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庆人,生在山中的小崽儿,论吃怕过谁?

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脉络,之于重庆,

既有新,也有旧,新旧的变迁中,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时代告别,静默的文化被寸寸淹没,唯有深藏于老街旧巷的味道,还是记忆中的模样。

所以,诗人接下来将不定期推出“寻味重庆”系列报道:每期“寻味重庆”,都将带你去探寻一条老街的美食记忆,探寻平凡朴实又坚守内心的老巷味道,用饱注时光情怀的食物,再度连接起我们与这座城市的记忆。今天这趟“寻味重庆” 之旅,就从母城渝中开始。民国三十年代的地图上第一次出现中山四路的名称,那时没有哪条街能像当时的中山四路一般,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时代巨轮更替,黄桷树叶黄了又绿,穿过历史的幕布,

如今的中山四路上沿街散落着故居,树根裹挟着青砖老房,爬山虎盘附着独栋阁楼,黄桷树布满长路……世人皆知这里是抗战文化街,重庆最美街道,却唯独忘了,中山四路也是山城老饕的藏宝地,市委的小食堂。毕竟,老重庆人知道,在中山四路闭着眼都能找到美食。放学路过「九园」买上个糖包,在黄桷树遮天蔽日的阴凉下边走边啃,八十年代渝中小孩的童年记忆里,始终有个「九园」。那时卖得最好的糖包,偏偏糖心滚烫,

包子在小孩手上颠来倒去,糖心滴在嘴角又烫又甜,但还是忍着烫吃得津津有味。到今天,迈过70年历史「九园」,已然成了重庆认定的老字号,这些地方已经成重庆的必去之地,从小什字转场中山四路,几经迁址的九园蒸味馆,招牌由糖包变成了酱肉包,但几十年传下来的技艺,依旧能让人吃出那骨子里的老重庆味,让火辣辣的城市也多了几分温柔。点一份招牌酱肉包,入口的酱肉块很大,肥瘦兼半,在齿间横冲直撞,迸发的鲜美像海浪翻涌,一层盖过一层;肉皮融着肉汁,丝丝甜味入魂,满嘴都是浓郁甘甜。不止于此,香浓白糖融合的芝麻馅包子、粉丝白菜胡萝卜丝的素菜包……都是老重庆人心中的尖货。沿着中山四路往里走,就能看到被称为市委小食堂的「喜洋洋」餐馆。麻辣双椒腰花、热拌莴笋、清淡小米蒸排骨……俘获了多少市委政府里的职工,最让人难以忘怀还属那盘酱油鸡。改良后的酱油鸡,融入重庆独特配料——干辣椒,在保留原味香鲜的同时,也为其注入山城特色,微辣。葱白丝盖了满,大小不一的鸡块悠闲横躺汁里,飘散的浓郁香味像不透风的网,从四面八方慢慢收拢,从嗅觉触碰到神经。

初尝时感到甜并隐隐泛辣,肉质紧致却不柴,酱汁包裹鸡肉,越吃越有味,到肉光骨嚼,吸尽汤汁味料,才算不辜负这美味。无论是精雕细琢的盘中餐,还是烟火寻常的市井小食,那些记忆里的故事也通过舌尖缓缓复苏。

我是重庆人,生在山中的小崽儿,论吃怕过谁?

我是重庆人,生在山中的小崽儿,论吃怕过谁?

我是重庆人,生在山中的小崽儿,论吃怕过谁?

我是重庆人,生在山中的小崽儿,论吃怕过谁?

我是重庆人,生在山中的小崽儿,论吃怕过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