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與道總有一些模糊界限,地藏王究竟屬於哪邊?西遊結語爲何沒他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的佛教有四位菩薩,分別為文殊、觀音、普賢以及地藏王。在西遊中,這四位都出過場,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觀音菩薩了,但是在原著中,結尾對佛教人員進行了排名,卻沒有地藏王菩薩的名字。

佛與道總有一些模糊界限,地藏王究竟屬於哪邊?西遊結語為何沒他

在佛教中,文殊代表著智慧,觀音代表的是慈悲,普賢代表著德行,而地藏王,代表的是願力。

文殊在山西的五臺山,觀音在浙江的普陀山,普賢在四川峨嵋,地藏王則在安徽的九華山,而這四座山也被稱為是佛教中的四大名山。

佛與道總有一些模糊界限,地藏王究竟屬於哪邊?西遊結語為何沒他

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其實地藏王還有一個名字,為幽冥教主,雖說他在地府地位最高,但是又自稱為貧僧,這也說明他的確是一個和尚。當猴子在地府鬧事的時候,作為佛教的人物,他本應彙報給如來,但是他卻去向玉帝稟報,由此可見,地藏王效力的不是如來,而應該是天庭。所以說,地府不被佛教管理,他也不是如來手下。

其實,在佛教入傳之後,佛教信徒們就選出了三位菩薩,分別為文殊、普賢以及觀音,而地藏王則是後來又被加入的。西遊作者恐怕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把地藏王暫時給排在了佛教之外。

佛與道總有一些模糊界限,地藏王究竟屬於哪邊?西遊結語為何沒他

在西遊之中,地藏王所受的待遇也比觀音要差的很多,在原著之中,觀音被奉為是七佛之師,這簡直就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且如來也經常誇讚他。在小白龍吃掉唐僧馬匹的時候,觀音竟然擅自對小白龍許諾,如果日後真的遇到了磨難,她能夠保證小白龍受到天地的照顧,能做出這種承諾,想必地位一定頗高。

佛與道總有一些模糊界限,地藏王究竟屬於哪邊?西遊結語為何沒他

反觀地藏王,似乎被貶低了太多,他不僅膽小,還處處為自己考慮,和悟空的形象形成了對比,但是悟空鬧森羅殿的時候,他也只是告訴了玉帝一聲,在真假猴子的時候,雖說諦聽聽出了真假,但是他最後還是沒讓諦聽說出真相,讓這種形象,與他曾立下的誓言形成了極大的對比,而他的名字沒能出現在最後的佛教排行榜之上,似乎也是可以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