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一):英国经验论

经验论鼻祖培根

现代唯物主义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马克思说:“唯物主义是大不列颠本土的产儿。”经院哲学发展到了晚期,在英国出现了著名的唯名论者司各脱(约1265年—1308年),他率先提出“物质是否不能思维”的问题。

在他之后,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626年)出现了,马克思说培根的思想以朴素的形式包含着唯物主义全面发展的萌芽。他的主要观点是:一、用经验论来反对经院哲学的天赋观念论,说感觉是确实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二、知识就是力量,人的知识需要科学化,科学就是把理性方法运用于感性材料;三、理性方法包括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四、运动是物质的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运动不仅包括物理、机械还包括冲力、活力、张力甚至是“物质的痛苦”。

西方哲学史(一):英国经验论

霍布斯的机械化

在培根这里,已经包含了唯物主义走向机械论的萌芽,培根承认感性的缺陷,从而主张工具论,以感性为基础,只是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给予感官认识辅助工具。通过对工具的应用来纠正感官的错误。这一思想主要被托马斯·霍布斯(1588年-1679年)的哲学发展了,霍布斯使培根朴素的唯物主义系统化,但感性变得越来越狭隘,几乎成为了数学中抽象的感性。霍布斯把培根的工具论推向极端,工具从对认识的辅助变为支配,因此主要提供工具的物理学和几何学变成了真正的科学,而物质的运动也变成了纯粹的机械运动——“物质的痛苦”被排除了。

霍布斯把培根的唯物主义机械化,唯物主义不再是全面的观察现实世界了,而是逐渐专注于自然界并远离人和人类社会。同时霍布斯消灭了培根唯物主义中的有神论残余,主张只有物质的东西才是能被感知和认识的,非物质的东西既然不能被人所知,那么宗教和神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西方哲学史(一):英国经验论

洛克与《人类理智论》

在霍布斯之后,约翰·洛克(1632年8月29日-1704年)扛起唯物主义的旗帜,他补充论证了霍布斯没有详尽论证到的知识和观念起源原理。

《人类理智论》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洛克从反对笛卡尔派的天赋观念出发,详尽的探讨了人类知识起源的问题,坚决的认为人的观念不是天赋的,我们的观念来自于感觉和反省,而感觉和反省最终又是来自于感性世界——物质决定意识!任何复杂的观念都是通过简单的感觉构造出来的,不可能存在与人的感觉不同的理智、不同的哲学。洛克的思想来源于培根,培根的理论存在两个缺点:一、关于认识的的工具论,因为工具无法掌握好具体限度,从而容易导致了霍布斯的机械论。另一个缺点则是培根认为认识的过程没有跳跃,只能是逐步的无间断上升,否认由感性认识质变到理性认识的可能。洛克继承培根的这个原则,把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成经验论。

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之后,洛克也随之而过世。唯物主义在英国随着革命的胜利,从而失去了支持革命运动的需要。于是唯心主义者

乔治·贝克莱(1685年—1753年)出现了,贝克莱把培根和洛克创立的经验论推向顶点,对感性的崇拜达到了极端的地步,结果得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唯心主义结论。经验论在唯物主义者那里,被宣布为认识的起源,在唯心主义者这里反而被夸大成物质存在的根据!

西方哲学史(一):英国经验论

休谟与二元论

大卫·休谟(1711年-1776年)出生在所有前辈之后,承接下了唯物主义经验论与唯心主义经验论对立的难题。他与前辈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再崇拜感性,而是察觉到对感性的崇拜与感官具有欺骗性这一矛盾,因此提出了怀疑论。休谟不再用物、精神等等的作用来说明感觉,他认为感觉是一种原初的、不可分解的意识状态,他既承认唯物主义立场又承认唯心主义立场。休谟也是从感觉出发的,但他不承认知识的任何其他泉源,他不肯超出感觉。休谟认为实际感知的东西是感觉,不是外部世界,这同唯心主义是一致的。但休谟既没有唯物地承认外部世界的实在性,也没有进一步唯心地承认世界是我们的感觉。因此他处在培根、霍布斯、洛克的唯物主义和贝克莱的唯心主义之间,是一名二元论者。他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折衷产物,也是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发展的最终结果。

西方哲学史(一):英国经验论

休谟没有解决的课题,后来由德国人用客观唯心主义来解决。康德从休谟学到了怀疑论,但德国人用辩证法的精神区分了感性与理性两个认识阶段,康德承认感性经验是认识的来源,同时又主张理性认识的存在(康德把他说成是“先天知识”)。康德像休谟一样,把“现象”和显现者、感觉和被感觉者,为我之物和“自在之物”根本分开。只是休谟否认自在之物而康德承认自在之物。康德把休谟的怀疑论(不可知论)丰富起来,既怀疑能否说明物本身,能否正确知道物的存在,而且还怀疑感觉对物模写的正确性,能否正确认识物质。

在这里,我们还不打算论述康德和德国的古典哲学,我们必须继续沿着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探索。我们知道唯物主义在英国,由培根的《新工具》开启,经过霍布斯的《论物体》系统化以及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完善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贝克莱的哲学中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并最终以休谟的《人类理智研究》中二元的怀疑论来终结。英国人没有成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而是变成了怀疑论者。在另一边,在欧洲大陆,与休谟生活在同一时代法国哲学家们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其中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这种思想运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那里有培尔、梅叶、伏尔泰、卢梭,有狄德罗、孔狄亚克、拉美特里、爱尔维修以及霍尔巴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