之前的版本中,Worktile在項目管理方面的解決思路是,提供一套以任務為核心數據模型,以看板為核心展示方式的通用項目管理方式,其本質是用同一套模型去滿足客戶不同的業務場景,需要客戶的業務流程來適配產品,這樣的解決方案頗有點削足適履的味道,對客戶在企業中推廣落地會有很大的挑戰。這種思路可以用圖1表示: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1 同一模型適應多個不同的業務場景)

經過近兩年的商業化進程,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中推廣時我們意識到,要切實解決客戶的業務場景,讓企業能夠更快的落地推廣,我們產品需要在場景化上有進一步的提升,即使用不同的模型去解決客戶不同的業務場景,可以用圖2來表示: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2 不同模型適應對應的業務場景)

回到具體的產品中,當客戶在創建項目時,就可以看到系統預置好的一些項目模板,每個模板都會對應客戶不同的業務場景: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3 按業務場景選擇合適的模板)


積木化

要滿足客戶的業務場景化,我們有兩種不同的解決思路:第一個思路是場景定製化,或者說場景垂直化,即客戶需要哪個業務場景,我們團隊去對應開發這個場景的項目模板。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滿足需求,但是對客戶的需求響應速度上不會很快,首先我們需要深入瞭解這個業務場景,才能夠去做定製化開發。另外即便是同一個業務場景, 針對不同的客戶在實際操作中也不盡相同,比如以敏捷開發為例,不同的團隊在具體執行上也是千差萬別,場景定製化開發在滿足客戶的個性化方面顯然力不從心。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4 樂高積木玩具,組裝成不同的形狀)

第二個解決思路就是積木化,即通過提供大量的底層元部件,把這些元部件根據客戶的業務場景,組裝成不同的項目模板,通過配置化的方式實現場景化。這些元部件可以看做時一個個的積木形狀,最後組裝成什麼樣子,取決於你需要什麼。在Worktile 7.0中,我們提供大量了用於組裝項目模板的元部件,包括:任務類型、狀態、工作流、關聯、數據源、組件、角色、事件、模式等等,客戶並不會關心這些元部件(樂高塊)是什麼,有什麼用,客戶關心的是能用這些樂高塊構造出他想要的業務場景,這就要求元部件要做的極具抽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用最少的功能,最大化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如圖5所示,運用這些元部件構造一個敏捷開發的場景模板: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5 運用元部件構造一個敏捷開發的場景模板)

構造完模板後到具體的客戶業務場景中,打開項目時將會看到這樣的展現形式,在這個項目中用戶看到的元素都是與敏捷開發場景相關的: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6 敏捷開發項目模板)


個性化

標準化產品和客戶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困擾各個企業SaaS服務廠商最大的問題,一方面要做SaaS化標準產品,另一方面在面對每個不同的客戶時,有些個性化的需求又需要滿足,很多的SaaS廠商都陷在這個泥潭中無法自拔。有些廠商乾脆放棄個性化的需求,只專注於解決通用化的問題;也有一些廠商組建了專門的定製化團隊,針對客戶80%的通用需求用SaaS產品的方式滿足,而剩餘20%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定製化的方式滿足。

在Worktile 7.0設計之初,我們就考慮了這個問題,通過提供PaaS化(不是十分準確的表達)的配置平臺——圖靈平臺來緩解標準化和個性化之間矛盾,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客戶的定製化需求。我們期望標準的產品仍然可以解決客戶80%的需求,而通過圖靈平臺可以通過配置解決客戶15%的個性化需求,剩餘5%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定製解決。圖靈平臺的思想如圖7所示: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7 圖靈平臺介紹)

簡單的講,圖靈平臺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一套完善的PaaS化的基礎平臺,包括Metadata管理、Tenant 數據管理、各個業務中間件、設計語言等等,而所有的Worktile應用(如7.0新上線的項目應用)都構建在這個基礎平臺之上;第二部分是一個可視化的配置工具,這個配置工具是為了讓客戶成功團隊更方便更簡單的使用圖靈平臺底層的能力,打造出更加適合客戶業務場景的模板,同時圖靈平臺的部分配置能力也向客戶開放,即企業IT部門也可以直接在配置中心做一些更適合自己企業的個性化配置。


中庸化

《中庸》首篇中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裡表達的其實就是中庸和適中的意思,我們常說“過猶不及,不能走極端”就是這個意思。

從Worktile 1.0上線運營到現在,已經經過了七個大版本的更新,產品設計也走了很多的彎路,經過反思與總結,我們得出做企業服務產品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中庸。在整個Worktile 7.0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到處可以看到這一思想的體現。

我以標籤管理功能為例來闡述中庸思想,在Worktile 4.0之前的版本中,任務標籤的管理方式是每個項目都有一套自己的標籤組,如圖8所示: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8 每個項目一套標籤)

在實際使用中,我們收到了大量的客戶反饋,期望標籤管理是一種全局的方式,而不是每個項目一套標籤,以便於查詢與統計。在Worktile 5.0推出企業版時,任務標籤管理方式改為了全局的方式,即企業中所有的項目共享同一套標籤組,如圖9所示: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9 所有項目使用同一套標籤)

然而這種方式對於客戶來說同樣也有問題,如果想給某個特殊的項目定義一套不同的標籤,無法做到。實際上這兩種標籤管理的方式都是走了極端,一種是每個項目一套標籤,另一種是全部項目一套標籤。在Worktile 7.0中把所有這樣極端化的地方,都改成了中庸化的路線,選擇權交給客戶,如圖10所示:


Worktile 7.0 產品設計背後的思考

(圖10 中庸化的標籤管理方案)

此處僅僅是以標籤管理為例闡述中庸化的設計思想,事實上在7.0的產品設計中,到處可以看到這種思想的體現,從角色管理到安全管理、再到權限管理,從提醒方式到通知方式,中庸化的思想無處不在。


總結

在整個Worktile 7.0的設計過程中,我們以場景化為設計出發點,以積木化為整體指導思想,以個性化為最終目標,以中庸化貫穿始終,完成了史上最為強大的項目管理工具的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