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三评之活佛讲经

前几天讲到了不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今天最后一篇,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不丹人民的精神世界,谈一谈这个佛教国家人民的精神状态。在新年,我有缘为莲花生大师弟子第九世转世活佛做了翻译。从翻译的内容当中,我也更加地,对于什么是不丹的幸福,什么是世人的幸福?以及什么是幸福有了更深的思索。

在这里附上我给大家的简单诵读,背景音乐是活佛及众弟子在大年初一的佛经诵唱,希望有缘之人听到,也能够顶礼佛法,广结善缘。


我私以为,人世间的格局有两种。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人都喜欢吃包子。其中一个可能从小到大只吃过包子,他觉得包子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而另外一个,吃过天下山珍海味,不论是阿拉斯加大螃蟹、还是法国的焗蜗牛。他尝遍天下美食之后,依然认为包子是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都在吃包子,两个人都非常幸福。然而在背后,一种是别无选择,一种是心之所向。诚然,第一个人,或许由于出身家境、成长经历等原因并没有条件去体验世界。但是他的幸福,对于他来说,却依然很真实。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达到“等到风景都看透,你会不会陪我看细水长流”的这种状态。两种状态,孰优孰劣,乍一看似乎很好分别。但仔细推敲下去,却难以得出答案。

显然,不丹是属于第一种的。这个国家夹在中印两个大国之间,自然资源贫乏、乃至恶劣。小国寡民,物产贫瘠,就好像上天把一手烂牌都交给了不丹。可是在某种意义上,不丹又可以被规划到第二种,因为这里有着佛法的礼遇。不丹是个佛教国家,这里大部分人都信佛。最简单地说,不丹境内不允许杀生,所有的肉食都从印度进口。(这一点我的确不太理解,有点既想立牌坊又想当女表子的感觉)

不丹三评之活佛讲经

扎西却宗经桶前走过的僧人们/摄影:Li Jiang老师

从与当地人的交谈中我听到,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我问他们:就不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吗?他们有的人出过国,有的人没有。出过国的,承认国外确实很好,但是留下来太难。可与此同时他们还说,在不丹也挺好,并不会因为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懊恼。我问我的司机Kiley,你住的怎么样?他说:“我住在廷布的公寓里,不是很大。”我说:“你就不想住个大房子吗?”他说:“大房子太贵了。”我:“所以你得不到大房子,会不开心吗?”他说:“不会啊,现在这个也够用了。”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还是违心地要在外国人面前维护不丹幸福的模样。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前者,因为他接着说:“我们都是佛教徒嘛,都知足常乐,没有那么多欲望的。”

这一点,我从活佛(仁波切)口中得到了印证。(关于活佛和仁波切的定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

不丹三评之活佛讲经

仁波切Trulku/摄影:Li Jiang老师

见到活佛(仁波切)的第一面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们,他九岁的时候被选作活佛转世。他也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他在定义自己的时候,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活佛,而更倾向说自己是一名老师,一名医生,为人们解答疑惑,与智者探讨智慧。他说,佛教并非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哲学,一种处世之道。在这里,我简单地重述下他所讲的哲学,即如何寻找幸福。

人们都想获得成功,都想有着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名望、更漂亮帅气的伴侣。于是在中国,人们求佛时,就会给菩萨上香上供,许下这样或那样的世俗愿望,与菩萨做交易,通过供养来获得现实世界愿望的实现。如此去礼佛,佛怎么会帮你实现愿望呢?如果帮你实现了,那岂不是佛也成了一名商人了吗?殊不知,你过得不幸福,就是因为这些世俗的愿望,这些愿望就是你的烦恼识。你以为这些东西可以给你带来幸福,可是当你得到的时候,你却依然没有感到幸福,这是为什么呢?举个例子:

比如,两个人在热恋的时候,情投意合,恨不得山盟海誓永世不离。这就是“月亮阶段”,这个时候一切都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你所看到的对方,就像温和的月光一样美好。当两个人在一起了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了“太阳阶段”。这时矛盾开始暴露,彼此对对方的不满开始增加,在阳光的烤灼下,关系开始变得紧张。当两个人一起生活了数十年后,可能就进入了“火焰阶段”,这时彼此给对方的就只有疲惫和伤害,留下的是痛苦和煎熬。怎么当时能给你带来所谓幸福的人,现在却成了你痛苦的来源呢?那么,是你的伴侣变了吗?没有,他/她还是那个他/她,是你的心变了。(笔者评:这里并不是指所有关系都会按照这样的路径发展,活佛只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人心的变化。)

不丹三评之活佛讲经

活佛的大弟子/摄影:Li Jiang老师

所以,一切从外部寻找的到的“幸福”,都不叫作幸福。幸福不来自于金钱,不来自于自己的伴侣、父母、子女、朋友、成功、地位等等等等。幸福要去从自己的心里寻找,由内而生的幸福,才叫真正的幸福。那么,如何从自己的心里寻找幸福呢?那就要放弃两个概念,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的”。

人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的运转都以“我”为出发点。我要怎样,我想如何,我不开心,我很兴奋。可是我们都会忘记,我们对面的那个“你”,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我”。天下有这么多的“我”,还怎么去关心人世中的“他人”?有了“我”,就有了“我的”。我的钱、我的房子、我的老婆/老公、我的事业等等等等。这些“我的”的概念,让我们对身外之物产生执念,去追求世俗所定义的美好事物。佛说:这些东西,其实都像彩虹一样。看上去美好,你能看到它的形状、看到它的颜色,可是却永远追逐不到,永远不能拥有。得不到,就会痛苦;去追求,也会痛苦。

不丹三评之活佛讲经

多楚拉山口的108座经塔

既然要追求幸福,那就放下“我”和“我的”的概念吧。没有了这两个概念,做到了无我,就能够抵达“空性”;有了空性,就有了怜悯之心,就看得到他人的疾苦,就发得了解救众生于苦海的大愿。所以,在痛苦的时候,要学会享受痛苦,学会享受一个“受害者”的身份。

这听起来太难了,是不是?很多人会说,我身上罪孽太多,可能不配修行佛法,也放不下这些俗世的追求。活佛说:其实佛经教义实非宗教,而是哲学的修行。人身体病了,要去看医生;精神病了,也要去寻求康复。正是因为你的不完美,才应该去学习佛法,在已经得道、或者说修为比你更高的人身上寻找启迪,以他们为榜样,尝试着成为一个更好地人。

不丹三评之活佛讲经

郄楚拉山口海拔4000m的经幡

是不是突然感觉没有那么难了?如果还有疑惑,那不如去不丹静一静吧。或许你回来的时候,就会在心里开始一段新的旅行。

我的不丹三评就此结束了,赶着元宵节的尾巴,送大家一首灯谜,也算是照应一下今天的主题: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