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用偏方治死了自己的孩子,關於育兒誤區兒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在我們育兒的過程中,時常會受到長輩們的指導,媽媽會時不時地運用一些流傳下來古老的育兒方法或說法,心想長輩們都是過來人,他們說的準沒錯,可是他們的育兒方式真的科學嗎?

前不久,有一個家長喂孩子吃活蝌蚪,想用這個土方來解毒治瘡,殊不知對於孩子的健康隱患危害極大!

一個媽用偏方治死了自己的孩子,關於育兒誤區兒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那麼,今天Wendy媽咪就來為大家揭示一些流傳中的育兒誤區,為大家在育兒道路上點上一盞明燈。

別再拿這10個育兒誤區坑娃了!

1. 寶寶從小要剪睫毛,剪了睫毛才會長得更長更好看?
真相:這種說法是絕對不科學的,每根睫毛都有各自的生存週期,根本沒有什麼剪了會更長的現象。睫毛有阻擋異物、保護眼球的作用,剪了一時長不出來可能會發生意外傷害,更何況本身為寶寶剪掉睫毛這個舉動就是非常危險的,不小心就會戳到寶寶的眼球。
一個媽用偏方治死了自己的孩子,關於育兒誤區兒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2. 新生兒喂中藥熬成的“開口茶”,能夠洩胎毒、胎火,有利寶寶後天生長?
真相:出生一週內的新生兒在臉部、軀幹、四肢出現片狀紅色小斑疹,老人家俗稱“胎毒”,而祛胎毒的老習慣是給寶寶喂“開口茶”,美其名曰“先苦後甜”。這種茶中含有多種中藥成分,在新生寶寶肝臟和腎臟未發育完善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導致藥物性肝損害或腎功能損害。
除此外“開口茶”還可以誘發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蠶豆病),嬰兒急性溶血反應,引發嚴重黃疸、貧血甚至膽紅素腦病發生 。其實新生兒身上的小紅斑並非什麼“胎毒”只是寶寶表皮血管擴張的一種表現,屬於生理現象,無需特殊治療。當寶寶逐漸適應環境,紅斑即會自行消退。如果紅斑較多,寶寶煩躁不安,用爐甘石洗劑外塗即可緩解。
一個媽用偏方治死了自己的孩子,關於育兒誤區兒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3.寶寶滿月需剃滿月頭,剃得越短,以後頭髮就長得越多越黑?
真相:正常情況下,孩子的胎髮都會由日後長出的頭髮替換掉,不需要剃除。而且,一個人的頭髮多少,是否黑亮與遺傳和營養密切相關。不管是剃、刮、剪,還是拔出,去除的只是已經角化了的、沒有生命活力的那一部分毛髮,影響不了它本身的生長。因此,與其用剃頭的方法來希望孩子頭髮長濃密一些,不如關注孩子的營養,讓他們有足夠的營養用於頭髮生長。如果需要為孩子理髮,這時也應採取安全的“剪髮”而非“剃髮”的方式。用剪刀剪去過長的頭髮既可以讓孩子顯得精神又不會對頭皮造成損傷,引起感染等。
一個媽用偏方治死了自己的孩子,關於育兒誤區兒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4.將乳汁塗抹在寶寶臉上,寶寶的皮膚就會白嫩細膩?
真相:乳汁營養非常豐富,而寶寶的皮膚又非常嬌嫩,皮膚還處於發育狀態,皮膚屏障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另外臉部血管豐富,若把乳汁塗抹在寶寶的臉上,就會給細菌滋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寶寶臉部皮膚可能會出現皮膚感染、泛紅等皮膚炎症,嚴重時甚至潰爛導致疤痕,影響容貌。
5.新生寶寶囟門還沒完全長好,絕對碰不得,更不用說清洗了?
真相:新生兒出生後,由於顱骨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骨與骨之間的相互銜接處存在著縫隙,並且,在寶寶頭的頂部及枕後部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分別被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給嬰兒洗頭時,囟門處需要清洗以免滋生細菌,但清洗時動作要輕柔,不能用手指用力抓撓。洗頭水不能過熱,要用溫水。有的寶寶前囟門頭皮有一些黃褐色油膩性鱗屑上,待其軟化後再用消毒棉花輕輕拭去,千萬不能強行揭下。
一個媽用偏方治死了自己的孩子,關於育兒誤區兒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6.新生兒牙齦邊緣或上顎上,常見一些小疙瘩,俗稱“馬牙”,會影響長牙所以一定要將其挑破?
真相:“馬牙”和“螳螂嘴”都屬於正常現象,不會影響寶寶的牙齒萌出等。所謂“馬牙”位於口腔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為黃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顆粒,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流形成,一般數週後可自然消退。兩側頰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有利於吸吮乳汁,兩者均不可人為挑破,以免發生感染。

7.老人家說,包過“蠟燭包”的寶寶手腳特別直。如不包,長大就會成“O型腿”?
真相:這種包裹方法不可取,“蠟燭包”最大的害處是不符合孩子生理和心理發育的特點。包裹過緊不僅有礙孩子的呼吸,影響胸腹及心肺的發育,還嚴重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特別是不利於寶寶髖關節的發育,甚至加重髖關節脫位的可能。其次,新生兒期和嬰兒期上下肢的活動對小兒發育也至關重要。包裹得過緊必定不透氣,在炎熱的夏季還會捂出痱子,發生皮膚感染、糜爛。O型腿是缺鈣導致的,和“蠟燭包”無關。
一個媽用偏方治死了自己的孩子,關於育兒誤區兒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8.女寶寶的乳頭如果是凹陷的,就要擠乳頭,以後才能實現哺乳下一代?
真相:很多地方都流傳這種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強制擠壓不僅使寶寶遭受痛苦,還可能造成感染。另外,女寶剛出生時乳頭有一點白色分泌物是完全正常的,不必刻意干預。
9.寶寶總是流口水,老人家說要用魚尾巴讓寶寶唆一唆口水就不會流了?
真相:寶寶出牙的時候是口水流的最頻繁的時期,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口水,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發育較快的孩子1歲半時就會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2歲之前,也會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嚥動作。因此小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現象。另外,鵝口瘡、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也可有流口水的現象,媽媽要注意觀察、進行鑑別,必要時去口腔科就診。所謂魚尾巴治療流口水,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媽媽不要輕信這些。


10.寶寶多穿衣服才不會生病?
真相:傳統觀點認為小孩子怕冷,容易感冒,捂得越多越好。事實上剛好相反,寶寶的基礎體溫、心率都比成人高,其穿著不宜過多,這是因為寶寶體溫調節能力較弱。媽媽應隨時檢查寶寶是否出汗,保證後背溫暖乾燥,這樣才能減少感冒的機率。若多穿多蓋,經常出汗冷熱交替,反覆感冒的機會就大大增大了。
一個媽用偏方治死了自己的孩子,關於育兒誤區兒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關注“Wendy媽咪育兒說”,免費獲取育兒乾貨,陪伴寶寶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