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無罪卻被打入死牢,獄吏給他看了五個字,丞相依計而行並獲釋

在漢朝的開國元勳當中,周勃的經歷極為傳奇,他不僅輔佐劉邦開國,而且還與陳平一起誅殺諸呂、迎立漢文帝,並因功官至丞相。然而這位對帝國有再造之恩的大功臣,晚年卻因遭誣陷被打入死牢,在命懸一線之際,幸虧得到獄吏暗中給出的五個字提醒,依計而行後才重獲自由。這究竟是怎樣一段傳奇的往事呢?

周勃跟漢高帝劉邦是同鄉,早年間生活貧困,靠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時不時充當喪事的吹鼓手,後來又做了拉強弓的勇士。劉邦起兵後,周勃以材官(訓練步兵的低級武宮)的身份追隨他,在西行滅秦、楚漢相爭中立下赫赫戰功,在高帝、惠帝和呂后三朝官居太尉之職,封絳侯。

丞相無罪卻被打入死牢,獄吏給他看了五個字,丞相依計而行並獲釋


周勃是漢朝的開國元勳,官至丞相

呂后去世後,呂氏家族圖謀作亂,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合謀誅滅諸呂、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周勃因有平亂擁立之功,被文帝進拜為右丞相,但不久因不能勝任去職。等到丞相陳平薨逝後,周勃“回鍋”再任丞相,但僅過了十個月時間,便再次被罷相,並被趕回封邑絳縣居住。

文帝對功臣們十分猜忌,所以周勃回到封地後,每日裡惶恐不安,非常擔心皇帝會找茬殺掉他。正因如此,每當河東郡守、郡尉巡視到絳縣時,周勃便會身披鎧甲,帶著全副武裝的家丁去跟他們會面,以防遭遇不測。時間一長,便有政敵向文帝上書進讒言,誣告周勃有謀反的意圖。

丞相無罪卻被打入死牢,獄吏給他看了五個字,丞相依計而行並獲釋


周勃與陳平立下誅滅諸呂、迎立文帝之功

文帝本來就忌憚周勃,所以在看到奏報後,根本不給他面聖辯解的機會,直接派人將他逮捕,送交廷尉審訊,廷尉略作問詢後,便將他轉交給長安縣令審理(“歲餘,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後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見《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漢朝從事司法的官員皆是深文周納之輩,但凡有犯人落在他們手中,就算是清白之身,他們也會通過苛刻、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給前者羅織各項罪名,務必要將其置於死地而後快。周勃本來就是一介武夫,嘴皮上丁點兒功夫都沒有,如今落到他們手裡面,只有被欺凌的份兒,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辯白,眼瞅著就要被帶入死刑的“溝”裡面。

丞相無罪卻被打入死牢,獄吏給他看了五個字,丞相依計而行並獲釋


獄吏示意周勃請公主幫忙,後者依計而行

周勃黔驢技窮,最終只好吩咐家人拿出千兩黃金,暗中賄賂獄吏,懇求他幫自己出主意,找一條生路。獄吏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但又不能公開地跟周勃交談,便在牘板的背面寫上“請公主作證”幾個字(漢文帝之女下嫁給周勃長子周勝之),然後偷偷地拿給周勃看。周勃會意,便命兒媳入宮,替他辯解(“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與獄吏,獄吏乃書牘背示之,曰“以公主為證。”引文同上)。

周勃當年接受文帝的增封食邑、錢財賞賜時,把所得收入全部獻給皇帝的親舅薄昭,以做拉攏之用。等到周勃被關進大牢後,薄昭也開始替他在姐姐薄太后面前說好話,讓後者相信周勃沒有反叛的意圖。周勃採用的這套“雙管齊下”的手段,最終還真的奏效。

丞相無罪卻被打入死牢,獄吏給他看了五個字,丞相依計而行並獲釋


竇太后為周勃申冤,力證其無罪

某日上朝時,文帝和大臣們商議該如何處置周勃,此時薄太后來到朝堂上,二話不說就摘下頭巾向兒子扔過去,一邊跺腳,一邊對他講:“諸呂作亂時,絳侯身懷天子印璽、手握北軍重兵(漢朝的禁軍分為南軍、北軍兩支),不在那時不謀反,如今身居小縣,難道會在此時腦子壞掉,舉兵謀反嗎?”

漢文帝此前已經見過女兒,而且又拿到周勃在獄中的供詞,本來就已經打消殺死他的想法,如今再被薄太后這一鬧騰,就趕緊向母親解釋說:“獄吏剛剛查明事情原委,兒臣馬上便會放絳侯出獄。”文帝說幹就幹,立即派侍臣手持符節釋放周勃,並恢復他的爵位和封邑。

丞相無罪卻被打入死牢,獄吏給他看了五個字,丞相依計而行並獲釋


文帝釋放周勃,並恢復其爵位、封號

由於周勃獲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獄吏的幫忙,所以在他出獄後,不禁感慨地對家人說道:“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身居太尉、丞相,本以為身份極為尊貴,可直到今天才明白,獄吏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原來如此重要。”(“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引文同上)。

此事過後,周勃回到絳縣繼續過他的侯爺生活,但為人處世卻變得更加低調,文帝見他如此“懂事”,慢慢地也就放棄對他的戒心。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周勃在絳縣薨逝,諡號為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