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一个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晋悼公传奇!

晋悼公传

流星何其多,然熠熠生辉者,唯晋悼公!

晋悼公姬姓名周,公元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去世时年仅29岁,享国14年。

人物志:一个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晋悼公传奇!

晋悼公

一、晋国概况

1、曲沃代翼

周成王时期,小王开了句玩笑,桐叶落下,便说我要封弟弟,史官说天子无戏言,最后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国名改成了晋。

晋文侯时期晋国混的不错,不仅勤王,还出了个狠角色——弟弟成师。文侯死,儿子昭侯继位,二话不说,他把曲沃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成师,史称“曲沃桓叔”,这孩子心挺大的,自己住翼城,封叔叔曲沃,曲沃比翼城还大,这不是作死吗?果然祸根已埋下,文侯的后代和成师的后代在以后的七十多年里斗的你死我活,腥风血雨。

就结果而言,成师的子孙们更猛,杀死了文侯以后的六任君主,最终,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攻入翼城,杀死国君,自立为晋国正统,后获得了周天子的承认。

2、不蓄群公子

晋献公时,东征西讨,假途灭虢,“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国崛起。

然而人心难测,家贼难防,献公为了防止重蹈曲沃代翼的故事,索性大杀特杀,把屠刀挥向了自己人,大肆屠戮诸公子,公室一空。春秋习惯把国君的儿子叫“公子”,孙子叫“公孙”,家族叫“公室”。不但如此,献公还制定了一项“国策”,国君公子不留国内,这样虽避免了“公子作乱”,但也使公室羸弱,异性卿大夫却获得了发展。

人物志:一个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晋悼公传奇!

骊姬

3、六卿干政

献公后期昏庸,沉溺美色,致使“骊姬之乱”发生,献公三个儿子,大儿子自杀,两个弟弟跑路去了外国。献公死,内乱不止,加上秦国干预,晋国宫廷政变简直就成了一日三餐。后来,重耳回国,阔别二十年,人愈成熟,有了国内贵族和大臣支持,又有一帮铁杆亲信,所以重耳自然当上了国君,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利剑重铸之日,王者归来之时。开了挂的晋文公在文武贤臣的辅助下,励精图治,于城濮之战中打败劲敌楚国,从而一举称霸。为了奖赏铁杆粉丝,文公封赏有功者,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栾枝、冀缺、郤溱、霍伯、贾佗、魏犨、荀伯等异族卿大夫纷纷参政,赏爵位,封城邑。在制度建设方面,设“三军六卿”,基本由功臣担任,家族世袭,依序递补。从此,晋国国君与六卿共治天下,围绕着“权力”这块蛋糕,好戏迭迭上演。

人物志:一个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晋悼公传奇!

晋文公

4、君臣博弈

权力是个好东西,既然国君给了,那六卿就笑纳了。

文公襄公时,君臣共处,晋国霸权延续。

灵公时,荒淫无道,被赵穿所弑,赵氏一族独大,膨胀了,就容易得罪人了。景公继位后,大力培植公室,打压六卿,赵氏首当其冲,屠岸贾发难,赵氏几近族灭,此后一蹶不振。

厉公时,君臣关系紧张,厉公命亲信胥童攻三郗,栾氏中行氏借机弑厉公,悼公立。

二、少年君王

1、名人论孙周

晋襄公说:“孙周好学,威望日隆,不弃根本,必为诸侯!”

单襄公赞曰:“立如苍松,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论敬必及上天,论忠必及心意,论信必及自身,论仁必及他人……”

国内卿族栾氏中行氏等都对这个少年颇有好感,可以为君。

2、晋国之主

悼公被迎立后,在恭迎仪式上与六卿大族约法三章:我当国君是有条件的,你们必须听我的!不然,你们自己玩。一个14岁的少年在这些老狐狸面前说出这些话,当事人就觉得这个少年不一般。

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悼公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前任被弑案,逐不臣者七人,前朝余孽被肃清,也得了民心,至于元凶栾氏中行则赦免。

3、推行新政

第一:整顿官场,凡有才有德之贤者大力提拔,重用人才。吕相、士鲂、魏颉、赵武、韩厥等人皆获赏识,悼公用人不拘一格,而且任职恰当,使其各司其职,互相制衡。

第二:减税降税,休养生息。悼公惜民力,知农人不易,出台政策保护农业,发展经济,同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尊老,照顾老人。

第三:礼遇诸侯,团结朋友,打击敌人。春秋之时,晋楚争霸,悼公的外交原则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打击敌人,而且重信誉,一视同仁。

人物志:一个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晋悼公传奇!

贤臣祁黄羊

三、千秋霸业

1、 巩固君权(指春秋时的国君,非后世皇帝之君)

一个常年在外的14岁少年居然对晋国的政治形势了然于胸,对各大家族的斗争史更是一清二楚。为了稳定国内政局,起初悼公并没有处理栾中行两族,只是不重用,冷处理,这样半年后栾氏已被孤立,中行氏则与悼公走到了一起。

面对势力强大的卿族大夫,悼公做了两件事:

第一:扶植新人,韩厥果敢坚毅、克己奉公,是忠直的老陈,同时家族势力微弱,可以倚靠;赵武是赵氏孤儿案后的新人,亦没有势力,做事认真,勤于王事,是个政治新秀。

第二:培养公族,公族可以居于国内,鼓励公族从军,建功立业。对祁氏、羊舌氏大力扶植,团结栾、韩远房宗亲。

2、三军六卿

晋国的政治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军政合一,六卿主政。

三军分别为中军,设将一人,设佐一人;依次是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军不论。六名将佐即六卿,战时为将,和时为卿,中军将是领导核心,一般主内政,中军佐主持外交,六卿就像内阁,首相便是中军将;获得六卿席位是政治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一直以来,各大家族围绕六卿明争暗斗,晋国国君也深受其害。

人物志:一个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晋悼公传奇!

赵氏孤儿剧照

悼公继位后,先是调整部署,把一部分旧贵族撤掉,换上新人,同时使各卿互相制衡,“首相”必须按悼公的意志办事。另外悼公知人善任,新旧贵族纷纷叹服,韩厥,赵武,智罃,魏绛等人也都得以施展抱负。

可以说,悼公基本上已控制了六卿,六卿任免既要“依序递补”,但更多的是悼公的命令。

3、与楚争锋

(1)、救宋

楚国是个大国,幅员辽阔,民风彪悍,一直都想饮马黄河,问鼎中原,那么,中原的老大——晋国答应吗?

由于利益冲突,晋楚是世仇,是一生之敌,各个小国看大哥脸色行事,谁拳头硬就跟谁,这就决定了春秋时期的霸权主要是在晋楚之间展开的。

文襄后,晋国霸权衰落,悼公一心想重振霸权,于是,晋楚争霸再次拉开帷幕。

晋国的小弟:鲁、宋、卫、曹;楚国的小弟:陈、蔡、许、郑

不久,楚王伐宋,小弟被欺负,大哥自然要出手,悼公一声令下:兵发彭城,不克不归!

悼公带领小弟首战告捷,宋国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追随晋国七十余年。

你打我小弟,我就还以颜色,悼公命联军攻郑,郑国不敌,退守新郑,联军休整后攻入楚国本土,焦、夷二县惨遭蹂躏,楚国不敢争锋,楚王沮丧不已。

然而郑宣布继续忠于楚国,联军也继续攻郑,楚王派兵救援,联军商议如何攻郑。最后,联军决定筑虎牢以围困郑,郑无奈服软,与晋结盟,叛楚。

晋国大胜,悼公与鸡泽会盟,吴国、陈国也参加,这标志着晋楚争霸第一回合晋胜。

人物志:一个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晋悼公传奇!

晋楚争霸形势图

(2)、叛晋

陈国以前是楚的小弟,现在改换门庭,老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楚王发兵攻陈,照例,晋国救陈,悼公命攻楚的小弟许。

仗打的很嗨,由于晋国干预,楚军怏怏而归。

不久,楚军第二次兴兵伐陈,联军商议会盟,陈君中计早早逃离,联军误以为陈悖盟,故撤军。陈君看到联军撤走,知道自己中计,却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归楚。

晋失陈国是晋楚较量的第二个回合,楚胜。

(3)、服郑

郑国也很快遭到了楚国的报复,楚军开始攻郑。

郑国国内反对派主张叛晋归楚,面对压力,郑国叛晋。

悼公闻讯,异常震怒,决定亲征,联军在虎牢集结,郑国危。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军,郑退守避战,悼公不想灭掉郑,故左右为难,不得已撤军。

晋楚经过短暂休整后,重新再战,楚攻宋,卫国救,郑又攻卫,不克且败。后楚军继续攻宋,联军坚守不出,楚军无奈撤军。

这次联军又开始攻郑,郑国发生政变,亲晋派抬头,联军对郑的围困越来越严,郑坚守一月,不见楚军救援,最后无奈降晋。

为庆祝霸业,悼公在萧鱼会盟,晋楚第三回合晋胜。萧鱼会盟标志着晋国霸业的复兴。

四、流星陨落

公元前558年冬,悼公大病,不久暴亡,年仅29岁。

死后,悼公安排的人事格局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前提拔的新人现在都成了晋国柱石,然后继者平平,六卿自肥,公室奢侈,悼公事业被葬送。

人物志:一个将晋国霸业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晋悼公传奇!

晋国四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