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医学科是什么科?

谈起“核”,很多人闻之色变,您可能不知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正在利用“核”,解决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难题”,实现精准医疗的追求。微量核素,辐射量极小,是病痛中的“春雨”。核医学科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患者精准地找到病灶,提供准确的治疗方向。滨医附院核医学科主任王旭及其团队正极力配合临床科室,利用“核”为患者更好服务。

「关注」核医学科是什么科?

滨医附院核医学科拥有我国尖端的PET/CT设备,可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变

核医学科是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综合体,不仅包含体外分析技术(核素检验),还包含了多种医用大型仪器显像(核素诊断)与多种核素的临床治疗(核素治疗)。滨医附院核医学科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率先获准配置了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仪(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系统(PET/CT)。去年年底投资、引进的国际先进医疗设备Biograph mCT Flowmotion,该仪器为国内第二台,北方首台,在国际上也属于尖端设备。

王旭介绍,PET/CT技术是把极微量的正电子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然后用(PET)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在人体全身脏器的分布情况,再结合CT的精确定位,将CT的解剖结构图像与PET的功能代谢图像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准确显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代谢情况和解剖结构。两者优势互补,与普通CT、磁共振等检查方法相比,PET-CT可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变,起到1+1﹥2的效益。

「关注」核医学科是什么科?

滨医附院核医学科可开展放射性核素显像、体外免疫检测、放射性核素治疗三大项目

滨医附院核医学科可以开展放射性核素显像、体外免疫检测、放射性核素治疗三大项目。目前,主要进行骨关节系统、涎腺与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的单光子显像(SPECT)以及全身的正电子显像(PET/CT)等多种核素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进行全身扫描显像,能有效发现病灶,帮助临床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

体外分析技术是指利用示踪技术原理及专用设备,在体外测定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蛋白质、多肽、神经递质、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细胞表面抗原和药物等)的微量分析技术。核医学科主要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免疫分析技术,敏感、特异地检测体内多种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疾病导致体内产生抗原,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如同一个螺丝钉对应一个螺丝帽一样),通过多种分析方法,获知某种疾病产生的抗原,从而诊断疾病。

放射性核素治疗也是一个大热门,其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β、γ等射线对病变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直接和间接使病变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结构和性质遭受损害导致其细胞繁殖能力丧失、细胞衰老或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碘131治疗甲亢、甲癌,碘125治疗肿瘤,云克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均是如此原理。

医用核技术所用辐射剂量微小,对患者及周围人群影响不大

对于市民可能存在“核医学科具有辐射性,并且患者会携带辐射影响身边人”的疑问,王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医用核技术不能和核电站联想到一块去,其中的区别就好像‘和风春雨’和‘飓风暴雨’,春雨“贵”如油,恰能体现“医用核”之于患者所需之 “贵”。”据科学、准确的计算,核医学之 “核”对患者产生的辐射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

另一个问题是对陪护家属或周围人群的辐射影响,王旭表示,由于放射性核素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排期的存在,根据精密仪器实测,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的患者对家属或周围人群的影响微小;但是,患者进行大剂量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过程中,建议家属或周围人群,特别是儿童不要与患者太过亲密接触,两米半以上的距离是安全的。

「关注」核医学科是什么科?

成绩+团队,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由于从准备到PET/CT显像整个检查过程所需时间长,会限制检查患者的流量。”王旭说,目前,科室已顺利完成PET/CT检查近600例。滨医附院拥有着黄河三角洲区域唯一一台先进的、资质齐全的PET/CT设备,完成这么多病例,并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为患者着想,更注重社会效益;核医学科团队秉承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更低的价格尽可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继承“仁心妙术”的院训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好地造福于民。

核医学科现有全职医务人员9人:其中医师5人,护师2人,技师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7人,平均年龄34岁,多数人员曾到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医院核医学科进修。此外,2016年9月底,核医学科还成为滨州医学院高层次“海外特聘教授”设岗学科,聘请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终身教授、放射药物科研中心主任王言明先生为特聘教授,每年定期现场指导,旨在全面提升学科发展。近年来,核医学科在医学院和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王旭主任、王言明教授的直接带领下,配置并正式运行了尖端的设备,获批了国家、省、省高校课题3项;刚刚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2项。

当然,核医学科仍将精益求精,对于未来科室的发展,王旭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将诊断细致化、精准化。有些设备是2003年的老设备,借新大楼启用、搬迁的契机,科室积极申请更换、增添新设备,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另外,科室根据医院规划和指导,积极准备、筹划核医学病房。用专业的“核医学”,切实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觉得不错,请点“赞” 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