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很多妈妈辛辛苦苦给孩子做好了收纳,

结果一转身又乱了。

其实,孩子做收纳的感觉和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3岁的小女孩小妞儿,

不但会把毛绒玩具整整齐齐地放在收纳箱里,

还会贴心地盖上被子,

让娃娃在箱子里睡觉。

但你知道这个「别人家的女儿」,

却是一位整理师妈妈耐心观察了上千小时,

不断沟通学习才培养出来的吗?

1.要让孩子听的懂收纳,不能超出她的学习能力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什么是孩子听的懂的语言呢?

例如,她会告诉孩子「这些娃娃想爸爸妈妈了」,

快点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吧。

有时还会示弱:「小帮手,快来帮帮妈妈吧」。

这样就会看到女儿屁颠儿屁颠儿地跑过来。

简单的一句话,让收纳变成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理解物品的分类。

如果分的太细,

那难度就超出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在小妞儿2岁左右的时候,

她只要求做到一级分类。

比方说只要知道绘本和毛绒娃娃不一样,

把绘本粗略「归位」在一起就行,

不用纠结于绘本的大小排列。

到了3岁就可以大致学会按大小排列。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3岁以上的孩子,

可以进一步逐渐学会一级分类归位的基础上,

学会二级的「分类」和「收纳」,

甚至是更进一步的「取舍」。

例如她这5种简易分类来收纳衣物:

袜子、内衣、上衣、裤子、裙子。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还应该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收纳。

黄色气球代表留下的玩具,

粉色气球代表不需要的玩具。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她会用「得分」的方式教女儿收拾玩具:

「我们一起来得分吧」。

每放进盒子里一件玩具,

都会用特别夸张的语气说:

「哦,你得了一分!」

这样孩子做起收纳就会特别起劲。

2.房间乱可能是因为收纳不合理,不是孩子的错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各类玩具根据大小、种类进行分类,

放置在不同的收纳框里。

特别小的玩具可以考虑使用分隔盒,

方便孩子拿取。

只要能打开的抽屉、柜子都会被孩子乱翻,

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但如果培养好取完东西收拾清楚的习惯,

那么翻腾一会儿并不影响最终的整洁。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小朋友取书的力气小,

书也不适合像大人那样,

许多本粗暴地竖直收纳在一起,

她每次看女儿拨开一本本,

去拿压在最下面的书都觉得好辛苦,

而且也不利于保持书架整齐。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她用两个书挡,

把高的书和矮的书分类,

让每次拿书都更加省力。

同时这也说明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习惯,

一时的房间变乱可能是因为收纳方式不当,

妈妈不应该急着批评。

3.妈妈要管住自己购物欲,给孩子一个清爽环境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这是她女儿的衣柜。

很多时候爸妈会觉得一件衣服好可爱、好帅气,

但无止境地买新衣服,

孩子真的看重这些吗?

满足的只是父母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已。

所以买几套当季质感好、款式好的,足以。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另外一点重要的是爸妈们自己不能觉得收纳很烦很难,

否则要求孩子做到完全没有说服力。

如果总是充满愤怒、不快地让孩子把自己的「烂摊子」收拾好,

颐指气使地强迫孩子整理,

在他们心里,整理就与不快、讨厌划上了等号。

要尽可能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清爽、整洁的生活环境,

他们就会觉得这是家里的正常状态,

成为整洁的家的小小守护者。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为了让收纳好成为常态,

在选择收纳用品时就应该注重颜色、样式统一,

看起来会更加整齐。

例如她自己用的上面这些都是宜家的收纳箱。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培养好孩子的收纳习惯,

不因一时变乱责备孩子,

也让孩子对事物充满更多好奇,

即使到了陌生的店里也会东摸摸西摸摸。

遇到喜欢的歌还兴致颇高地跳舞。

花上千小时观察女儿如何收纳,她找到了孩子房间转身就乱的巨坑

▲最后看看这位西安整理师妈妈的真身吧,

她还会和其他整理师一起逛宜家,

研究各种收纳用品。

这样耐心和女儿沟通,用心布置家中收纳的生活,

你认为可欲吗?

「可欲生活研习社」还将持续报道更多中国收纳达人和方法,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