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抢地、流拍、裁员、校招……房企于冰与火之间煎熬?

今年似乎成了房企的发展分水岭,一来,某些房企选择放弃地产板块,如:3月,珠江控投更名京粮控股;中天金融以246亿出售旗下地产业务;与此同时房企开始进军其他领域。二来,在轰轰烈烈的校招背后,房企大幅裁员的消息笼罩着整个市场,人心惶惶,如:某企业的“千人计划”;某开发商各部门只剩一个“光杆司令”;近日,某宇宙级房企又爆出裁员传闻,这已经是下半年以来第三起大范围恐慌性裁员消息。三来,在经历了高热度土拍后,各大城市竟开始出现土地流拍现象了!

眼看着各大房企半年报陆续出炉,在调控政策频出、信贷收紧的背景下,尽管开发商光鲜亮丽的成绩单仍然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似乎都赚的盆满钵满,尽管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确实不错,但超高负债率使得整个行业的举步维艰现状难以掩盖。

放弃地产板块、开拓新板块、大规模裁员、热闹的校招、土地流拍等一连串事件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呢?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到处听说房企的日子越发难过了,真的假的?

资产负债率畸高下的“钱荒”

可以说,房地产业在经历了多年来的野蛮生长后,多数房企仍然套用原来的“老路子”,业绩增长的主要模式依旧是高周转和高杠杆,在资产负债率畸高和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紧缩的背景下,资金短缺成了悬在房企心头的利刃。今年以来,多数房企公司债发行遭到中止,房企的资金问题愈发严重。对于大型的房企而言,无论是从净现金流、融资渠道还是从货值储备来看,他们面对的压力都要比中小房企小很多。而对于多数中小型房企而言,资金链断裂风险仍然很高。

就拿长沙的某个开发商来说,今年4月底才拿到地的项目,6月初就开始登记,这年头不是盛行捂盘惜售之风吗?怎么这家反而这么着急?有关人士透露,总公司缺钱呀,整个项目只得日夜赶工,加紧建设到足够拿预售证的条件才能回笼资金。

看看,信贷一收紧,对于中小开发商而言,捂都懒得捂了……

裁人却又招人的无奈之举

一方面是某些大中型房企“骇人听闻”的大肆裁员消息,一方面是几大开发商轰轰烈烈的校园招聘计划启动。其实,房企是不是真裁员,我们或许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摸准未来的发展风向。

第一,此前市场上行时期大量招聘储备的人才在目前的下行周期似乎显得冗余了,在市场热度高时,大船大锅饭,每个员工貌似都能拿出业绩,“人海战术”确实管用,但市场一旦热度下降,企业运营本就困难重重,资金短缺,精简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换句话说,人才升级。

第二,一些房企在板块布局方面确实有较大的变化,甚至前文有提及某家房企直接出售地产板块业务,就拿今年万科、龙湖等房企招聘的具体岗位来看,大部分的招聘岗位却不是传统地产业务所需的人才。

所以,房企大量裁人的消息背后,一方面是企业人才升级的诉求,另一方面是房企转型布局其他板块的事实,或许,这反而是件好事。

土地流拍?资金紧张!

最近多个城市出现土地流拍现象,而长沙最近竟也有2宗双限地流拍,引得市场一阵恐慌,连“香饽饽”都不要了,难道楼市真的要变天了?仔细查看流拍的宗地具体情况后发现确实有点令人担忧呢。

望城区010号地块竟然无人报价,成为首宗流拍的“双限地”,起拍楼面价为1973元/平,住宅最高限价为6515元/平。周边配套尚未起步,且拆迁安置工作未完成,不得不说相对其他地块来说性价比实在不高。

望城区010号地块遭流拍情有可原,而雨花区052号呢,起价约为13.9亿,起拍楼面价为4545元/平,住宅最高限价为9500元/平。开发环境较为复杂,但该宗地规模大,要求资金实力强,或许暴露了开发商资金短缺的实质。

本来限购背景下市场行情一般,当初拿地出了高价钱,到了销售阶段却只能按照政府限价低价出售,现金流小了,哪来那么多钱拿地。拿地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房企的生死存亡。如果中小房企甚至大房企都出现拿地资金紧张,说明企业后续发展是乏力的,未来房企洗牌的趋势越强。这或许暗示着在资金短缺、回款不济、融资困难的情况下,面对大型房企的无情绞杀,中小房企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危机四伏,机遇并存

似乎看起来房企危机四伏,日子难熬,但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的,能够熬过资本寒冬和市场下行时期的房企或将迎来曙光。目前,大规模房企仍然能够以规模优势用较低成本布局,以刚需、改善型型产品为主,通过高周转项目和深化全国布局实现逆市增长,并不断优化产品,紧紧把握住市场需求,挖掘潜在需求,实现强者恒强。同时,在适当时机布局其他板块,实现多元化发展。当资本、土地、品牌、人才、政策等资源进一步向大中型房企集中时,规模房企的优势将尽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