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道”与道家之“道” 原来还有这样的联系

源起茶道

道教与茶结缘,比佛、儒更为久远。在中国茶文化萌芽的两汉至两晋南北朝时期,正是文人墨客们陶醉在老庄思想中的时代,同时饮茶也成为文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所以我们读到《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学到了“以茶代酒”,读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知道了“饮真荼,令人少眠”的说法。

然而对道家与茶文化关系最有说服力的要数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的记载。丹丘子为汉代“仙人”,是茶文化中最早的一个道家人物。早在汉代的《神异记》中就有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栖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这里的“荼”、“茗”,也就是今天的茶。

这与道教得道成仙的观念有内在联系,而丹丘子则是给樵夫指点佳茗的仙人。

晋代郭璞在注解《尔雅》时即解说:荼,蜀人名之苦茶。可见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萌芽,而这里也是道教真正的发源地。湖北十堰地处鄂西北秦巴山脉,自古就有种茶的历史,而十堰的武当山,正是道教文化圣地。

茶道之“道”与道家之“道” 原来还有这样的联系

自然之道

茶,来自自然,茶文化,最具自然性质的文化形态。

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动则如行云流水,静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

从一开始,茶文化就和中国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念相契合,是“自然之道”的一部分。茶道也就是要按照茶的“自然”要求,以“任其自然”。不去违反它的自然状态,让它的天然精华自然发散,以“合于自然”。

茶道之“道”与道家之“道” 原来还有这样的联系

武当道茶茶园

生命之道

道家既是虚静恬淡的,又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

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因为热爱生命,所以不会去为了世俗或欲望而违反生命的本真。

茶道之“道”与道家之“道” 原来还有这样的联系

养生之道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茶道之“道”与道家之“道” 原来还有这样的联系

武当问道

没有文化内涵的茶叶,只是一片树叶;缺乏历史底蕴的茶汤,犹如一杯清水。

武当道茶与仙山相遇,与道家结缘。品味这样一杯茶,何尝不是一次与悠久历史的对话。

很多道家高人,都把品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坐而论道时,一杯清茶足矣,因为茶中有道,以茶悟道,精行俭德的修道之人,才能从至苦之味中,领悟“道”的精神。同道中人,喝武当道茶,端起茶杯细品的那一刻,才算是没有辜负春雨的滋润,夏阳的考验,秋风的轻抚,冬雪的沉淀。

茶道之“道”与道家之“道” 原来还有这样的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