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上市了!誰還記得曾風靡一時的「千團大戰」?

昨日成立了八年的美團在終於在香港上市,市值4000億港幣,約為510億美元,成為國內5大上市互聯網公司之一

。大眾點評在2003年成立,餓了麼在2008年成立,美團在2010年成立。美團先後成為團購、電影票、酒店、外賣、景區門票這些領域的前列,美團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後發先至的呢?咱們來一起回顧一下美團的發展史。

2011年5月,國內的團購網站達5000多家,進行了數月的“千團大戰”後,剩下的團購網站不到1000家,一場“千團大戰”中國市場燒了70億人民幣,每天最終打贏了這場仗,2015年時,最頭部的兩家企業合併,加在一起日單達100多萬單。

美團點評上市了!誰還記得曾風靡一時的“千團大戰”?

千團大戰

當年的“千團大戰”是怎麼回事?

千團大戰是典型的由VC吹出來的風口,吹風的是美國一家叫Groupon的團購網站。它成立於2008年的11月,7個月後便實現了盈利,並且融資了1.4億美金。到2010年初,千團大軍逐漸成立,美團、聚划算、糯米糰、拉手、24券、窩窩團都是在這個時間段成立的。

2011年6月,才成立兩年的Groupon申請上線,預估值250億美金,融了10.6億美金,國內的團購網站融了70億人民幣,這一仗中美的投入基本一致,都想佔據這個市場,當時拉手、24券等投資人給創業者的話都是:“你往前衝,速度最重要,錢,不是問題!”

美團點評上市了!誰還記得曾風靡一時的“千團大戰”?

2011年8月,Groupon一路突飛猛進衝到IPO門口,但是突然遇阻,中國當時的風投人員害怕了,對創業者們提出不同程度的提出嚴苛要求,投資金額當即變小,但很多人並不明白原因。因為兩家龍頭企業IPO受挫,風投方也收緊了口袋,風口就像水龍頭般的越關越小,於是被風口吹上去企業也都逐個跌落。到2012年8月的時候,Groupon股價跳水,從100億美金下降到20億美金,至今市值也還是如此。

美團點評上市了!誰還記得曾風靡一時的“千團大戰”?

當時從團購網站買流量轉化率前三的有:美團,點評和糯米。美團當時的UV訂單轉化率高達30%!這麼高的轉化,可以想象出當時美團在團購市場的影響裡,他是怎麼做得的呢?其實關鍵還是通過美團不斷在行業內摸索、迭代出來的效果。

後來美團陸續做了這3件事情,使團隊發展壯大!

第一,放棄PC,轉身擁抱移動互聯網

2012年,大多數創業者都還在搶佔PC市場,美團洞察到市場的轉向,人們經濟逐漸發展,使用手機的越來越多,於是在有限的資源下斷了所有PC的投放,全部用來投放到移動端上,並且瘋狂採購線上流量。這一決策是非常果斷也非常關鍵的決策,因為僅僅過了兩年,也就是2014年的時候,90%的團購訂單都遷移到了手機上。

第二,著重發展二、三線城市市場

2010年到2011年的時候,美團在一線城市的市場份並不是很高,但在不少的二、三線城市大力發展,並已經形成了優勢。如果2010年的時候美團在一個地方做一個站點需要10萬,在2011年的時候其他團購要在這裡做站點就需要1000萬。一年的時間,100倍的價值。

第三,美團選擇優質商家來做補貼

美團當時選擇了一些優質的商家做補貼,比如,星巴克,哈根達斯這種,這種平臺自身就有流量,無需打折也能賺錢,但是美團主動拿錢做補貼,一起做活動,結果出來是非常有效的,轉化率很高。

美團點評上市了!誰還記得曾風靡一時的“千團大戰”?

團購行業發展圖

2013年,美團外賣成立,此時餓了麼已經成立了5年,但是美團擁有一套精準的推廣方式和本身就有團購的群體,做外賣發展是非常快的,美團外賣上線後大力的做補貼,做優惠,使得很多小平臺死了很多,但是自己也損失了不少資金,在15年8月份的時候美團沒錢了,在10月的時候與大眾點評合併,一年後,16年年底,美團日單量成功超過餓了麼,成為外賣榜一,如今美團日單達2000萬單左右,餓了麼日單在1400萬單左右。

那麼如今的本地外賣市場如何?

近幾年的美團優惠力度在逐漸削弱,更多的是提升服務和效率方面。這是外賣行業的根本,菜品,價格,服務效率。其實雖然美團,餓了麼這些大平臺的價格戰打得很猛,不過對於一些本地的外賣平臺卻影響不大,因為當時市場已經被本地的自建平臺給佔據了。已經習慣這種服務,對於有些地方還沒有美團,餓了麼的地區,

自建平臺是一個商機。完全可以使用【快跑者】來自己搭建一個自己的本地外賣平臺。

美團點評上市了!誰還記得曾風靡一時的“千團大戰”?

快跑者同城生活服務系統

古人云:強龍不壓地頭蛇,就像上面說的一樣,現在你在本地也許花1萬元就能搭建一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也許再過幾個月,半年,被其它平臺提前佔據本地市場,到時候你再去做,所花的

費用會直接擴大幾倍,或者幾十倍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