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于江南!

常熟,历史文化悠久,

自古崇文重教,才俊辈出,

在这一方文化圣地,

有一位文化先贤,被称为“南方夫子”,

他便是言偃。

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上,

有一条纪念吴地先贤的山道,

文人墨客但凡至常熟,

多会至此,

以纪念这南方夫子。

虞山脚下,福地广场,

一组石雕,乃雕刻着言子求学图,

以及论语中,言子与孔子的对话,

细细阅来,

便能感到文雅幽韵

随着虞山的绿林清风

袭面而至,

让人如沐书香之中,

多了几分雅韵。

移步山脚登山处,

仰望十里青山,

绿林荡漾间,

有一条古韵横生的

上山道映入眼帘,

恰似“书山有路”的意境般。

踏入吴地先贤遗址,

一路上虞山,

自下而上可见牌坊三道。

第一道牌坊上

刻有“言子墓道”四个大字,

历史车轮不断前行,

岁月沧桑易逝,

牌坊已旧,正契合这古雅意境。

经过牌坊,走过文学桥,

拾级而上,

第二道牌坊呈现眼前,

乾隆书额:“道启东南”。

苍劲的笔触,似穿越历史而来,

让今人尤为动容。

一路伴随密林绿树而上,

遇见第三道牌坊,

此为雍正江苏布政使

额书“南方夫子”,

传道受业解惑,

言偃把儒家文化带到江南,

开启了崇文重教之风,

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却是

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路沿着墓道前行,

还有石亭三座,

有康熙御书“文开吴会”横额。

经过这些,就到达了言子墓冢。

墓依山而筑,虽隐于密林,

但居高临下而望,依然气势宏伟,

格外震撼。

言子其人

南方夫子言偃(前506—前443年),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年吴地常熟人。小孔子45岁,和子夏、子张、曾子等同年辈,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

言偃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能学而有成。孔门有四科,言偃在文学一科中占第一位。孔子曾称赞他:“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公元前446年,61岁的言偃返回家乡传道讲学,吴越一代弟子数以千计。“孔子之道渐于吴,吴俗乃大变”。言偃把儒家文化带到江南,开启了崇文重教之风,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一洗其陋而归于儒,其功不在泰伯下”,从此确立了江南文化“尚文”的基本走向。

民众称言偃为“贤人”,后人奉祀累世不绝,到清代此地设县改为“奉贤”。文开吴会、道启东南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文化先贤言子,

是展开常熟灿烂文化首页的先人,

更是孔子三千弟子中

道启东南,文开吴会第一人。

他生于常熟,授业江南,

徜徉在这虞山之中,

言子墓旁,你方能感知到这

常熟历史文化名城

的文化之厚重。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常熟古韵·仰望十里青山,感知先贤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