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焦虑环绕的父母,如何管理好情绪?

被焦虑环绕的父母,如何管理好情绪?

最近有个词出现频率特别高,叫“致郁”,跟“治愈”同音,但意思截然相反。

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作为家长,特别不容易。社会外在压力太甚,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说千疮百孔吧,也各有各的难处。尤其对于皮皮七这种上班(生活压力大,不上班没有安全感)、带娃(家里老人不在身边,且不想牺牲他们的老年幸福生活)必须同时兼顾的“准中年”妈妈,无论大事小情,甚至天气变化,比如太热或太冷,还有动不动就露脸的雾霾,都很轻易就让我“致郁”……

电影《小偷家族》得了金棕榈奖,但故事实在是太惨,怕看了会“致郁”,还是看《西虹市首富》吧。

小说《鹿王》是国际安徒生奖作家上桥菜穗子的代表作,曾引起日本社会各界轰动,据说内容特别博大深刻,但主人公成为“鹿王”的的过程实在太虐,还是读东野大神难得的暖心之作《解忧杂货店》吧。

儿女双全是完美,但想到上辈子肯定没有拯救过银河系,要是再生一个男孩,恐怕不仅会“致郁”,还会对人生产生怀疑,还是别生了吧。

被焦虑环绕的父母,如何管理好情绪?

家人是做环保科研的,每次华北上空雾霾重重,就要去第一线调研,这时候另一半就开始抓狂,不仅是因为雾霾影响身体健康,还因为这个时候幼儿园一般停课,孩子谁来看?

养个孩子不容易,好不容易挨到上小学了,吃穿住用各种负面消息此起彼伏,但想到一开学还是要查疫苗接种情况,到时候“致郁”,不如趁现在该打还是打吧。

孩子每次在儿园拍照时,都在边边角角的位置,作为就想争取C位并且从小到大都是C位担当的家长,看到这种照片时很难不“致郁”,这可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为什么现在我们这么容易“致郁”呢?

时代的脚步不会因某个人而停下,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事,无论每个人如何挣扎,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浑然不觉,有的人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却不愿面对,而更多的人不知道怎么样和自己的情绪相处,以致各种郁闷不得纾解,影响生活和人生规划。

先哲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曾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却不简单。”确实,每个人都有情绪,这太正常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和管理我们的情绪。因为如果不善加管理,情绪就像一匹野马,肆意妄为,甚至伤害他人或做出其他出格的行为。

所谓情绪管理,不单单指控制自己不发脾气,而是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使周围的人能够接受,建立良好的沟通。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必先觉察自我的情绪,并能觉察他人的情绪,进而能管理自我情绪,尤其要常保鲜活的心情面对人生。

被焦虑环绕的父母,如何管理好情绪?

那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管理情绪,相当于培养情商,提高抗挫力。虽说千人千面,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但有些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起码对于皮皮七而言,效果都还不错:

一、学会选择情绪

很多人都会说人生是一道选择题,但其实到头来你会发现人生并没有太多可选择的,因为一旦走上了一条道,其他的也就是浮云。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金钱、财富、声名,好吃的、好玩的、好乐的,最好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宠儿,求仁得仁。然而,现实生活是所有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去选择那些对我们有用的、有意义的就足够,而对于其他的东西不要做太多无谓的奢求。

但是情绪不一样,对一件事的看法以及产生的情绪,真的可以选择!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也就是一般说的情商高手,是面对刺激的时候不只有一种反应,他可以选择情绪。

对于同一件事或者看同一个画面,不同的人应激反应是不一样的,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其实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也就是说,我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分析,评价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然后根据这个结果,来给自己“选择“一种情绪。

有人说,你吃什么用什么都看不出什么,等到孩子上小学了,就什么都体现出来了。这也是很“致郁“,但也确实如此,面对高昂的上学代价,呵呵,其实我们中大部分当父母的只能用乐观来开导自己,拼不了爹只能拼娃呗。这种时候选择乐观,应该算是一种选择能力。

善于控制、整理自身情绪的人,能够消除情绪的负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情绪的正能量。

二、冷却或转移注意力

古语有云,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看,就是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千万别立马点燃,发泄怒气,而是学着先冷却一段时间,时间有长有短,再不济10秒钟也行,使心情平静下来,再采取比较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秉持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原则,面对所有到来或即将到来的难题,可能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不用太纠结眼前的情况,适当地抽离一下。

当一种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时,可以用满足另一种需求来代偿,也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改变环境来转移情绪的指向。比如前面的一种“致郁”情况,雾霾天来了,家属正奋战在第一线,需要妈妈马上抛下工作,在家带娃,这有什么不好的呀?只要安排好工作,抽身带娃,和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享有难得的亲子时光,这根本不会让人“致郁”,同时还可以恰逢时机跟孩子讲讲环保的知识,从小给孩子树立环保的意识。每个人行动起来,未来总是能争取变好的。

天冷啊天热啊,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防暑降温或保暖御寒工作做到位了,天气也不会成为影响你情绪的元素了。日本有一位老太太在五十年前就说过一段经典的话:“别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不得不说,这位老太太真是一位特别懂得情绪自我管理的高人。

三、适度宣泄情绪

情绪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适度宣泄一下也无妨,但一定要把握“度”。

在遇到发怒的事情时,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该生气就生气一会儿,该发怒就发怒一会儿,该忧伤就忧伤一会儿,但是时间不要太长。气过之后要想想发怒有无道理,其次发怒后有何后果,然后想想是否有其他方式代替发怒。这样一想,你就可以变得冷静而情绪稳定。

比如我家孩子性子急,一遇到什么难事他解决不了,就先哭上一阵,等他哭完了,又转身像没事人一样该怎么乐呵还怎么乐呵,同时还说不定会给你点惊喜。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在适当的范围内,做父母的一定要hold住,千万不要上赶着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是爸爸妈妈可以帮忙解决的。一旦你向他迈出一步,就是拖缓了他成长的脚步。适当的放手并不会有损你当父母的威严。美国情境教育绘本大师博恩斯坦夫妇曾经说过,亲子关系的最大挑战在于,从很多方面而言,这种关系都是单向的,尽管你得对孩子全面负责,可他对你却不用这样。一旦他们长大成人,不再需要我们的保护时,家长就不再拥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了——除了爱和尊重的强大力量。这种观点接受起来需要时间,但要是真接受了,对于我们现在来当父母,绝对是一个良性的情绪安慰。

人非完人,谁能永远保持淡定而不生气,情绪不起伏呢?要真如此,那生活也太枯燥无味兼寡淡了!当然,太极端的话,如抑郁到了无兴趣、过度焦虑、怒不可遏、坐立不安等,这又是另一种不恰当了。所以情绪表达上面,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点需要各位不断修行。

四、从小我中抽离出来,帮助他人

信念会主宰一个人的情绪。一旦产生不合理的信念,情绪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因此常保持良好或善意的理念,情绪也会较稳定。而助人为乐这件事,确实功能很强大。帮助他人,既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也可使自己心境坦然,能获得较好的安全感。助人为乐的这份安全感,确实能支撑人向善,向积极的情绪和状态靠近。

都说良好的家庭要靠经营,但是在经营家庭、亲子关系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影响情绪。这时候,尤其不要被这些比如孩子不听话、老公醉心工作之类的家庭烦恼干扰,时时刻刻围着这些转,毕竟除了切身的这些关系之外,亲人朋友邻里的关系也要处一处。

我们的邻居都是中国好邻居,帮忙接个孩子、互相串门吃个饭、有好吃好玩的东西也都分享,夫妻吵架了,邻居帮忙劝解,有个什么急事邻居之间顺手就给解决了,这种良性的状态特别能振奋生活的意义。现代人张扬个性,标榜自我,殊不知很多时候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在如是复杂的社会网之下,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候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才是真的大智慧。

五、学会放松

弓张太满会折,弦绷太紧会断,人的情绪太紧张也容易出问题。心情不佳时,可以通过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放松全身,或者是通过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状态,然后面带微笑,想象曾经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这一点是从身体方面入手的,先放松身体,再放松情绪。再不济,想要生气发火的时候,穿上鞋子出去跑,跑着跑着也就跑出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来了。

工作压力大、孩子表现不如意的时候,一个人生闷气于事无补,情绪差还影响身体健康。在身体是1,其他都是0的情况下,在这个什么都不如动起来有效的阶段,我就开始跑步,从800米渣变成了每次都能坚持跑5公里,感觉还特别好。

跑步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做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倾诉来适当地放松情绪,或者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

被焦虑环绕的父母,如何管理好情绪?

总之,情绪是人本身的一部分,它不是独立人而存在的,也不是可以从人本身中抽离的。而且情绪是可以有效管理的,只是很多人疏忽了这一点,而变成“情绪的奴隶”,在不良情绪中挣扎,自己很痛苦,也会把这种状态传染给周围的人,有时候甚至伤害到别人。

作为家长,都是在千锤百炼的生活中,渐渐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家人生活更加愉快,让孩子接受到更多正能量,从而为社会大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被焦虑环绕的父母,如何管理好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